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不是第一位慶祝登基鑽禧的英國君主。她的 Great-Great-Grandmother維多利亞女王同樣得享高壽,於一八九七年慶祝登基鑽禧,在位時間還從十九世紀跨到二十世紀。根據資料,維多利亞女王的鑽禧慶祝活動不但規模龐大,而且多姿多采:有桂冠詩人 Alfred Austin特地獻詩"Victoria"祝賀,有帝國各屬地包括印度臣民軍隊參與巡遊,有各國政要君主參與盛大國宴,還有檢閱帝國艦隊的壯舉。當時接受檢閱的包括二十一艘主力艦、五十多艘巡洋艦及其他軍艦。這樣的光景見證着大英帝國最黃金、最輝煌的歲月。

財力緊絀也令英國難以大事鋪張慶祝鑽禧。在執政保守黨政府大力收緊開支下,學費大加,醫療服務縮,社福開支減,國防費用削得更厲害,連僅有的一艘航空母艦也要提早退役,待價而沽。即使英國政府真的肯掏腰包來一場大閱兵,讓女王再檢閱軍艦,艦隊的陣容肯定沒有甚麼看頭,更不要說跟維多利亞女王手上的無敵艦隊相比。可以說,大事鋪張反而顯出英國今天的寒愴緊絀,倒不如簡約行事好了。
其實,不但英國要在退潮中掙扎,英國王室、溫莎王朝同樣要努力自保才能存續下去。經歷八、九十年代一波又一波醜鬧,婚變困擾,經歷多年的憲制改革,王室的存在基礎及合法性已經削弱,再不可能像以往那樣以為可以自動「萬世一系」存在下去。還好英女皇順應時勢,改革不合時宜的舊規矩,一方面大削政府供養的王室成員數目,另一方面主動接受王室有納稅的義務。這些做法既冲淡王室成員是「大食懶」的印象,又能顯示他們與民同甘共苦。此所以近十年來對王室特別是女王的支持擁戴保持穩定。今次登基鑽禧慶典若能辦得體面窩心,將可進一步鞏固英王室的位置,令英女皇少一點後顧之憂,也可以為接班人多添一點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