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李天命 - 第Ⅲ類語害: 概念滑轉



總結: 論封閉系統

對同一語辭作出不同的解釋,因而引起誤會,這種事並不罕見.就以「這種事」一辭來說,這個辭在下面的故事裡便引起了誤會.據說某鄉村小學有個學生遲到,向老師說明原委:他遲到是因為要送一頭公豬去配種.老師問:「這種事你爸爸不能做嗎?」學生答:「不能,一定要公豬才行!」

本文要探討的最後一類語害,即起於對語辭作出不同的解釋.倘若一個語辭在某語境裡至少可作兩種不同的解釋,那麼這語辭在該語境裡就是「模棱兩可」的.設使你在射擊時誤中一位富商,他的兒子在旁看了大叫:「好!」如果這短句在該情境中既可解釋為慶幸那件事的發生,又可解釋為贊賞你的射擊技術,那麼這短句在該情境中就有模棱兩可的特性.

利用模棱兩可的特性來誤導、蒙混,或由於模棱兩可而造成似是而非之言,讓我們稱之為「概念混淆」[]36.例如:「我向你借一百元,你只借了五十元給我,還欠五十元.但既然借了五十元給我,於是我也欠你五十元.由於各欠對方五十元,所以我們扯平了,誰也不欠誰.」這就是一種概念混淆的歪論,其中的「欠」字是模棱兩可的,可解釋為(i)負債未還﹔(ii)差缺、缺少.

一、概念混淆

關於概念混淆,剛才所舉的是一個虛構的例子,現在分析一些真實的個案.

(A )相同與溝通

英國哲學家韋斯登姆(JWisdom)曾經提問:兩個人是否能夠做相同的事?對此問題的初步反應,大抵是肯定的:兩個人當然能夠做相同的事,比方大家都摸摸自己的鼻子,那不就是做相同的事嗎?不過我們似乎可以說,那不算是做相同的事,因為你摸你的鼻子一下,我摸我的鼻子一下,我們摸不同的鼻子,所以不是做相同的事.但如果我們摸的是相同的鼻子,譬如大家都摸你的鼻子一下,難道這還不是做相同的事嗎?可以說仍然不同,因為當你摸你的鼻子時,你摸的是「自己的」鼻子,而當我摸你的鼻子時,我摸的是「別人的」鼻子,結果我們做的仍是不同的事情.

在上面的討論中,「相同」一詞原來是模棱兩可的,既可解釋為「同一」,也可解釋為「同樣」或「同類」.依第一種解釋,「沒有兩個人能夠做相同(即同一)的事」這句話是重言句,是必然為真但毫無信息內容的.只要了解「同一」等詞語的意思,就可判定任何兩個人甲和乙所做的事永不可能是同一的,因為其一是「甲所做的事」,另一是「乙所做的事」,而甲乙必是不同的兩個人,否則不能稱為甲乙「二人」.再看第二種解釋,在此解釋下,「沒有兩個人能夠做相同(即同類或同樣)的事」是有信息內容的,但所給出的卻是錯誤的信息,因為,比如你摸你的鼻子而我摸我的鼻子時,我們所做的雖非「同一」件事,但卻是「同類」或「同樣」的事,那就是「摸自己的鼻子」這一類的事情.[]37

以上的分析可轉用來批判這個論調:「人與人之間其實不可能有溝通,因為沒有兩個人會有相同的經驗.」這個論調犯了概念混淆的毛病,其論據「沒有兩個人會有相同的經驗」就像「沒有兩個人能夠做相同的事」一樣,是模棱兩可的.若把其中的「相同」解釋為「同一」,那論據就缺乏信息內容﹔但如果解釋為「同類」或「同樣」,那論據卻又會給出錯誤的信息了.

(B ) 數學與經驗

很多小孩子都遇到過這類試題:「樹上有三隻鳥,開槍打死了一隻,還剩下多少隻?(稱此問題為D .)倘若小孩子答「還剩下兩隻」,那就完了--不是「答完了」的意思,而是「完蛋了」的意思--因為按照校方規定,正確答案應是「零隻」.理由據說是:死鳥掉了下來,兩隻活鳥聽到槍聲便飛走了.

然而這樣規定問題D 有唯一的「正確答案」,隻是概念混淆使然,實則既沒有充分的根據,又會窒礙小孩子的思維靈活性.D 可說是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如果將這問題解釋為詢問「3 1=?,那麼所問的是一個數學問題[]38,其答案明顯為「2 .另一方面,如果將D 解釋為詢問「樹上三隻鳥的其中一隻被槍打死之後,‘事實上’還有多少隻鳥兒留在樹上?,那麼所問的卻是一個關於經驗事實的問題,而此問題並無確定的答案.開槍後,可能沒有鳥兒留在樹上,也可能有一隻、兩隻、乃至三隻鳥兒全部留在樹上.比方說--

答案一:0 .」死鳥掉了下來,活鳥飛走了.

答案二:1 .」死鳥掉了下來,一隻鳥兒飛走了,另一隻鳥兒則留在樹上,因為那是一隻聾鳥,或傻鳥,或不聾不傻但被槍聲嚇呆了,飛不起.

答案三:2 .」死鳥掉了下來, 活鳥留在樹上,因為都是聾鳥,或傻鳥,或呆鳥,或是一聾一傻,或一傻一呆,或一呆一聾.

答案四:3 .」 活鳥留在樹上,死鳥被枝丫承著,也留在樹上.

:試考慮「超過3 隻」的可能性.

:可以說,死鳥也是鳥,正如死魚也是魚.在飯店吃的魚,擺在桌子上的時候通常都是死了的,我們不能因此把經理叫來罵一頓,說他的飯店給我們吃的不是魚.

二、概念扭曲

在本文裡,「概念滑轉」一詞用來統稱概念混淆和概念扭曲.前面所論的「概念混淆」,涉及同一語辭的不同解釋,那些解釋雖然不同,但都合乎辭義,即符合該語辭的慣常用法.至於後面要討論的「概念扭曲」,亦涉及同一語辭的不同解釋,但其中有的解釋卻是違反辭義的,即是說該語辭根本沒有可演繹出那種解釋的用法.舉例說明,「正在找一個會計主任」這個片語,可解釋為(i)正要選聘一位會計主任,或者(ii)正在追尋一個(逃跑了的)會計主任﹔這兩個解釋大致上都合乎辭義.反之,如果將「內科醫生」解釋為「專治懼內症的醫生」,將「先睹為快」解釋為「考試之前先看答案便會答得較快」,這些解釋則是違反辭義的了.

由於(或藉著)違反辭義的解釋而造成思想混亂,且名之為「概念扭曲」.今剖析概
念扭曲的兩種類型如下.

(A )望文生義

不少人做學生時都玩過「望文生義」的游戲:在試場裡偷看鄰座就叫「科學觀察」,交頭接耳就叫「問卷調查」.頑皮的學生為了顯示自己「夠英雄」、「有種」,甚至會在老師抽問成語解釋的時候,故意曲解附會,望文生義一番呢.老師問:「陳阿狗,‘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是什麼意思?」陳阿狗:「回老師,這句話是說:那位夫人必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她的後人才會侮辱她的.」結果全班哄堂大笑,陳阿狗則罰站兼留堂.

這種望文生義的游戲平常是無傷大雅的,大家本來都知道那是故意望文生義.但在其他場合中,望文生義卻往往會導致概念的扭曲.例如:

(1)有的人把批評宗教或其教義叫做「侵犯宗教自由」(或「侵犯信仰自由」).這是望文生義,扭曲了「宗教自由」的概念.須知言語上的批評不等於行動上的禁制.禁制別人皈依宗教、進行合法的宗教活動[]39,這固然算侵犯宗教自由﹔可是批評宗教或其教義卻不能稱為「侵犯宗教自由」.教徒有權宣揚某些觀點,勸人相信他們的觀點,別人為什麼無權批評那些觀點,勸人不要相信那些觀點?當有神論者斷定有神論為正確的時候,就等於斷定無神論者的觀點為錯誤.無神論者為什麼沒有權批評有神論者的觀點為錯誤?每一個人都有權宣稱「人人有罪」,同時每一個人也有權宣稱這是胡說八道.你有權指別人的自身、父母兄弟姐妹、祖宗十八代以至子孫十八代都有罪,別人就沒有權說那是一派胡言?

(2)漢儒董仲舒有名言曰:「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今天「功利」二字已成為一個貶義詞,而「功利主義」則被曲解為「唯利是圖的勢利思想」.其實「功利主義」乃utilitarianism之譯名.略言之,這種哲學主張以「有功於或有利於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善行的準則,這哪裡是唯利是圖的勢利思想呢?但現在對「功利主義」這概念的扭曲已深入人心,可見最初那些望文生義的人是多麼成功,實在值得喝酒慶祝一番呢:「干杯,大家同歸於盡吧!」

(B ) 指鹿為馬

在一個可以隨意扭曲概念的社會中,任何承諾、合約和法律條文都會變得一錢不值:人們在背信違約之後,還要理所當然、振振有詞地說自己是守信的,只不過對有關的言諾或條文「作出了全新的詮釋」吧了.

這種篡改辭義之舉,所倚賴的常是「關於概念或語辭,各人‘可’有各人自己的理解和詮釋」這一類的論調.然而這種論調是極之荒謬的.假如硬將「儒釋道」三字解釋為「基督教」,就算有人說那是他自己的理解和詮釋,這樣的理解和詮釋還是「不可」的.那就像猴子在鋼琴上亂跳亂拍,這不能算做彈奏了貝多芬的《月光曲》,不能叫做「對《月光曲》的每個音符都作出了獨特的詮釋」.

上述道理本不難明,可惜很多人都有一種不自覺的思想傾向:就是以為兩種事物縱使南轅北轍,迥然大異,但一經冠上了同一個名號,就一定是「屬於同一個類的兩個種」[]40.譬如兩種剛剛相反的經濟,只要用了「計劃經濟」這名字去統稱之,就會被認為同屬於計劃經濟,同為計劃經濟這個類之下的兩個種--即使其中一種是「一切經濟活動都在計劃之內」的計劃經濟而另一種則是「除經濟外,一切活動都在計劃之內」的計劃經濟.

這種「同類相反」的奇怪觀念,為野心家顛倒黑白鋪平了道路.在黑白顛倒的環境中,除了特權階級大家一無所有都可以名為「公有」﹔最貧苦無助的人都可以稱作「資產階級分子」﹔甚而被砍錯了頭,都一樣可以叫做「幸福」--沒有了頭,就不會長暗瘡,也不會出皺紋,更不會患腦膜炎或單相思,那還不是幸福?總而言之,在概念扭曲黑白顛倒的世界裡,馬即是鹿,一種沒有角的鹿﹔鹿即是馬,一種生了角的馬.雞尾巴即是雞頭,一種長得像雞尾巴的雞頭﹔雞頭即是雞尾巴,一種長得像雞頭的雞尾巴.

就這樣,語言在今天已被濫用到了極其可怕的地步.明明不是x ,卻被稱為「另類x 」或「另一種x ,甚至美其名為「真正的x.許多字眼只消聽來動人,就會被野心家拿去指稱他們希望別人接受的事物.「自由」、「平等」、「民主」等等都屬於這類動人的字眼,於是就被拿去指稱哪怕是最不自由、最不平等、最不民主的制度或社會狀況.他們管這些叫做「另一種自由」、「真正的平等」、「最高級的民主」.什麼是「另一種自由」呢?夜半無人私語時秘密警察可以在你家裡自由出入,請你去「私語」,這就是「另一種自由」了.什麼是「真正的平等」呢?老百姓人人沒有分別,大家的生活都過得一樣,像狗一樣,這就是「真正的平等」了.至於民主嘛,講者在台上講了一萬句也等於沒講過半句,聽眾沒有人在聽,還未講完就每個人都舉手反對,那只是低級民主﹔講者講了半句就勝過一萬句,聽眾沒有人敢表示不聽,一講完每個人都舉手贊成,這才是高級民主.最低級的民主靠數人頭來表決.最高級的民主則可再分作兩型:其一為教育型,靠鉗住人頭來指導表決﹔其二為經濟型,靠鉗破人頭來節省表決.

但其實所有這一切都無非是「概念偷龍轉鳳」的語言戲法而已.實情是:就算把剪草工人叫做「另類理發師」,剪草工人還是剪草工人﹔即令把羊癇症稱為「正牌靈魂舞」,羊癇症還是羊癇症﹔縱然把核彈名為「高檔鴨蛋」或「美式鴨蛋」或「俄羅斯鴨蛋」,核彈豈不始終都是核彈?要緊的是認清漂亮字眼的實質所指.如果大家都有這個訓練的話,野心家「以名亂實」的企圖就無法得逞了.在此讓我們記住伏爾泰所指出的:神聖羅馬帝國儘管號稱「神聖羅馬帝國」,但實際上既非神聖,亦非羅馬,更不是一個帝國.

總結:論封閉系統

本文到此已分析過三大類語害.概而言之,這些語害有一共同點,就是「可逃避否証」.

先看第一類語害,即語意曖昧.曖昧的言辭一般說不上真假:迷糊不清、意義不明的言辭既無法被辨識為真,也無法被辨識為假.由於沒有真假可言的說法連「假」這個資格都不具備,當然就不可能被証實為假了,換言之就是缺乏了「可否証性」.再看第二類語害:言辭空廢.如前所述,空廢命題並非建基於經驗事實上,經驗事實既不能用來支持這種命題,也不能用來推翻這種命題,所以無論事實世界的情況如何,空廢命題都不會受到否証.最後考察第三類語害:概念滑轉.說話模棱兩可,在不同的解釋之間游移不定,這顯然是逃避否証的一種手法﹔至於把概念扭曲,因為怕被人駁斥而硬將用語的辭義竄易,那就更明顯是逃避否証的一種伎倆了.

利用概念滑轉而使得所作的陳述無從否証[]41,或者所作的陳述本來就是無可否証的曖昧言辭或空廢命題,讓我們將這樣的陳述名為「封閉陳述」,將封閉陳述所構成的系統名為「封閉系統」[]42.這種陳述及其所構成的系統之所以可稱為封閉,是由於缺乏了可否証性,無法以事實証據來檢驗,因而與客觀事實或真實世界隔絕,以致成了一種如同自鎖自閉的、「與世無涉」的言論.

現在通過實例來闡明封閉陳述或封閉系統的這種特質.

一、偽贗說明

(A)神旨說

歷史上有名的大瘟疫和倫敦大火在英國發生之後,下議院組成了一個委員會調查災禍的起因,發現那原來出於上帝的旨意,因為上帝被激怒了.委員會最後判定:主要是無神論者霍布士的著作惹怒了上帝,於是頒令禁止他的書在英國出版.這個補救措施看來非常見效,因為自此以後英國再沒有發生過那樣的大瘟疫或倫敦大火了.[]43

有的人認為一切事情的發生都出於上帝的旨意.比方說,為什麼夏娃會受到蛇的引誘?「那是上帝的旨意.」為什麼猶大要出賣耶穌?「那是上帝的旨意.」為什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遇刺時能幸免於難?「那是上帝的旨意.」為什麼裡斯本大地震時有三萬多人聚在教堂裡而結果一同遇難?「那是上帝的旨意.」為什麼某些人相信有上帝的旨意而某些人卻從不相信?「那當然也是上帝的旨意.

為方便起見,這裡把諸如此類援引「上帝旨意」的說法叫做「神旨說」.有些人假借神旨說而為所欲為,別人永遠無法辨認其所謂上帝的旨意是否屬實,因為神旨說正是一個缺乏可否証性的封閉系統,沒有任何客觀事實能用來檢驗其真假.一言以蔽之,神旨說可喻為一種與事實世界不相關涉的絕緣體系.
 
關於這種絕緣體系,下列幾點值得留意:

第一、人們原本由於不了解為什麼事情會如此,於是就用「上帝的旨意」去說明,可是這樣的說明非但不能減少人們的困惑,反而可能加深人們的困惑,就是不了解上帝的旨意何以如此而非如彼.[]44

第二、當我們以「上帝的旨意」去說明事情的發生時,如果別人宣稱以「超級上帝的旨意」作出了一種更深入的說明,聲稱那是超級上帝的旨意令上帝的旨意如此,在這情況下,我們是難以提出什麼堅強的理據來支持己說而同時駁斥別人那種說法的.

第三、縱令撇開上述兩點不論,也不難看出神旨說在認知上是一種無效的解說.這種解說只能扮演「事後諸葛亮」的角色.比如在地震過後,倘若聖彼得教堂仍屹立不倒,就說那是上帝的旨意.倘若教堂倒塌了,事後也一樣把事件歸因於上帝的旨意.但在事前是無法靠「上帝的旨意」去預測那教堂會不會倒塌的.簡言之,神旨說僅能用來「放馬後炮」吧了.

以上幾點顯示,神旨說只不過是一種偽贗說明(pseudo-explanation).這類說明並無說明的實質,只有說明的假象,即利用「因為」、「所以」等字眼來造成的假象.其對事物的解說,恰似「x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x x」這種解說一樣廉價--例如:「為什麼拿破侖在滑鐵盧打了敗仗?」「哦,這是因為拿破侖是拿破侖.如果拿破侖不是拿破侖而是威靈頓,他就不會在滑鐵盧打敗仗了!」

(B)烙印說

神旨說只是宗教領域裡封閉系統的一個實例,在其他領域裡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上文提過的有關「階級烙印」或「反映階級利益」之說(姑稱之為「烙印說」),亦構成了一種封閉系統.烙印說已在上文批判過,此處只稍提幾句.被烙印說烙了印的人,猶如在鼻梁上架起了一副「階級分析」的眼鏡.透過鏡框望出去,一切社會現象都仿佛得到了一種深刻(實則偽贗)的說明,那就是:「都蓋著階級的烙印,都反映了階級的利益--或者如實地反映,或者歪曲地反映.」結果人世間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被看成是烙印說之為正確的「又一次例証」--或者如實地例証,或者歪曲地例証?

二、真理使者的真理幻覺

神旨說、烙印說這類好像無所不包的封閉系統之所以不能被証實為假,無非語害的特性使然[]45.但許多人都看不穿這個機竅,反倒以為此等系統之「不可否証性」正表明了那是絕對真理[]46.這種誤解可以叫做「真理的幻覺」.有此幻覺的人,一旦以為自己尋找到了放諸四海而皆準、証諸百世而可行的絕對真理,就容易傾向於以真理使者自居,進而產生一種要替天行道的狂熱情緒.這種真理使者的心態是極其危險可怕的,茲漫說如後.

(A ) 狂妄自大, 狹隘排他

真理使者(自以為,下同)是一貫正確的,因為他代表真理.他的話語應在所有學科之中被隆重征引,因為他代表真理.他是人類的導師,別人都得聽他的教訓,做他的好學生,因為他代表真理.他有資格給別人進行「思想檢查」、「思想改造」,因為他代表真理.他有權規定別人只能說什麼話,讀什麼書,看什麼電影,聽什麼音樂,以至跟什麼人結婚......因為他代表真理.他知道任何異己之見都是錯誤的,必須禁絕的,因為他已經找到了真理.

然而遺憾的是,真理使者雖有「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但世上的真理使者並非只有一個.有這派的真理使者,有那派的真理使者.不同的真理使者捧著不同的真理熱心向人推銷,而且都是免費的.各推銷員愛把敵方的絕對真理叫做教條,把自己的教條叫做絕對真理.這麼個推銷法似乎有點不合商業道德,故屢生衝突.衝突的各造互相指責,互相仇視、憎恨.他們厭惡對方,覺得對方極端丑惡.他們在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投影.

(B )盲目空想,捕風捉影

真理使者互相排斥,也許是由於上帝(據說)只有一位,而他們都爭著要扮演上帝.上帝創造了天堂,上帝的扮演者則要將天堂帶到人間,或者就地建造人間天堂,建立烏托邦.當他們在地圖上找不到烏托邦時,就自己動手畫一個上去.

他們要按照其「絕對真理」去規劃人類社會的藍圖.可惜那樣的藍圖常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其所依據的「絕對真理」不外是脫離真實世界的封閉系統.拿這樣的藍圖來指導實踐,自然會演出如盲人騎瞎馬的危險動作了.

盲人騎瞎馬容或很刺激有趣,尤其在碰釘的時候.問題是:待碰了釘,真理使者會不會放棄其封閉系統呢?當然不會放棄.既然手握的是絕對真理,為什麼要放手?在真理使者眼中,放棄絕對真理是不可想像的.事實上他們所能想像的事情也不怎麼多.

但不管怎樣,問題仍擺在那裡:如何解釋實踐上的失敗挫折呢?一種常用的辦法就是推諉,比如歸咎於古人的遺毒,外人的污染,特別是敵人的腐蝕:「那一定是別有用心的、惡毒的、隱蔽的敵人在進行破壞,所以必須提高警覺,將斗爭升級,狠把敵人全部殲滅.」封閉系統的信徒如是說.

這種捕風捉影、疑神疑鬼的心態,一經在群體中傳染開的話,那群體就會變得氣氣凝重,沒有幽默感,卻有集體神經衰弱、集體神經過敏、集體神經緊張乃至集體精神失常的變態傾向[]47.當此際,天下人幾乎都變成了敵人:有猙獰的敵人,有微笑的敵人,有遠方的敵人,有身邊的敵人,有外界的敵人,有內部的敵人,有可見的敵人,有不可見的敵人,有昨天的敵人,有今天的敵人,有明天的敵人,最後還有不是敵人的敵人.

(C ) 替天行道的救主心態

除了剛才AB 兩節所述的特性之外,真理使者更有一種最危險的特性,就是要替天行道,要做救世主.

自以為找到了絕對真理的人,有這種雄心壯志,看來是順理成章的.在「替天行道」的過程中,真理使者就代表天,代表道,亦即代表絕對真理.到躊躇滿志忘乎所以的時候,甚至還會自視為神哩.這樣的真理使者自然不會喜歡別人有言論自由、獨立思考.既然已經有人(就是他)找到了絕對真理,你還需要討論什麼、思考什麼呢?只要信,就得救.只要跟隨真理使者救世主,就能進入天堂,屬世的或屬靈的天堂.

以天堂或烏托邦為行道的理想,以天下蒼生為行道的手段,此乃替天行道者的典型心態.作為手段的蒼生,與行道的理想比較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於是行道的初衷雖說是為了蒼生,這時蒼生卻變成了行道的工具.一旦不把人當做人,只把人當做手段、工具,就很容易假借目的或理想之名把任何丑陋的做法理由化,「冠冕堂皇化」.譬如凶殘橫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卻還要理直氣壯,用漂亮的借口來裝飾:美其名曰「都是為了實現理想的需要」.結果,所標舉的理想雖是烏托邦或者天堂,所造成的實況則是人間地獄.然而替天行道者對此是無動於衷的.他們有鋼鐵的意志、堅忍的美德,他們最能忍受別人的痛苦.

上述種種情況,在宗教和政治這兩個於許許多多人有絕大影響的領域裡,是格外須要警惕的.翻開史冊不難發現,為了要「替天行道」而引致的戰爭、殺戳、迫害、暴虐、生靈塗炭,可謂觸目驚心.此等事件之野蠻、殘酷、非理性的程度,令人既覺恐怖又感到深沉的哀痛.我們在此必須真切地反省一個問題:歷史上這些使人感到無限哀痛的人間悲劇,究竟給了人類什麼教訓呢?這些悲劇給我們的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從救世主到奴隸主,只有一線之差﹔從真理使者到悲劇的鑄造者,不過半步之遙而已.

:--

[]1 「其結果就是沒有結果」並非矛盾句(兩個「結果」有不同的指謂),整句話在此略等於說「最終還是沒有確實的答案」.[]2 可參考拙著《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香港1981,台灣1982).
[]3其為語害,是就認知性(旨在求真)的語境而言的.按這裡所說的「語害」,並不恰等於語文書籍上所說的「語病」.譬如香港人常把「以及」誤說成「與及」,把「話」誤說成「說話」,那是語病,但不算語害(並非有害於確當思考).又如累贅的言語不一定是語害,但常被視為語病〔談語病的人須小心不要流於吹毛求疵.吹毛求疵者挑剔累贅的言語時,宜注意「累贅的言語」一詞也是(若要吹毛求疵的話)累贅的,可用「贅語」二字代替〕.概言之,語害屬於思考方法的討論範圍,語病則屬於語法、修辭等語文科目的討論範圍.
[]4 此分析架構著重應用上的實效性,其核心概念(......「語意曖昧」「空廢命題」等)由約略的說明來引介之後,主要通過實例來闡釋.這些概念當然可以作進一步的探討(任何概念都可以作進步的探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內行人有意略去的枝節,半吊子卻喜歡在此做文章,表示「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對內行來說,這誰不知道呢?(應依目的旨趣來作權衡﹔像今天的科學哲學,便特須如此.)要討論總可以一直討論下去,重要的是按文章性質以定分際,因應主旨以定詳略.如此方能恰到好處.恰到好處最考功夫.有大量「哲學論文」光在枝節問題上糾纏,廢辭連篇,破綻連綿,無非冒充專門,實則對於一般讀者毫無價值,在內行人看來卻又貽笑大方,一看就知是外行充內行.這種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半吊子「研究」,所能給出的結論每每只是濫調一句,例如(或猶如)宣稱「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可作進一步的商榷--哲學問題有哪一個是「不」可作進一步商榷的呢?(附筆考慮「經典教本科學哲學」之重要性.)
[]5 或「共相」.:下邊提到的唯實論,MDummett 所描構的realism/antirealism此一對立之中的realism,不可混為一談.:「在某用法下」(見下文)這個附加條件,每適用於拙作有關語理分析的論述,視為不言自明而無須特別列出.
[]6在一般的邏輯書裡,「否定」屬於後設()語言,「非」則屬於對像語言.但這種差異不必在此細究.
[]7 《辭海·哲學分冊》(上海,1980)81 .
[]8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1977 年版)498 .
[]9 見《政治常識手冊》(南京師範學院政教系編寫)(北京,1980)108 .
[]10同上.
[]11實際上該定義可看作對「+」這個概念的分析,而非淨是說「加就是加」.但此等細節可略而不談,因本例之目的只在顯示符號術語容易被利用來制造煙幕.
[]12葉維廉:《無言獨化:道家美學論要》,載於台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之《中西比較文學論集》(1980 ),46 .
[]13見台灣《鵝湖月刊》上一系列題為《國畫之精神內涵》的文章:1983 年九月號第1617 頁﹔1984 年一月號第45 .
[]14同上:1984 年七月號第53 頁﹔同年四月號第47 .
[]15同上:1984 年五月號第54 .
[]16-->」通常意涵方向性.但究竟是什麼意義上的方向,該文沒有言明,也沒有表明.:術語即專門用語.須分辨術語之正用與詐用.以曖昧的術語來蒙混,便屬詐用.本文所造的「術語迷彩」一詞(「迷彩」原為軍事術語),其正用乃在於指謂和形容術語之詐用.
[]17假如有一天科學昌明使人的壽命大大延長,二百歲也叫「年輕」,那是另一回事.這裡只考慮「年輕」一詞現今的用法或指涉範圍.
[]18下文可視為對「語意虛浮」這個概念的一種大略的展釋.
[]19此處單就「反革命」一詞作為描述性詞語而加以評論.
[]20這當然只是修辭上一種諷刺的言說方式.較死板地說,在「實踐., .標準」這兩個分句中的「是」字須改為「被用做」.
[]21頗有某種「歐陸哲學腔」.見《鵝湖月刊》1977 年五月號,51--52頁﹔六月號,54 頁十月號,56 .有的說法若不注明出處,讀者恐怕就會懷疑究竟有沒有這個(如此不可信,或荒謬,或語無倫次的)說法.為免注文繁瑣,拙文通常只特別注明這類說法的出處.
[]22「真」與「真確」在此用做同義語.另外,沒有必要細分時,「語句(句子)」、「述句(陳述)」、「命題」、「斷言」等名詞在拙文裡每可交替使用.:設使某種簡約的寫法通過整體脈絡去了解即不會引生誤會,並無損於表述主要論點,在此情況下,拙文往往採取該簡約的寫法,而不採取「雖較精確但既繁瑣又無必要」的寫法.附筆:以「對/不對」為二值,可減少對於多值邏輯的  之「知識論需求」.:  式中之J Rosser Turquette 之「J 函數」.
[]23重言句即拙著《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之中所說的分析地真的語句.有些句子在某一解釋下為重言句,在另一解釋下則非重言句.有的人由此推論不能區分重言句與非重言句,但這推論不能成立,因為上述情況只表示某些句子有歧義(或曰有兩種/多種解釋),而並不表示不能區分重言句與非重言句.若令「蜘蛛」的界定包括「有八足」這個條件,那麼「蜘蛛有八足」就是重言句﹔倘若其界定不包括(不涵蘊)此條件,則該語句就不是重言句.以下當我說「S 是重言句」時,常可了解為「S在有關的語境之中用做重言句」.這麼一來,就本文的目的而言,我們的討論便不必牽涉到哲學上關於「分析/綜合」這個區分的纏訟論爭(CarnapQuineStrawsonGricePutnamKatz 等眾多哲學家都介入了此論爭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句子或句式在某一解釋下為重言句而在另一解釋下不是重言句,這種情況在最嚴格的學科裡有時也會出現.在數學中,若由定積分來界定面積A,那麼就是重言句.但如果以幾何方法(cf 兼含量度論的物理幾何)獨立地界定了面積A,那麼A=  上式就有可能解釋為非重言句了.
[]24「必然性」在此意謂「邏輯必然性」.(題外話:邏輯可能可能無異於經驗可能.)「有必然性」有時意謂「必然地真或必然地假」,有時則僅僅意謂「必然地真」﹔視語境而定.,本文藉著實例對比而非藉著定義去闡明「對經驗事物有()所描述」.
[]25有些哲學家(例如SKripke)認為有例外.在某種模態邏輯之中,由這令人感到困惑.Kripke 企圖以「固定指涉詞」的概念去解決此問題,所引出的結論之一就是認為某些經驗語句如果真則必然真.
[]26是否所有純數學定理均為重言句,本文無須就此作一論斷.
[]27當重言句只用做「提點語」(reminder)而非冒充事實陳述時,「沒有信息內容」也不能算作弊病(可參考例如筆者在其他場合所講的「九一主義」).此外,在邏輯和哲學裡,重言句常用來表述對概念或命題之分析的結果,而非當做事實陳述提出來,在此情況下,「沒有信息內容」當然也不能算作弊病.注意這樣的重言句通常都不是像「11=2」那樣簡單的﹔特別是在數學和數理邏輯較深的部分,要看出某個重言句為重言句,往往不是易事.用「高等邏輯」裡的一個例子來說〔基本採用
JWRobbin,Mathematical Logic(NY:1969)ch4 的符號約定〕:比如要了解
(R1)  ax1(w) ≡ a≤wb≤wwff(a)&wff(b)  & w=[ *a* →[*b**a*]]
[表示ax1(w)之基始遞歸性]為重言句,須先了解亦為重言句﹔但要了解
(R2) wff(a)     Formwff(  =a

為重言句,則又須進一步知道其他有關的重言句...... []28本句亦為重言句,但非空廢命題.:不排除可將本文裡某些用做例子的重言句或空廢命題解釋為非重言句或非空廢命題的可能性.
[]29或者.
[]30《辭海˙哲學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 年版)59 .
[]31劉放桐等編著:《現代西方哲學》(北京,1981 年版),599 .
[]32見注[]30.
[]33如接受反例的邏輯可能性,則不算本文所批的「強定成空」.
[]34《明報》1980 1 29 :《集思錄》.本例亦可視為犯了下文所論的「概念扭曲」的語害.:各類語害非俱互相排斥,換言之,同一個說法是可能犯多於一種語害的.
[]35類似的按語亦適用於另外的兩類語害.
[]36此乃廣義的「概念」,可看作「意義」的同義或近義語.
[]37這裡所說的「類」,指自然類或近乎此之類.集合論裡的集合則不限於自然類.:本例旨在闡明「概念混淆」,不考慮比如雙頭人的問題.:可藉模態邏輯「可能世界」的概念去設想本節提及的信息內容.
[]38在學習算術的語境中,不妨設定D 可以如此解釋.
[]39「這個‘法’是什麼意義上的‘法’?」一類的問題,不關本例旨趣.
[]40參考注[]37第一句.另按:前文中的語句Q 當涉及沒有西湖的可能世界時,可採取羅素
2nd' ry Occurrence 的概念來詮釋.
[]41概念混淆往往能令所作的陳述在一定程度上「可逃避否証」,但不一定「無可否証」.不過概念扭曲則可以使得所作的陳述無可否証.
[]42本文所界定的封閉系統,不等於邏輯、物理學上所講的封閉系統.
[]43CfBRussell,The l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London:1976),p14
[]44不能把神旨說與科學的基本定律相提並論,後者並非馬後炮,亦無探究到此止步」的蒙昧性.
[]45下面提到的「封閉系統」,意指這種仿佛無所不包的封閉系統.
[]46人們所謂的「絕對真理」,大抵是指(他們所以為的)某種既有必然性又有信息內容且有根本重要性的普遍命題(或其所指).
[]47「集體神經衰弱」等詞語在此僅用來作一般性的描繪,而非嚴格的術語.另按:本文取「否証」(証偽)的廣義,指「印証其為假」,disconfirm,而不限於falsify. 如此可避免把PopperKuhnLakatos等人的分歧牽扯進來.又結語「論封閉系統」之著眼點,在語言的描述層面﹔對於「認知」、「求真」而言,此乃語言之最根本重要的一面.

附筆--(1)可用「useanalyticity、「situational analyticity」等概念對「A/S(分析/綜合)的問題給以妥善的處理.(2)須辨別「A/S」的「方法學應用」與「知識論應用」乃至「詮釋學應用」的不同.(3)可區別分析語句的相對性與分析命題的絕對性之差異.(4)奎因的indeterminacy Thesis(IT)所涉及的不確定性不等於本文所論的概念滑轉.:除非IT確定為假,否則,若非IT概念滑轉,則如果IT不是分析的而是可驗証的,IT不是可驗証的.(5)哲道注:思考方法學可作為「功底」來發揮潛效,而不必囿於以「援引公式」的形態來被應用.

原載於《明報月刊》1988 年十一月及十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