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下稱「論壇」)是在瑞士註冊的非牟利機構,今年的收入二億美元左右(二○一一年一億八千九百萬),其中約一半用於「會 務」,其餘為員工薪津。會務開銷與員工收入彈性俱大,「非牟利」的標的很易便達致。事實上,對眾多非牟利機構來說,為了達致「非牟利」即沒有盈餘,提高員
工薪津及隨意開銷是最佳手法。
「論壇」於一九七一年由德裔瑞士籍日內瓦大學商學院教授史華伯(Klaus Schwab, 1938-)所創,目的在為世界政治(政府及國際性組織)、商業(工商及金融等)與媒介領袖提供一個討論共同關心問題的平台,讓大會邀請的各國精英交換意
見。由於名目冠冕堂皇,加以一如大多數國際性會議,位於瑞士冬季名勝達沃斯(Davos)的「論壇」,供應消費者想像得出的高級服務(包括來自法國康城的
性工作者),令與會者有賓至如歸之感;由於與會者多為知名人士,傳媒高(high brow)低(gutter
press)都有興趣報道,各國記者蜂擁而至,令「場面」非常熱鬧,出席「論壇」遂成為揚名世界的捷徑。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與會者都是「公費旅行」,這即
是說,他們有個既有高級享受復可在國際傳媒曝光的機會,人人爭取參與,「論壇」遂愈來愈旺。
可是,除了成為「知名人士互看」及高談闊論(最 典型莫過於行政長官曾蔭權最近在「論壇」上的指點江山)的公開場合,「論壇」雖非一無是處卻可說一事無成;今年中國不如往年派出決策性官員出席,若是看穿
「論壇」的份量甚輕而不是因為換屆在即忙於「內鬥」(沒有公開選舉必然有內部角力)令決策者抽不出時間,便可彰顯北京領導層的精明及不浮誇的務實作風。
「論 壇」集合了不少世界知名人士,這些年來的「年會」均成為國際傳媒的採訪對象,而「老記」們均有讚無彈,所以如此,有退下火線(不再當前線採訪記者)的新聞
工作者,近年陸續發表負面評論,不少且承認過去所以對「論壇」讚不絕口,皆因擔心發表負面報道會遭大會杯葛,以大會提供「好食好住好玩」的條件,眾老記經 不起誘惑,遂極盡隱惡揚善能事。在這種一面倒的言文攻勢下,「論壇」便年年進步,收益大增,不在話下。大家不可忽視的是,「論壇」為非牟利團體,但辦事人
員並非不受薪義工!
二、有重要政治商界以至娛樂界人物出席(今年有德國總理默克爾、JP摩根主席、希臘前總理及樂隊U2's的邦奴 〔Bono〕),湊熱鬧的與會者紛至沓來,不過,與受邀有當「生招牌」作用的嘉賓不同,一般會眾的「入場費」可不便宜。要參加「論壇」年會,首先得成為會 員,而會員分三級。普通會員(Basic
Level)年費五萬瑞士法郎(約合五萬二千美元),「權利」是成為各項論壇的聽眾(要參加什麼性質的會議得事先登記)及可在酒會中「自由行」;如你希望
參加國際名人主持的討論會,便得繳交約十三萬七千美元,成為「企業夥伴」(Industry Associate Level);企業主管外訪,大都有下屬跟隨,這即是說,若你要帶同助手赴會,便得成為年會費約合二十六萬三千美元的「企業合作者」(Industry
Partner Level);至於那些要來講世界大事或洽商大合同的政商巨子,若有隨員五人(今年起規定必須有一女性,以令會眾性別「趨向平衡」),繳納的年會費增至五
十二萬七千美元,如此便成為「戰略合夥人」(Strategic Partner Level)。注意,這些是「一次過」的年費(annual
membership fee)。繳費成為會員之後,若想與會,還得購約合一萬九千美元的入場券(ticket)。參加「論壇」的費用昂貴驚人(還有機票酒店住宿交通應酬等開 支,雖說豐儉由人,總之成本不菲),但因為不是納稅人便是股東付款,因此「客」似雲來,以人人想「免費」在國際傳媒上曝光。今年最「高級」的「戰略合夥
人」且有人滿之患,因此只有中國和印度在世界排名二百五十以上的企業才有「資格」申請!
三、除了有讓世界各界名流「互換卡片」的功能,在政 經大事上,「論壇」可說拿不出成績,事實顯示他們雖不是言不及義,所說卻肯定是陳腔濫調。究竟是這批「要人」根本摸不清世界經濟脈搏,還是他們「留有一
手」?答案應為後者,這即是說,他們把「心中所想」的留至另類秘密會議中才和盤托出。一九九七年一月「論壇」大談亞洲經濟前景,對潛存的金融危機無知無 覺;會後不及半年,泰國銖貶值引起禍延全球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在「論壇」上誇誇其談的政客巨賈學人,無人有一點點「先見之明」!二○○八年的「論壇」,
論者對美國和世界經濟俱非常樂觀,可是,不旋踵便爆發雷曼兄弟破產風潮進而推倒美國物業市場以至禍延世界經濟(歐洲首當其衝)。到了二○一○年,「論壇」 請來不少能言善辯的論者,可惜沒人看到歐羅諸窮國會相繼出現財政問題(今年之會亦然,大部分與會論者都傾向相信歐羅問題可以解決、希臘不會「違約」亦不會
退出歐羅區……)。「論壇」一而再宣告天下,其論者雖口舌便給但完全缺乏分析能力,危機當前亦一無所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光環已漸漸失 色。
四、對世界政經有實際影響的,是每年六月間在歐美各地輪流召開的彪德堡會議(Bilderberg Conference),許多出席「論壇」的重要人物,同時為此閉門會議的「台柱」。彪德堡集團一九五四年創立,以荷蘭東部小鎮安姆(Armhem)近郊 的同名酒店(第一次會議假該酒店舉行)為名(其非正式總部設於荷蘭的Leiden大學)。該集團的宗旨在促進「大西洋主義」(Atlanticism,目 的在加強大西洋兩岸各國尤其是北大西洋公約締約國的合作),說得明白一點,是致力於令大西洋兩岸的歐洲和北美諸國保持主宰世界的地位!
雖然 彪德堡會議公布的議程人人認同,比如今年要討論的便是如何紓解世人關注的環保問題(Globalist Environmental Solution),但與會者密室討論的內容,從未公開。由於與會者都「遵守會規」,對會議內容不置一詞不發一言,不過,這麼多年,總有一些人對有交情的 新聞工作者「洩秘」,而有若干新聞工作者且以打聽該會內幕而成為所謂「彪德堡密探」(Bilderberg
sleuth)。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彪德堡會議為波蘭政治家J. Retinger(1888-1960)創立,會員為美國及西歐的政商精英,目的在找出抗衡當年蔚成時流反美情緒的對策。該會因此設法強化大西洋兩岸在政
治、經濟及防衞上的合作。創會會員包括荷蘭太子巴納(Prince Bernhard)、比利時首相、利華(Unilever)總裁、美國中情局局長(艾森豪威爾總統批准);大會邀請十一個西歐國家(每國二名,保守及自由 派各一名)及美國(共十一名)的精英為「嘉賓」。大會的費用由私人(比如美國的福特基金會)贊助。
會議內容秘而不宣,被拒諸門外的傳媒難免 把之與「陰謀論」掛鈎,而從「密探」的零碎報道看,該會似乎沒有什麼陰謀,它不過是主力要維繫強有力的國際性組織、維護寡頭企業及倡導資本家應有領導地
位,因為如此才有利推動「新世界秩序」。當然,這些在生活於資本主義社會的人看來平平無奇的主張,以左傾人士的立場,便屬大逆不道,古巴獨裁者卡斯特羅斥 彪德堡會議為「邪惡小集團」,不足為奇。
不過,近年世界各地「烽煙」四起,特別是中東北非火頭處處以至目前敍利亞局勢一發難以收拾,倒是彪 德堡會議會眾樂見之象。大財閥羅思(富)財(House of Rothchild)是該會議的「偶像」,其在幕後「主戰」,可能性存在。據一些報道,彪德堡會議與會者對法國羅思財融資拿破崙同時由英國分支借錢給威靈 頓公爵(債務人應為英廷)的手段,擊節欣賞(換句話說,滑鐵盧之戰敵我雙方由同一家族融資),對羅思財融資普魯士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墨西哥戰爭以至美國
內戰的財技,更是五體投地……。
英國工黨要角希利勳爵(D. Healey, 1917-;曾任副黨魁、國防部長及財相)為彪德堡會議創會會員,數年前在《衞報》記者追問下,說輿論指責該會議目的在建立一個「世界政府」,有點誇張卻
不致遠離事實(not wholly unfair);他認為有一個可以領導世界的組織(single
community),對世界和平經濟繁榮是有利的!
這個「單一的組織」,從一九五四年至今,指的顯然是美國。
‧作者附識 成稿後見三月五日《紐約客》十二、三頁長文〈魔山〉(Magic Mountain),囫圇吞棗、瀏覽一遍,是詳細描述達沃斯論壇的「會外活動」,巨細無遺地記錄了會外的社交活動(許多會眾不開會「專注」參加這類聯誼活 動),與本文所寫關係不大;文內提及的會費等與本文所述有些微差異,則是不同時間歐羅兌美元滙價波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