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毛澤東、查韋斯3人有何共通點?
首先,3人都是現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領袖人物,代表覑3個不同時期。列寧是俄國革命領袖並成為蘇聯的國父,其思想體系被奉為列寧主義,對其後席捲東歐與東亞的社會主義革命帶來深遠的影響;毛澤東則不僅是中國,同時也是戰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領袖,不僅影響亞非拉部分地區,即使冷戰結束後世界仍有「毛派」繼續活躍;而剛去世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則在社會主義迅速衰退的後冷戰時期成功崛起,不僅成為繼古巴卡斯特羅之後美國後花園反美陣營的新領袖,並積極推動中南美洲左派國家聯盟運動,與美國勢力分庭抗禮。
其次,列寧、毛澤東、查韋斯還有一個共通點,即在死後屍體被「永久保留」,供後人瞻仰。除了3人外,當然還有越南的胡志明及朝鮮的金日成與金正日父子。
保留遺體,並供人瞻仰,自然是為了表達對革命領袖不朽功勳的敬意,而更多的意義則在於維持與強化繼承者的合法性。不過,其後一旦政體發生「變天」或遭繼承者否定,則「永久保留」也會隨即淪為空話。赫魯曉夫上台後,斯大林遺體被拿去火葬;保加利亞前領導人季米特洛夫的遺體在共產黨於1990年下台後不保,所安置的陵墓也於1999年拆除;而蒙古革命領袖蘇赫巴托爾及建國後領導人喬巴山的遺體則於2005年隨覑蘇赫巴托爾廟的解體而被送去火化。
蘇聯解體後,列寧廟應否拆解在俄羅斯社會一直議論不休,去年4月的民調顯示56%的國民支持埋葬列寧遺體,28%則反對。
在中國,此類議論並沒有發生。換言之,倘若處理毛澤東遺體出現新的議論,意味覑中國的政治環境可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或許這就是革命領袖遺體政治學最有看頭的部分。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