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回應陳淑安《香港人》一文

【文:文水】

作者按:筆者對於香港教育學院名譽博士陳淑安女士的一篇網上傳閱的文章深有感受,特此投稿。希望 貴報能代為刊登。如有任何跟進,請以電郵聯絡本人,謝謝!

我是於香港教育學院畢業的校長,對於陳前輩在幼兒教育界的貢獻,堅持「一切為孩子」的教育信念,我是從心地尊重前輩。但前輩另外一個身份-不會親身感受到香港的「亂」之旅美港人,站在道德高地,對於水深火熱的香港市民在說三道四的做法,我卻不敢苟同。

俄羅斯總統曾說「一個把老百姓的居住權、健康權和受教育權拿來拉動經濟的政府,一定是個沒有良心的政府,真正執政為民的政權,一定要把這三種東西當作陽光和空氣,給予人民。」可是,我們的香港政府做了什麼,讓七十多萬人投票,五十一萬人上街。居住權?香港天比高的樓價相信能在美國買了一套不錯的房子。健康權?請看看每天在急症室輪候的人數。受教育權?我們仍然在極力爭取免費幼稚園教育。香港人今天仍然要上街爭取這些像陽光、空氣的權利。

我們希望的是繼續維持基本法已經白紙黑字列明的高度自治權,我們希望的是一人一票選特首,我們希望的繼續維持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司法獨立、新聞自由。我們只是上街爭取繼續維持已賦予的也是各地人種應該擁有的權利,怎麼在你口中成了思覺失調、成了極端恐怖分子拉登?我在香港教育學院受教時,導師常說無論怎樣生氣也好,也絕不要向學生說一句負面話或羞辱他們,因為這是為師者的氣度。

作為香港教育學院培養出來的一位校長,我抱著三個信念,「不在強權下退縮,不在被羞辱下衝動,也不在煽動下盲從」。對學生的責任就是讓他們認識不同的普世價值,提升他們批評思考角度,培養關心社會時事的態度。若他們被強權壓迫,為師者當然協助他們免受暴力傷害;若他們淪為政治籌碼,也要挺身而出;若他們前途有被毀可能,也要和他們衡量利弊。這是為人師的表現,不必舌戰罰街,也不必刻意上演「暴力」政治戲碼。

在你口中被稱為「有書不讀、有工不番」的、被網絡戲稱為「兒童十字軍」的,受著被檢控、前途被毀可能的、卻依然克制地為我們上街的莘莘學子,你難道不感心痛嗎?六四的絕食書中的一句話「在陽光燦爛的五月裏,我們絕食了。在這最美好的青春時刻,我們卻不得不把一切生之美好絕然地留在身後了,但我們是多麼的不情願,多麼的不甘心啊!」今天,我看到年青人也抱著這個信念,把一切生之美好絕然地留在身後了。為的是什麼?

我不希望香港的發展停滯不前,不希望流血事件發生,不希望被外國勢力騎劫/入侵,也不希望國家為了收緊香港管治權而不惜一切代價,亦絕不認為要投英媚美才能救港。但是,當的議會主席漠視程序公義,有意識地、粗暴地通過撥款;當機管局總經理為了護航興建第三條路道公開地說出三歲幼兒也欺騙不了的話「海豚會避開施工範圍到其他地方。」;當局長能以卡片代替入息證明、有囤地之嫌,有利益衝突時仍然處理各項香港事務;當教育局局長公開製造白色恐怖恐嚇教育工作者;在以上不清不白不公不義的人管治香港的當下,我這類沒有外國護照或房子,亦沒有子女在外國讀書的香港人,只是希望用我的一張嘴、一枝筆、一對腳去為我相信的公義發聲,去為我堅持的信念抗爭,去為我生存的城市力拼。



原題為:〈回應:移居美國陳耀華夫人陳淑安前輩(香港教育學院名譽博士)的郵件〉

作者簡介:「不在強權下退縮,不在被羞辱下衝動,也不在煽動下盲從」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