陸谷孫《英漢大詞典》是新中國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的產品,英語及現代漢語學者參與其事的,數以百計,堪稱新中國英漢詞書代表作。詞典sorry條下有一例句:「We
are sorry that we cannot come to the party很遺憾,我們不能前來參加這次聚會。」Sorry譯做「遺憾」,今天似乎順理成章。
但「遺」應是指「留下」,而且多指死者所留下。例如《國語》卷八晉國杜原款為太子師,教訓太子申生要死得其道:「死當遺愛(死了,也要留下大愛)。」唐朝杜甫《八陣圖》詩說諸葛亮死有遺恨,恨當年劉備魯莽對吳國用兵:「功蓋三分國……遺恨失吞吳。」《水東日記》卷八明朝大臣楊士奇立遺囑說:「吾在世已久,踰越分願(所得已超過所敢願,無所遺憾。)」上述「遺愛」、「遺恨」、「遺憾」的「遺」字,意思很清楚。中國人不會說「我很遺愛」、「我很遺恨」等,然則怎麼可以說「我很遺憾」?「我很遺憾」即「我很留下的缺憾」,這樣的廢話簡直是褻瀆中文。
中文的「憾」字,向來可以獨立使用。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國公子季札觀《象箾》、《南籥》舞蹈,贊歎之餘,指出還有未善:「美哉,猶有憾。」《論語‧公治長》子路說不介意朋友坐他的車馬,穿他的衣裘:「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即使弄得殘破都不會抱憾)。」
現代漢語亂說「遺憾」,顯然是因為白話多用雙字詞語,假如以單獨一個「憾」字翻譯英文的sorry,似乎不大順口。現代漢語學家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遺」字當作沒有意思的虛詞,和「憾」連用。稍講文理者,決不會這樣用字;愛護中文者,更加不會。但現代漢語人大概只會笑我嚼字咬文。
請看臺灣中央社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日電信:「馬英九總統說:『很遺憾民進黨以臺灣和西藏相比。』」二零一一年十月十四日新中國總理溫家寶致香港學界老人饒宗頤書:「收到先生請柬,知先生月底在京舉辦學術、藝術界。我將出訪在外,不能出席開幕式並當面致意,甚感遺憾。」馬、溫所謂「遺憾」,無非sorry的惡譯。例如溫家寶那一句,還原做英文,就是I
am sorry I will not be able to attend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in person。
沒有「遺憾」,中國人就不能表達sorry了嗎?請看以下文字:「民進黨以臺灣和西藏相比,可歎可憾。」「拜奉請柬,敬悉先生月底在北京舉辦學術及藝術展,可惜我將外訪,不能出席開幕禮並親向先生致意,悵甚。」中文是不須有那麼多「遺」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