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3月4日星期三

Through the Barricades:以愛來超越藩籬/文﹕蔡子強



"Now I know what they're saying as our hearts go to their graves.
We made our love on wasteland and through the barricades."

(當一顆又一顆的心靈於墓園躺下時,我們終於明白他們的唏噓。
我們的愛曾滋潤荒地,超越藩籬。)

Spandau Ballet Through the Barricades》(超越藩籬)

1980年代,是我成長的那個年代。成長的回憶,總是美好的。那個年代的音樂,那個年代的電影,那個年代的人和事,都是那樣美好,那樣令人難以忘懷。

近日有一套紀錄片《醉夢英倫》上演,記錄一支80年代英國樂隊的起起落落、離離合合。那支樂隊,就是以《True》及《Through the Barricades》兩首歌曲,橫掃全球樂壇,曾經一度紅透半邊天的——Spandau Ballet

在最幽暗的歲月重建自信

八十年代,是英國戰後最幽暗的歲月,經濟跌進了谷底,社會疲態畢露,處於轉型的巨大陣痛之中。英國人的自信喪失殆盡,「英國病」一詞,成了對現實的一種無 情詛咒,英國彷彿成為被歐洲所丟棄的棄嬰。就算難得從福克蘭戰爭中討回丁點民族自尊,但也沒有人再會相信政客口中所說,英國仍然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英國 人」3個字,讓人想起的,再不是在倫敦Savoy酒店,優雅地聽着小提琴,喝着high tea,西裝筆挺,出口成章的英國紳士;而是在街頭巷尾的酒吧之中,喝得臉紅耳熱,甚至爛醉如泥,大吵大鬧,衣著「麻甩」,開口埋口「bloody hell」,又或者在歐聯決賽於希素球場搗亂,造成球迷重大死傷,震動全球的英國流氓。

影片就是講述在這樣背景下的80年代,在前景一片黯 淡,一切看似無望下,5個出身寒微,又在音樂上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他們攜手在音樂路上的奮鬥故事,最後成為全球無人不知,炙手可熱的樂隊,締造了英倫「新 浪漫主義」(New Romanticism)的經典,讓英國人吐氣揚眉,重拾自尊。單是《True》這首歌,便在21個國家的流行曲排行榜攀上榜首,紅遍全球。
片中還在描述樂隊的成長歲月當中,穿插了80年代英國發生的一件又一件大事,讓大家更為歲月的滄桑而有所觸動。

Music is bigger than argument

可惜,Spandau Ballet跟幾乎世上所有成名樂隊的命運都一樣,到了紅透半邊天時,也難逃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宿命。成員間因着名利糾紛,因着每個人ego的無限膨脹, 再難容下旁人,哪怕是昔日的好兄弟,仍要走上彼此分道揚鑣、各散東西的道路。一隊本來彼此間情同手足的樂隊,後來甚至因為金錢收益而鬧到要對簿公堂,從此 形同陌路。

但紀錄片還是以喜悅收場,因為,時間能治癒傷口。相隔近20年之後,一天,當他們都被拉進studio,當他們都拿起樂器,當再 奏起熟悉的旋律,他們又再情不自禁、忘情投入的jam起歌來,最後冰釋前嫌,一切又再從音樂開始。正如他們最後說:music is bigger than argument

但更讓我觸動的,還是在片中重新聽到《Through the Barricades》這首歌。

30年前最初聽到這首歌時,只覺其旋律優美,但30年後再聽到這首歌,細味歌詞,卻讓我想起:今天香港社會因「藍絲」、「黃絲」而撕裂;當日金鐘、銅鑼灣、旺角街上的路障;不同陣營間的楚河漢界、勢不兩立、水火不容;警民大打出手,同室操戈……,心裏不禁一陣黯然。

「藍絲」、「黃絲」、路障、水火不容

Through the Barricades》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源於一宗悲劇。

80 年代中期,北愛爾蘭因爭取獨立,而與強硬的英國戴卓爾夫人政府,鬧得誓不兩立、水火不容,抗議活動無日無之,更演變成暴力衝突,甚至恐怖襲擊。 Spandau Ballet的一位朋友,他們經理人之一的Thomas Riley,在跟隨他們完成巡迴演唱後,回到故土小休,但卻想不到,於貝爾法斯特的街頭,在混亂中被警方槍殺。原本以為短暫的小別,卻成了天人永訣,讓他 們都悲痛莫名。

到墓前憑弔的路上,見到滿街的路障

創作《Through the Barricades》的Spandau Ballet樂隊成員Gary Kemp回憶,這樣死於非命,對他們這些活在英倫本土昇平世界的年輕小伙子來說,根本是難以想像的。當他們飛到當地,由死者弟弟引領,到好友墓前憑弔時, 在路上,他們見到滿街的路障,這些路障成了分隔開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的楚河漢界。回家之後,思潮起伏,良久不能自已,這一幕成了他腦海中纏繞不去的記憶。 1年之後的某個不眠夜,腦海中又再次湧現這一幕,《Through the Barricades》的旋律在腦海中油然而生,他立時拿起結他,把這些都捕捉下來,寫成了這首歌。

他說,這是一首講述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的情歌,訴說人世間種種誓不兩立的巨大鴻溝,如何讓人與人之間想交往,想發展關係,也變得為世所不容。

30年前的一首歌,它的歌詞,它所描述的意境,竟然讓如今在香港的我們,感同身受。
只有當戰鼓聲盡褪,才會聽清對方的說話

30年之後,一切已成過去,英國和北愛,終於學曉以愛來超越彼此間的藩籬,以智慧、以包容、以民主,收窄分歧,化解矛盾,和平共處。

那麼香港又如何呢?我們又能夠如何走下去呢?

正如歌詞所說,但願有一天:

Born on different sides of life,
we feel the same and feel all of this strife. ……
…… We 'll cross the lines and dance upon the streets.
And now I know what they're saying as the drums begin to fade.
We made our love on wasteland and through the barricades.

(人生於世雖然背景各有不同,
但我們都能共同體會到糾紛和鬥爭所帶來的種種……
……終有一天我們將會超越彼此間的界線,上街起舞,
當戰鼓聲盡褪之後,大家才會聽清楚對方所講的說話,
我們的愛曾滋潤荒地,超越藩籬。)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