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月十六日以降,不足兩個月,「佔領中環」四字已不斷出現,像鐵鎚一般不斷敲打每一個人的內心。如戴耀廷教授所言,這將會是每一個人的覺醒,思考「我們究竟願意為民主付出多少」這個核心問題。
在將近三十年爭取民主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所有溫和的方法都已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爭取,結果如何,你我心知肚明。佔領中環運動,將會是「溫和style」的最後一式。而這場佔領運動至今雖只是初步階段,離實踐之日尚遠,但已在社會泛起千層浪。一大原因是因為這是一場公民抗命,透過違法,向當權者表達訊息,這將會是香港有史以來用最清晰、最響亮的聲音去爭取民主。
然而,這場運動的重點不在於違法與否,又或者建制派所擔心的治安問題,而是在社會上每一個人、不同機構,對「我們究竟願意為民主付出多少」這問題的思考。這不但是戴耀廷教授、一眾泛民議員要思考,而是每一位生於香港、長於香港的人所需思考的問題。試想,若果佔領中環的後果是被拘捕、被起訴,被捕的是教師,其所屬的學校也將不能避免的思考怎樣作出回應,繼續聘用該教師又或逐其出校門?這場思考也挑戰公務員、一眾問責官員,以至執法的警察,他們需要為自己的取態作出思考,並承擔後果。
戴教授所提出的佔領中環,實際上是對每一個香港人提出挑戰,而這挑戰是不能躲避,只有支持與不支持,並以甚麼的態度去面對。最後,借用作家馬家輝在其著作《站錯邊》的一句話作結,這是筆者一直念茲在茲的一席話,「人,總要選擇一種想法,然後篤信,然後實行,即使最後發現站錯了邊,亦算對得起自己」。
亞然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