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陳景輝﹕海難、中聯辦和煙花




一場海難成了香港的政治角力場,火頭燒至中聯辦和國慶煙花匯演。

事發當晚,中聯辦李剛高調支持「救援」,迅即惹來干預香港的指控。但有論者同情李剛,說這只是一份關懷,何解要上綱上線呢?然而我想,哪怕只是出於人道關懷,也是「姿勢」多於實際。根據海事專家評估,這次意外涉及的救援工作,需於短時間內完成,而且香港也能應付。因此,李剛口中的廣東省打撈船,根本遠水不能救近火。事實是,凌晨抵達的打撈船,最後毫無用處。因而,這是空洞姿態,即某人高調宣稱要為你好、為你做些事,但他真正做出來的卻是你不需要的。正是在這份空洞之中引發出各種揣測,一些指控並非全無道理,只要我們不把「救援」孤立起來,而是將之放在中聯辦以往的種種作為底下檢視,包括影響特首選舉、梁振英當選後立即到中聯辦「謝票」和郝鐵川高調批評學界等,你就會看見一個愈來愈想涉足本地事務的中聯辦身影,救援不過是一環。

其次,事發翌日,即有人提議取消明年煙花匯演,轉而哀悼船難。坦白說,我認同每年101日也該哀悼這次船難,但是不是完全取消煙花匯演呢,我看不見理據。(譬如說兩者不一定矛盾,可否下午哀悼,晚上煙花?又或十一哀悼,匯演押後一天?我完全認同哀悼重於國慶。)但先旨聲明,跟很多朋友一樣,我既不喜歡煙花匯演(粉飾太平),也不覺得一個迫害和災難頻仍的國家,有什麼值得慶祝。所以,就算沒有發生海難,我也贊成取消匯演。但問題是,這和今次的意外卻是沒有關係的。我們可以反煙花匯演,但可否不要以死難者之名來反呢?!畢竟,請不要忘記,死難者在死去之前,他們希望的就是「看煙花」。我想,今次意外有更多實際方面需要各方檢討和調查,以還逝者公道和避免重蹈覆轍,某些「論調」實不該操之過急。

梁美儀﹕多謝關心!

十一國慶維港上空煙花璀璨,但在不遠處的南丫島對外海域,百多名市民正在海中掙扎求存,命懸一線……迄今,意外中有38人罹難,全城沉痛哀悼。發生這樣一場如此嚴重傷亡的海上事故,拯救生命,安慰倖存和在世者,比什麼都重要。

不過,不少港人對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和特首梁振英,在撞船事件發生當晚的所言所行,感到氣憤不滿。就在「十一」撞船意外發生後當晚,市民在電視熒幕看見一個奇怪的畫面: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到瑪麗醫院探望意外傷者,並以「領導」的姿態向媒體發表講話。香港的特首呢?靜靜站在其後,不時點頭。

李剛着市民「放心」,指中聯辦會盡全力幫助特區政府,處理好這次海難,並會跟廣東省聯繫,調動打撈船來港協助政府搶救可能生還的市民。他希望市民相信,「在梁特首的指揮下,這件事情一定會得到圓滿及妥善的解決」。

港人對這種不分主次的場景很反感,認為是中央駐港官員再一次干預本地事務。有人會覺得港人不領情,很無禮,但別誤會香港人。

的確,在一些香港特區政府也無能為力的事件上,我們很希望北京或中聯辦提供協助:例如內地水貨客嚴重干擾香港居民生活,搶購日常生活貨品時,北區居民的確很希望內地執法機關「截人」。又如雙非孕婦過去自出自入,來港與港孕婦爭脇位時,香港的媽媽很希望內地部門好好把關。當菲律賓人質事件死傷者家屬,在事件兩周年間,汗流浹背地在街頭進行聯署行動,要求國家主席胡錦濤協助他們向菲律賓政府施壓時,香港人很希望中央出手,為死傷者討回公道。

港人很感謝消防、警方和醫護等人員努力和稱職地拯救港人性命,但對於一些形式上的關心,我們真的要說句:多謝晒!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