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陶傑: 綑綁之驚




王維基申請電視牌照,雖然投入大量資金,積極工作,卻被梁振英的特區政府踢出局,理由是「過份高調進取」、「冒犯政府權威」、「有『逼宮』之嫌」,而且更進一步,因電視劇太受香港市民歡迎,有可能「號召香港人遊行示威」。
梁振英時時自稱中國人,而且「中國」得很百分之百,擁有這等中國人的誅心陰暗性格,十分正常。
慘在與所謂梁班子綑綁的一些「前朝港英餘孽」,英國人教出來的黃皮膚精英,你看所謂行政會議的人馬排開,有幾位:穿西裝戴眼鏡、相貌端莊而一對眼睛不矇豬的;早生了點白髮的、蓄了奇勒基寶式小鬍子的,還有若干女士,穿上衣裙,頗有一兩分牛津劍橋淑女氣的──這一幫,一看就知道「中國人」的味道不是太濃的,略受過英國文明洗浸的人士,對於王維基不獲發牌的「中國深層次理由」,一定不敢認同,甚至如英語說的:「深深受到驚怖」(Deeply appalled)。
這幫人士,上了梁班子的中國船,要遵守「集體保密制」,但是到底不甘受綑綁,私下向最有公信力的華文報紙放風:在梁班子裏,至少有三位「司長」,思維不是太「中國」,私下認為,應該向王先生發牌。
但是,在台上,你都跟梁振英一起集體宣誓過了,這個時候,梁振英需要你,中國需要你,你卻思想開小差,腦電波暗中開溜,在關鍵時刻,像老愛國質問:你效忠的,到底是哪一國呢?
工作過份高調積極,即是想謀反,中國人的歷史,許多先例。譬如明朝「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聽了太監王振的鼓動,親自征伐蒙古,被蒙古兵俘虜,中國沒了皇帝,權力真空,兵部尚書(也就是國防部長)于謙,臨危擁戴英宗的弟弟為景帝,一面積極帶兵抗擊蒙古。但因為于謙太過「高調」,朝野民望極高,打贏了仗,迎回英宗,明明拯救了大明皇朝,英宗認為于謙想篡位謀反,將景帝幽禁,于謙問斬。
于謙之死,死於過份「進取」:朱姓王朝的江山,是皇帝的家事,皇帝阿哥被虜,你于謙只是打工仔,插一腳進來,捧立弟弟,你不是想藉機自己擴權上位嗎?
所以魯迅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魯迅是研究中國人的專家。這種社會,暗箭飛刀,危機四伏。而魯迅告訴過你:這個民族,非常陰暗而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