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3月30日星期一

陳景祥: 撐香港



近幾年出現的爭論,不管關於政治、經濟或社會議題,都離不開香港的未來,香港的角色、定位,以至於香港人的身分;再向上推,就是本土主義,還是與大陸融合的問題。

本土派如何找到生存土壤?

本土化意識抬頭,源於年輕一輩要確立香港本位,從回歸後的中港關係內「出走」,突破兩制,追尋另一種獨立生存的空間和身分。本土派的論述其實還未完成,到底香港「擺脫」大陸之後,怎樣才能生存下去?香港人到時憑什麼團結一起,共同捍缳一個「獨立」的香港?

去台灣參觀選戰有好幾次了,通常都會跟民進黨座談,它們的大陸政策經常都是引起激烈討論的話題。民進黨以台獨訴求團結支持者,大陸則全力圍攻,那麼民進黨執政,到底會怎樣處理跟大陸的關係?記得是一位台獨教父級的人說過「大陸放心,儘管台灣獨立,到時跟台灣最友好的國家仍然會是中國」。台獨肯定不容於北京,但台獨傾向的民進黨考慮生存問題時,也相信自己離不開大陸。

港公民社會成熟 內地望塵莫及

香港跟台灣不同,但在「全國一盤棋」的佈局中自有獨特優勢,大陸至今無一個城市足以取代香港;這不是什麼深奧道理,然而在當前政治氛圍下,標榜香港獨特優勢竟成為政治不正確,很多權勢人物常以貶抑香港取悅北京,把香港說得非常不堪,前景黯淡。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香港愈來愈顯示出她獨特的地方,大陸的城市不但追不上,要學也學不來。只有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才能容得下激烈的政治爭論,當過激偏頗時可以自我糾正;人民追求公義、公平等價值鍥而不捨——這就是香港的可愛吧?

不管你是什麼派別,在當前這種氣氛下,最能夠團結香港人的口號,就是撐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