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特別是新特首選舉前後,香港政治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也可以說是從量變走向質變。
大家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的種種嗎?當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堅持清代英國用炮艦強迫清政府簽署的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向北京提出「主權換治權」的要求。這就是說,到了1997年香港新界租約期滿,新界雖然必須交還中國,但是可以採取「主權換治權」的政策,即香港名義上交回中國,即中國擁有香港的主權,但統治權仍由英國人繼續擁有。實際的做法就是香港換一面五星旗的旗子,或由北京派一位名義上的「總督」來港作為象徵性的人物。香港政府仍由英國人策劃一切管理一切。也就是說,形式上換一面旗子和換一位黃面孔的總督,一切仍由英國人主宰。
但是當年鐵娘子碰到鐵漢子,鄧小平是一位充滿自信和堅持原則的領導人。他認為主權不容談判,不平等條約應該失效,香港必須回歸祖國。至於回歸以後的治理原則和政制安排,那是中國的內政,應由中國自行決定。
於是鄧小平設計了「一國兩制」的香港回歸以後的政制,簡言之就是實行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實行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主權換治權」死灰復燃
當年香港的許多既得利益者,包括不少在港英統治時期處於行政、立法高位的「高等華人」,大多數是支持「主權換治權」的。有明的也有暗的。後來知道鄧小平的堅持「在主權問題上沒有談判餘地」,加上戴卓爾夫人已在北京大會堂前摔了一跤,他們才有所收斂。
但是他們的心態有所改變嗎?沒有!當然,在回歸開頭的幾年,中央為了爭取更大多數支持,極力忍讓。許多不變,便是遷就這些既得利益者和港英統治時期的紅人。
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是個愛國者,更是一位老好人,但首先要面對的便是那些在港英統治時期處於統治階層的高官。特別是彭定康這位末代總督來港以後,精心栽培一批華籍高官以代替英國人,以便為回歸以後沒有英國人的英式統治佈下網絡,實現戴卓爾夫人沒有爭取到的「治權」。
陳方安生是「港英餘孽」的首席代表,她要執行的是「主權換治權」的政策,就是讓董建華當一位有名無實的首長,其他一切由她話事。
但是,一方面,董建華既要執行中央的政策,不能任由陳太擺佈;另一方面,高官中的許多人,都是有民族意識的,他們願意為中國政府服務,不願再當英國人的鷹犬。於是,特區政府內部矛盾逐漸激化,最終以陳太下台結束第一個回合。
國際經濟衰退衝擊董、曾管治
董建華的敗退據說是因為「八萬五」建造大量公屋觸怒了地產霸權集團,但看來情比這個結論要複雜得多。他終於在「SARS」疫症橫行之時,在亞洲經濟風暴衝擊之時,被迫不恰當的硬推「23條」而接受下台的命運。
曾蔭權順理成章接任。他是全體公務員之首,熟悉公務員系統的操作。他以忠僕的姿態宣稱要「打好這份工」。於是北京接受、港人接受、公務員接受,使他渡過了香港政壇上好幾年的「蜜月」。
曾蔭權時代的下半期,面臨國際上的美歐經濟衰退,香港的貧富懸殊激化,地產霸權突出,青年人就業渠道狹窄,通貨膨脹高踞不下,社會矛盾激化。加上外國勢力把香港作為圍堵中國的橋頭堡,明的暗的施展了不少陰謀詭計。凡此種種不利因素的匯合,政府行為舉步維艱,造成去年以來社會高度動盪不安。
選舉暴露利益集團的野心
人心思變,反映在去年以來的新一屆行政長官的競逐醞釀以至今年的選舉,出現了大風大浪。更在選出梁振英擔任特首以後的衝擊波一波接一波。
不必諱言,中央在早年已經選定唐英年為曾蔭權接班人。他的優勝之處在於內地的人脈關係豐盛,又在政府高層工作多年,更為香港的某些利益集團所熱捧。在今年初以前,他是大熱門,而梁振英知難而進,屢傳受中央官方人物勸退,勝負本極分明。
但是唐英年自壞長城,在競選中他個人弱點充分暴露,又聽信了某些親反對派的「軍師」進言,說了許多令中央「不悅」的話語,終於逼令中央「轉ɜ」。
3月份的北京「兩會」,是唐英年選情急轉直下的轉捩點。當時中央領導人已有多次暗示,以至後來更派重要人物南下傳遞信息。應該說,3月初大局已定。但利益集團和港英時期的既得利益者並不甘心,雖知大勢已去,仍然公開宣稱要在選舉中投「白票」,促進流選,目的在搞亂大局,明顯有與中央對覑幹的意味。
爭奪話語權是當前的「戰場」
至此,香港的利益集團與「港英餘孽」以及泛民等反對派,已經結成明顯的統一戰線,與中央爭奪對香港的話語權。
所以,梁振英上台以來,短短兩個多月,反梁統一戰線就對政府的攻擊不斷。先從人事覑手,攻倒發展局長麥齊光,再攻繼任的陳茂波。對行政會議的林煥光、胡紅玉也不留情,人事上的攻擊將陸續有來。他們掌握覑大量在港英時期留下的黑材料,大多是機密材料,火藥充足。再就是把國民教育問題誇大,偷換概念,把一些參考資料的不當說明,為否定國民教育進行全面連續出擊,作為當前主攻特區政府的重型武器。
總之,這條「強大」的統一戰線攻擊中央,攻擊內地種種,攻擊特區政府,行動陸續有來。從此,香港將永無寧日,如果正義之聲不彰,亂局將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