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句為題,怎不能痛心疾首?記得在浸會讀書的時候當自由撰稿人,自製的卡片背後,寫上《紐約時報》出版人 Adolph S. Ochs一句說話,「 To give the news impartially without fear or favor
regardless of any party, sect or interest involved」,人家拿着卡片覺得挺有趣,我答是在浸會圖書館讀到的,他便說我一定是讀傳理系的,「懶熱血嘛」(現稱傳理學院,不少人都沿用舊稱)。其實他認同的不是我,而是四十年來幾代傳理人的努力。我們的專業在乎求真,「唯真為善」,這個印象對大眾亦十分深刻。
報告未提早洩原因
今次浸大民調風波,前院長趙心樹一直避而不答,上周日知會教職員「忽然」放假一星期,直到本周一,即假期最後一天,學校就「火速」公佈調查結果,指趙心樹早洩民調不智,但沒有政治目的,所以只辭任院長而保留教席。體面的下台階似乎一早就準備好,校董會主席王英偉以判官的姿態稱,趙已為不智決定負上沉重責任,筆者讀來更覺可笑。
整份報告根本沒有提及民調早洩的原因:為何唐營如此巧合主動接觸民調研究人員?為何所謂的公佈卻只有一份挺唐報章「及時」報道?為何富研究經驗的趙心樹犯了即使是本科生亦難以犯上的錯誤?
以上種種,敢問教我求真的母校一句:真相呢?
老師說,要找當事人解釋;老細說,記住"CONFRONT"。入行差不多兩年,也知道起碼的公允。這份報告沒有調查唐營,以及跟趙心樹聯絡過的人物,然後結論就是「沒有證據顯示民調受到政治干預」,不客氣也要說,浸大高層如此自欺欺人,這是為了護短,還是這個調查本身就已經受到政治干預?
創系系主任余也魯在他的著作《雜誌編輯學》的序寫道,「對一切從事傳播工作的人來說,你用甚麼方法成功,比你的成功更重要。這是對你品格的挑戰,也是對你奉獻一生來從事的工作的品質上的挑戰」(這句話印在傳理視藝大樓五樓的牆上)。即使民調沒有受到政治干預,趙心樹放棄了科學嚴謹,爭取媒體曝光來換取成功,也有違我們的祖訓。若他繼續任教,難道是為了給後輩當反面教材嗎?所以,「趙心樹,請你離開!」
林子斌
浸會傳理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