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投否決票,這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以來第8次行使否決權,同時投否決票的還有俄羅斯。中國此舉受到西方國家猛烈抨擊,認為無異是對敘利亞執政當局的殘暴行徑開綠燈。中國表示,否決票是對敘利亞局勢負責任的做法,因為任何捧一方打壓另一方的手段,只會對敘利亞人民帶來更大傷害。
利比亞決議曾吃虧 投棄權票北京中招
否決權是二戰遺產,聯合國芸芸諸國,只有中、英、美、法、蘇(俄羅斯)有權使用,中國用了8次,今次批評中國甚力的美國,在中東及以巴問題用了60多次。這並非為中國這次使用否決權辯解,而是說明否決權的重要,中國不會隨便亂用——中國加入聯合國41年用了8次,平均5年一次,顯然北京傾向愈少使用愈好。因為一旦使用,爭論必大,既然中國認為自己不是世界警察,也不視自己為可以對各國頤指氣使的大國,使用否決權前應該長考盱衡。但就這次使用否決權而言,北京並沒有做到一個名副其實大國應有之義。
各國都有外交方針,使用否決權完全是自行判定,儘管內地有學者認為,中國是一黨專政,無論做什麼事,西方都認定中國是不民主國家,既然如此,就不必理會這些國家的看法。類似應對之道,某程度有破罐破摔意味,其實這種說法及取態皆不可取,敘利亞局勢發展到今天,如何鐵石心腸,必會因大量平民無辜死傷感到哀痛。聯合國這次決議草案內容,北京認為只會令局勢惡化而非和解,遂投否決票,從一國的獨立自主外交立場來說,中國有其自由,倘從陷於水深火熱的敘利亞人民而言,中國的取態無助他們脫離水火。
中國投下這張否決票,是因為去年表決利比亞決議時覑了英美道兒,當時以為,西方提出的禁飛區決議,是保衛當地平民性質的議案,縱然認為無助局勢的解決,但仍投下棄權票。想不到美英在這其中大做文章,變成出兵空襲利比亞政府軍的依據。中國感到被出賣,決心在敘利亞決議走自己的路投否決票,卻遭猛烈批評,連一向友好的阿拉伯聯盟,也認為這一票令生靈塗炭慘狀持續下去。
中國崛起是不爭之事,內地近年更提倡大國外交,可是中國在這一層次顯然未到真正外交大國水平。外交是極為複雜的一門技巧,牽涉大量計算和考慮,如何處理一國利益及盟友利益,是博大精深的學問,不是30年經濟起飛便可馬上達到,今次涉及的縱橫捭闔,讓中國上了一課。以同時投下否決票的俄羅斯為例,不是投了票就算數,俄羅斯解釋,否決的原因,是因為莫斯科有另一套解決敘利亞局勢的方法,否決票的行使,是因為「我的決議比你的好」。事實上,俄羅斯投票之後,外長就飛到敘利亞斡旋,證明否決票的動用,有其實際操作的根本原因。
俄羅斯老謀深算 否決後出手斡旋
相反,中國投票之後,內地部分學者對西方的評說,以賭氣的破罐破摔消極姿態回應,外交部的反應,亦僅止於解說而沒有進一步積極行動。這麼一來,客觀上令人覺得,中國的否決票理據流於蒼白,欠缺實質跟進,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這次並不成功。人們會明白北京投下這一票前的委屈心理,是不希望再上西方的當,但外交是為一國最大利益服務,當連哪一方可以取得最後勝利仍未知時,為何不投棄權票,並在投票前的發言盡量表達看法?
這令人想起一樁舊事,「六四」事件後,北京遭到西方聯手抵制,90年代初,伊拉克侵佔科威特,聯合國投票「以一切必要手段執行安理會決議」,美國為了不欲中國否決,國務卿貝克在紐約一家酒店等待中國外長錢其琛。錢外長的航班因天氣惡劣遲到大半天,貝克就等了足足大半天。結果是中國投棄權票,沒有因為當時政治氣候與西方對覑幹,但又保住中國反對外力入侵一國的基本立場,中美關係更從此漸見曙光。這種政治力學,在形勢吃虧下獲得希望得到的、又不致給外界一個急於媾和的態度,的是高招。
中國在敘利亞局勢中交足學費,但也學得很快,敘利亞反對派最近便派人到北京,顯然這是汲取俄羅斯的經驗。外交是國力的突顯,國力包括經濟力量,也包括綜觀全局的實力,北京今次從這一張否決票中,學到寶貴的真正大國外交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