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盧峯︰ 自貿區必須變成「政治租界」


 
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的消息最近一星期以來沸沸揚揚,內地、香港以至國際傳媒都有大量報道。有的指自貿區將成為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先行者,有的擔心這個自貿區將威脅香港的生存空間,更有些只懂向北望的商家拿自貿區來批評香港徘徊不前。但最重要又最有趣的消息卻是自貿區會否開放網禁,會否開放讓facebooktwitter等國際社交媒體自由流動,有傳媒一度刊登報道指上海自貿區將破天荒拆除防火牆,取消網禁,一時間令不少人對自貿區刮目相看,充滿憧憬,因為這意味上海自貿區將會像其他國際金融中心那樣讓資訊自由流動,讓市場高度透明。


可惜,一切都是美麗的誤會。開放網禁的餘音還在人們耳邊低迴之際,權威的人民網就發表報道否認有關消息,人民日報海外版則發表文章,指上海自貿區是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強調中國不會在互聯網上設立「政治租界」,又指阿拉伯國家的「茉莉花革命」清楚反映網絡訊息戰的威力,中國必須保持對互聯網的有效管理,以免上海自貿區陷為各路政治勢力鬥爭的犧牲品。


中國官媒把開放「上海自貿區」網禁說成是設立「政治租界」的說法不但荒謬可笑,更反映中國政府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刻仍抱着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過時想法,仍把國際化及跟國際接軌視為喪權辱國的做法,視為違反國家利益的做法。只要這樣的老舊思維方式不變,成立多少個自貿區都沒有用,都不足以令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都難以威脅香港的地位。


任何國際金融中心都有一些基本的社會及制度條件,例如完善的法治,資金不受窒礙的流動,資訊自由流通,能隨時隨地跟其他市場及地區保持聯繫溝通等。中國政府這次在上海及其他「自由貿易區」,為的就是要打造幾個類似香港的金融中心,為的就是令金融市場加快跟國際接軌,令人民幣能加快全面自由兌換。她該做的是為這些自貿區奠下合適的社會及制度條件,讓它們可以茁壯成長,不會成為非驢非馬的東西。只可惜,北京領導層死抱政治硬、經濟軟的保守思維,依然以陰謀論看待資訊流通問題,依然要對網上世界處處設限,甚至把開放網禁說成是建立「政治租界」。在這樣的僵化思維下,新成立的上海自貿區根本無法合乎資訊自由流動的條件,根本無法讓市場人士及金融機構即時跟外界保持聯繫。像這樣的自貿區怎能蛻變成金融中心又或取代香港呢?


事實上可以自由連接通行全球的社交媒體如facebook已成為任何國際都會不可或缺的條件。不管是企業高層、投資者、分析員已越來越倚賴社交媒體得到第一手訊息及了解同伴同儕的想法。中國政府不肯開放網禁,在自貿區工作的企業主管、投資者跟其他市場的聯繫將會變得不暢順及緩慢,甚至因此而錯過重要訊息,失卻投資機會。在訊息不靈的情況下,誰會願意在「自貿區」大展拳腳又或把主要交易搬到區內呢?


已故中共元老鄧小平對香港的作用有獨到的看法,其中一條就是說香港訊息靈通,可以協助內地多了解世界。中國政府既然想藉上海及其他自貿區複製幾個香港,打造幾個金融中心,怎麼反而忘記了老爺子的話,忘記了資訊流通、訊息靈通的重要性,繼續實施網禁呢?這樣自相矛盾的政策只會令自貿區成為一些內地企業走資、投機倒把的遊樂場,不可能變成香港,更不可能成為倫敦、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