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明報社評: 中產長者屋有實際需要 應納入安老規劃



房屋協會計劃推出北角丹拿道和天水圍兩處「長者屋」,由於租住權約需300萬元,被指為富貴長者屋,引來不少批評。其實,人口老化所衍生問題,並非只影響某一階層,各個階層都面對和要有相應措施應對,房協所推出長者屋,有實際需要,應該視為整體社會安老政策的一部分,使中產長者可以選擇一些生活品質較高、符合其生活需要的住屋,安享晚年;政府要因應需要,把長者屋納入土地資源規劃範圍。

以往獲肯定 今日被批評  政府房策失誤禍及長者屋

房協就丹拿道和天水圍兩處長者屋,備受批評之處,主要有3點,一是房協應幫助普羅大泷,現在卻為富貴長者而謀;二是房協把這兩項長者屋計劃,視為地產項目;三是租住權是否向境外人士開放,房協未明確回應。

關於第一點,房協歷年發展多項房屋計劃,數年前已經有長者安居樂計劃,即是彩頤居和樂頤居,所以,丹拿道和天水圍長者屋,並非新鮮事物,只是針對中產長者的實際需要而已。所以,若說房協不務正業,並不符合事實。

至於第二點,房協在發布信息時,例如前日召開記者會,採訪通知發到一些傳媒機構的地產線記者,反映房協視兩項計劃為地產項目,房協在這方面確實需要解釋。

至於第三點,現在市民對境外來客買起香港,確實甚為「感冒」,房協對此不清晰表態,疑慮頓生。

其實,長者屋計劃並非始於今日,彩頤居和樂頤居以外,丹拿道和天水圍兩項計劃,約早於3年前亦已提出,當時社會反應積極正面,今時今日計劃有較多具體細節,許多人的反應卻不一樣,300萬元租住費,使人質疑房協幫助中產長者,固然是主因,不過,相信氛圍轉變,與整體房屋政策失誤所引發民怨、民憤有關。

近年,公屋、私樓單位供應不足,特別是隨覑樓價茘升,夾心階層望樓興嘆,無法置業安居,市民怨憤深重,房協不把珍貴土地資源用於紓緩基層市民和夾心階層住屋需要,反而照顧可以拿出300萬元租住長者屋的長者,許多人認為房協偏離其角色和本分,可以理解。所以,今日房協丹拿道和天水圍計劃備受批評,與政府房屋政策失誤有直接關係。不過,若引伸到認為不應該興建這類長者屋,則會犯另一個錯誤。

香港人口老化,各個階層都要面對。基層安老服務,政府撥出資源,例如增加向安老院買位,幫助有需要長者,其他不同財力長者,則選擇各自可以負擔的生活,政府多年前透過房協興建彩頤居和樂頤居,在地價優惠下,長者得以較低費用租住至終老,社會對此多予肯定,現在這兩個長者屋已登記約300人輪候,反映有實際需要。

讓中產長者選擇  租住長者屋過有尊嚴生活

這類給長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基本醫療和家居生活照顧的長者屋,有殷切需求,因為中產長者為數不少,例如,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表示,根據2006年一項統計,約10050多歲至60歲人士中,中產約佔一成,大多為專業和半專業人士,他們受惠於上世紀7080年代經濟起飛,至今有一定積蓄,對長者屋計劃會感興趣。也就是說,只要這些中產長者其中一半期望入住長者屋,就是一個很大的需求。

關於丹拿道和天水圍計劃,房協曾經做過調查,訪問了1014名有物業長者,結果是43%表示對計劃有興趣,7%表示十分有興趣,據知房協至今已接獲約700人登記,熱線也收到逾百查詢。有關數據和反應,顯示社會對這類長者屋有需求。

一般安老院,只給長者提供基本生活起居照應,在資源匱乏下,不能苛求,不過,安老院因而成為生活品質低劣的代名詞,許多長者對此視為畏途,堅拒家人子女把他們送入安老院,就是這個原因。現在房協在彩頤居和樂頤居的基礎上,發展丹拿道和天水圍計劃,讓中產長者租住,看不到有何問題,特別是計劃在自負盈虧下運作,毋須公帑津貼,讓中產長者可以選擇較高生活品質的長者生活,何樂而不為。

長者隨覑年紀漸長,身體健康狀轉壞,生活需要更倚賴他人照顧,長者屋所提供一站式服務,所衍生無形效益很難量化,但是長者和其家人可以免卻後顧之憂,特別是核心家庭的長者,晚年難以寄望獨生子女時刻照顧,在長者屋需要300萬元租住是否昂貴?見仁見智。

房協歷年發展各類房屋計劃、參與市區更新和維修樓宇等行動,表現專業,普獲肯定;長者屋是房協的嘗試,按其往績,房協辦好長者屋,予人信心。不過,以房協所擁有資源,特別是土地稀缺情下,發展長者屋的規模有限,而現實有需要,所以,政府有必要把長者屋納入土地資源規劃,讓更多長者可以憑自己的財力,選擇較高生活品質和符合其生活需要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