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7月5日星期日

林泉忠﹕抗戰是誰打下來的?



——兩岸「抗戰史詮釋權」之爭

「歷史是勝利者所寫的」,因此在勝利者的國度,涉及勝利者的相關歷史爭議較少。然而,「攤在陽光下」的抗戰史這部分,在今日兩岸三地的論述空間裏,卻顯得愈來愈弔詭。
原因是雖然目前統治大陸的是中國共產黨,但是當年領導全國軍民浴血奮戰的中華民國政府今天還存在於台灣,加上網絡時代多元信息現象的呈現,使抗戰史由不得「中共單方面一手遮天」。

明 天將迎來「七七事變」78周年紀念日,兩岸在今年都各自舉辦了一系列「抗戰勝利70周年」的紀念活動。本來,全民慰藉戰爭亡魂,理所當然;共同緬懷抗戰歷 史,也無可厚非。然而,「歷史也是現代史」,主政者在今日所舉辦的紀念活動,都或多或少免不了是為了當下的政治服務,在兩岸缺乏共識的抗戰史部分,尤為突出。

「共產黨是抗日中流砥柱」惹對岸反彈

不難察覺,今年大陸的紀念活動高調得非比尋常,重頭戲是93日在天 安門廣場的「大閱兵」。自1949年建政以來,新中國從未在國慶日以外的日子舉辦閱兵,而93日這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則是去年才剛開始實施,紀念 抗戰勝利的「現代意義」不言而喻。無他,正是為新時期共產黨凝聚向心力及為習近平新體制的正統性護航。

重點是「共產黨領導抗戰」這一中南海 向來的論述,在網絡時代愈來愈受到挑戰。因此,儘管書本上及各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仍充斥着此類論述,但是一年來,大陸的相關論述卻已悄悄地統一為 「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不過即便如此,仍免不了來自各方尤其是對岸的反彈。

曾參與抗戰、高齡96歲的台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一年來3度親返當年華北、華中、華南的抗日戰場,並透過文字、照片、圖表等珍貴資料,於近日出版了《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目的在於「還原歷史」。

郝柏村在一年前的「七七」紀念日到訪事發地點盧溝橋旁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對紀念館的抗戰描述不以為然,表示「抗戰歷史要講明,到底是誰領導中華 民族抗戰的?紀念抗戰歷史,必須要明確知道,8年對日抗戰是誰領導的?是蔣委員長領導的!」 無可否認,相信所有從這些大陸抗日紀念館參觀出來的觀衆恐怕都會得出一個印象:一、抗戰是共產黨領導的;二、共產黨對中國取得抗戰勝利貢獻最大。

然而,此類論述漠視了中華民國政府正規軍作為抗戰主體的存在及國軍的貢獻與犧牲。對接受中共教育的大陸民衆而言,以下是一組完全陌生的數字:國軍發動的大型 會戰22次、以台兒莊為例的重要戰役1127次、國軍包括8名上將在內206位將軍壯烈殉國、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海軍艦艇全部打光、空軍4321 名飛行員犧牲、2468架戰機被擊落……

日前,郝柏村在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再次批評大陸官方在抗戰宣傳上自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有欠公允。他進一步指出,共產黨主要在敵後抗日,「(但是)毫無疑問,正面戰場是決定性,敵後戰場只是一個補助性的」,「正面戰場95%,敵後戰場5%」。

正 因為「竄改抗戰史」的北京今年異常地高調紀念抗戰勝利,企圖「獨攬抗戰勝利的成果」,因此馬英九政府今年也罕見地大規模舉辦相關活動,前天舉行的「國防軍 力展示」只是這一連串活動的開始。而明天開始連續3天由國史館主辦的「戰爭的歷史與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目的也是為了要對歷史「正本清源」。

對 此,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不甘示弱,在北京《環球時報》撰文,為共產黨的抗戰功勞辯護,並批評郝柏村有關抗戰的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至此,兩岸在 爭相舉辦抗戰紀念活動背後的政治目的呼之欲出,而圍繞在「抗戰是誰打下來的?」、「誰的貢獻大?」的爭論恐怕也將無休止地繼續下去。

表面上,這是一場歷史事實的是非爭論,然而其本質,卻是赤裸裸的「歷史詮釋權爭奪戰」。之所以沒有妥協餘地,因為「掌握了詮釋權,就掌握了歷史,掌握了歷史,也就掌握了現在,掌握了現在,也就掌握了未來」。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