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7月12日星期日

林行止: 空即是息識不可空 股不可賣市只可漲



一、

內地官媒不久前才牛氣沖天,認為滬指可見八千點;在現階段看好大市,有若重大的政治任務,因為在出口增長呆滯、信貸驅動的地產投資及基礎建設已見頹 態的情形下,當局試圖藉股票牛市製造財富效應(
wealth effect),令在股市有所斬獲者增加消費,進而經濟可在「內部消費推動」下持續增長,如此國務院定下今年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一左右的目標,有望達 致;事實上,當局此刻看好股市,並非毫無所本,以﹁一帶一路」的聲勢及亞投行的成功啟動,都是有助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機遇。換句話說,官媒為牛市加油,時 機拿捏得不錯且完成了政治任務!

當局對後市信心滿滿,「先富起來」的內地同胞還有不趁機撈一把?結果是有錢的掏空存款入市,沒錢的便借錢甚至不惜高利貸借錢入市。「老愛國」、筆者的老朋友關愚謙教授六月十五日在信網的鴻文
〈上海的家離我愈來愈遠!〉, 說出了內地人「投資」股票的精神狀態:「……不如去炒股票,沒人管你,賺賠多少錢,都是法律保護下的正當收入。誰也管不着,誰也不知道……。」不難想像, 股民中有不少「棄貪從炒」的大小幹部(尚記得筆者曾「預言」中央嚴厲打貪貪官改向股市上下其手發財乎?),官民一體,齊炒股票,配合官媒的吹捧,股市不升 上九重天才怪。

和官媒一樣,不少外國投資基金亦看好內地股市,他們的理由亦充分,而其中最令人「心動」的是,中國的GDP佔全球總量的百分之十五,上海深圳股市總市值在 十萬億美元左右,為世界第二大,可是在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指數(
MSCI)權數只佔百分之二點七,理應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投資顧問公司「晨星」 (Morningstar)六月中上旬對二百餘家投資基金的調查,顯示中國股票平均僅佔其投資組合百分之一點七,是極度未達標(dramatic underweight),因此應該大購中國股票。當然,國際基金經理知道過去十二個月內中國股市市值驟增六萬五千多億美元,是瘋牛不是奶牛,遂對入市略 有保留,認為調整隨時出現,但看好內地股市前景,仍是他們的共識,因此建議客戶應趁每次調整入市,尤其是不少股價只有賬面值二倍(過去牛市是四倍)的金融 股……。可是,這一趟他們肯定看錯市。內地股市四腳朝天跌幅約三成後,官媒把跌市導因說成「外資造(唱)空(淡)所致」,又是天下之惡皆歸「外國勢力」的 陳腔,亦為官媒看錯市後找「代罪羔羊」的慣伎,根本不符太多持貨量不足的外資正伺機吸納內地股票的事實!

二、
 
此次內地大跌市破壞了最高當局希望股市能夠製造「財富效應」催谷經濟的大計,因此不惜擲出以千億元計資金「暴力救市」,等於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角 力,長此下去,縱使有形之手的粗暴干預獲得表面勝利,其手上所持的股票亦可能大幅貶值,而且今後恐怕要有一段不短時間才能再引起「入市熱潮」,對國企籌措 資金、吸納市上閒資進行有利於經濟的投資,十分不利。

市場有市場盈虛消長的起伏盛衰,受操控的市場便非健康運作的市場,那便如受操控的選舉,結果不足以反映民意。操控的選舉是脫離群眾意願的政治選舉,以全國之力「撲殺淡友」操縱的股市,則不能反映股民對經濟的看法。

香港是亞洲其中一個經驗最豐即經歷無數風浪的金融中心,曾見證六七十年代股市飆升暴瀉(外資飽食遠颺)、身經百戰的香港股市老兵(老富翁),近期看到內地人民在官媒鼓動下的瘋狂炒股,莫不心中有數,預期暴風雨已在眼前。

中共權力既凌駕法律,股市受其掌握、調節,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以舉國之力「救市」,後果只有一個,此為國家托市、股民出貨!如此下去,有一天當局 頒令不准賣股(當然更不能拋空)只可購進亦未可知。北京應該減少干預市場運作,不然,內地要打造一些市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想也不必想的。

金融市場的作用是融資各種行業、各門生意,讓「非工作所得的資金」(
unearned money)投入市場,從而衍生成為「工作所得的資金」(earned money);金融市場的效能便是如此簡單。如今內地全民皆炒,股市弄虛作假之事層出不窮,股市已成變相賭場,其危險不僅限於個人金錢損失,而是會導致 「社會不和諧」,當局如何挽「賭」風於既盛?不是易事。

三、
 
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盛衰和股市升沉,很大程度取決於參與者(經濟是全民,股市是股民)的態度,由於人的意向不可知、難猜測,對經濟和股市的預期, 即使是政府,絕對準確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所有股市預測,不論出自機構投資者或傳媒,投資者只宜參考不必認真,因為一切取決於客觀環境變化和主觀條件(有 人賺百分之十五滿足,有人賺百分之百亦嫌不夠)所主導的「人的行為」。在這種情形下,當一貫正確和掌握無上絕對權力和財力的政府及其宣傳工具對股市指指點 點時,對市場的殘害是不言而喻的。

香港股民皆知,市場絕不完美,盲目亂炒的投機活動無可避免,因此,所有有價商品(包括股票)的價格,有時偏高有時偏低,是常見之象,因此,只要政府 定下嚴格規條、嚴加管制,保障股蟻(亦稱散戶)不會受愚被騙,金融(資本)市場便會健康發展,這肯定對經濟發展有利(可以輕易籌集資金便是一例)。

以內地現在的經濟規模,發展證券市場是應有之義,但人民對這項「資本主義特產」的認識不足,偏信偏聽(官媒的「指示」更如綸音),因此很易血本無 歸。筆者久已不談股事,現見內地股市熱火朝天而政府強橫干預,因此破例一說。投資者或可根據「產品結構」(
structure of production)理論(奧國學派理論)作為判斷投資的準繩,以筆者之見,這是投資者保障不會錯失經濟繁榮提供的獲利機會和避免為衰退循環所吞噬的不 二法門。這即是說,投資者應「明辨形勢」,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投資不同業務性質的上市公司。

西方百餘年(從未成規矩的荷蘭股市起計,是二百餘年)股市的紀錄顯示,與消費市場距離愈遠,即與消費者關係不大的公司,其受經濟盛衰變動的影響亦愈 大,舉個極端的例子,豪華遊艇和私人飛機的銷路,受衰退的影響必然比一般日常用品為大,因為前者可有可無,即使超級富豪在這種情況下仍有大把錢,亦會為免 招妒惹麻煩而收斂,因此,經濟衰退來臨,這類高端消費品公司股價必難有作為;反之,那些提供日用品公司的股價則超穩定,前者與消費市場沒有直接關係,所生 產或售賣的物品消費彈性大,因此盈利受循環影響比較強,股價由是急升驟降;後者為提供生活日用品行業和公共(用)服務,與消費者的關係密切,亦即消費彈性 較低,不論經濟狀況如何,生意所受影響有限,股價自然較為平穩。因此,當股市和經濟前景不明朗時,電話電訊、公共交通、超級市場、家庭用品製造、煙酒以至 單車製造廠的股票,都比較上值得持有。

筆者要強調的是,即使身懷「絕技」,精通各種投資技術並且搭通「天地線」的投資者,在出入市時機上如拿捏不準,一樣會全軍盡墨,但能夠準確拿捏出入市時機者,試問又有幾人!?世上有難事,賺錢最艱難,但願讀者能細味這句話,厚積薄發而非刀仔鋸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