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添馬男: 通識國教攬炒



本地左派出動,認為要將中學通識教育改為選修科,大家唔好以為係亂嗡,相信今次只係打出第一槍,呢次可能係裡應外合行動,現屆政府真係會「鬱」通識。早在舊年反國教運動風起雲湧之前,本地左派已經對通識課程有意見,認為此改革等如變相令泛民在課堂內進行政治宣傳,妨礙國民教育。

通識好多討論,涉及時事,教師會從普世價值、核心價值出發,引導學生討論,而內地就對普世價值特別敏感,尤其近排一路有傳內地展開反普世價值意識形態運動。從內地角度睇,普世價值與國情論係有矛盾,大家不妨回憶搞出反國教風波,浸大那本國民教育手冊,正正就係推銷國情論,換個說法叫中國模式。基本論述係中國有自己國情,一黨執政模式,有利經濟發展。而呢一套論述,最大敵人就係普身價值論。

當香港學生在通識課上接受普世價值討論時,又點可能再會接受中國模式論呢?而本來國教成功推行,可以同通識「不良影響」對沖。當舊年反國教運動成功,阻止國教推行後,既然冇得對沖,左派唯有用玉石俱焚攬炒策略,迫使中學一併取消通識教育。呢個係一個幾根本問題,香港究竟要走向內地化,接受國情論?抑或要堅守普世核心價值,等待內地逐步演變?

以往董建華年代推動教育改革,當年折騰不少教育界人士,最終羅範也因失言而調職,但近幾年教育改革漸見成果,尤其係課程改革,引入通識科作為必修必考科目。改革後學生對本土社會多咗關心,亦對政治、時事及相關價值討論多咗,呢個係好現象,改革旗手梁錦松、李國章及羅范係有功,不容否定,試問擺脫殖民地統治後,難道仍要維持殖民地愚民教育政策?令香港人繼續去政治化,維持政治冷感?

拖延政改 中港觀點漸遠

關鍵係十六年來,世界已經出現钜變,香港同樣受衝擊,即使冇通識教育,香港人同內地在價值觀、世界觀嘅距離亦愈來愈遠,問題不在於香港人心未回歸,冇國家民族觀念,而係內地自八九年六四之後,一直拖延政治改革,而京奧之後更用維穩體系壓制社會矛盾,試問一個學生面對李旺陽、劉曉波等新聞時,冇課堂討論,佢地會選擇企喺內地當權者一邊?絶對唔會!

今次要隊冧通識,將又掀起另一場教育鬥爭,左派對此樂此不疲,可惜香港人又要被迫陷入另一場政治鬥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