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溫曉連
中央加強針對香港傳媒的壓制,早在習近平登基前半年,在北京已時有聽聞,目的不單純是為了香港的穩定,更重要的,是涉及國家安全,因為安全部門認定,內地異見人士,長期利用在香港的自由空間,不斷聚集能量,反過來影響中國大陸的民情。
最新部署,跟回歸以來一直
採用的方法有所分別,在此之前,港澳辦與中聯辦面向傳媒的工作,主要針對前線採訪記者,通常接觸到傳媒機構最高層的,不外乎採訪主任、甚至是新聞部或報社
主管。最常用的方法,大致分軟、硬兩種,軟的,乃是以教育為主,例如舉辦一些考察團,讓前線記者多了解「真實」的祖國現況,當然,前線記者身經百戰,這種
洗腦手法效果十分有限。但如果這類考察團是為主管級而設,規格就十分不同,除了極盡豪華,還會安排部門或地方領導招待,讓一眾主管們暫時沉醉於特權階級的
享樂與虛榮當中,這時候,新聞界管理階層為了回報官員的「禮遇」,一般只會作單向式的交流,極少人能在官員面前,表現出平日在香港公眾面前的那份風骨,小
部分天生有覑奴才本性的主管,為了取得特權階級的永久入場券,甘願自我洗腦,回到工作單位後變得更加「愛國愛港」。
至於硬的一面,就是當前線
記者採訪屬於禁區的新聞時,負責官員會嚴厲責難,甚至取消相關活動的採訪證,報社或新聞部主管也會被約談。不過一些以市場導向的新聞機構,一般都會盡量維
護前線記者的利益,大事化小。回歸後十五年,傳媒機構仍能保持相對的批判性運作方式,全靠一班土生土長的新聞工作者,他們一方面抱覑強烈的使命感,另一方
面經常保持危機意識,抗衡建制派的利誘與滲透。
傳統媒體的質變
然而,這情況在這兩年開始加速變化。早在梁振英當選前夕,北京消息人士已告知,中央已轉變策略,向各大傳媒的極高層施加更大壓力,從上而下,迫使傳媒進行本質上的蛻變。
須知現時幾乎九成的傳媒機構,其幕後所屬的集團,都跟內地有覑千絲萬縷的商業利益關係,在衡量社會與公司利益下,所有財團不得不屈服於這種空前的壓力。
據筆者所知,梁振英上台後,以往極少過問屬下傳媒機構的多位大老闆,竟然頻密地向新聞部門發出方向性的指示,若果高層不就範,新聞機構的中、高層早晚烏紗不保。近半年來,多家主流傳媒機構高層頻繁調動,正好引證了早兩年消息人士的預告。
很多人寄望,新聞工作者只要團結一致,堅守崗位,便可以抵擋上層的壓力,但筆者告訴各位一個十分殘酷的現實,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期望。
首先,在傳媒高層人員中,
大多是五十至六十歲出頭,他們早已脫離為口奔馳的人生階段,可惜部分人愈來愈向權貴靠攏,個人的升遷,早已凌駕於往日那份堅持。至於前線的編採人員,在專
制式管理的報社內,他們起不了多大決定性作用,說他們是言論自由最後的防線,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
傳統媒體脫離群眾
近兩年,傳統傳播媒介裏的
熱門話題,是新媒體對他們的衝擊,擔心傳統媒體最終被淘汰,眾多老牌報紙與電子傳媒,於是增加資源,大力發展新媒體業務。可惜,絕大部分傳統媒體找不覑問
題的核心,或採取駝鳥態度,他們每天高調宣揚的所謂轉型,其實只是換了一件外套,但他們的身體,長期躲在辦公室裏,或整天在會所內跟精英主義的權貴們吃喝
玩樂,由外皮到大腦底層正不斷腐化,跟社會主流脈搏愈走愈遠,這才是傳統媒體被唾棄的關鍵。
內地民眾,早已對傳統媒體死心,在高速發展的新媒體世界裏尋找自己的空間,如果香港傳媒生態按照現時的趨勢發展下去,香港人早晚要走向類似一條道路。
噤聲寒流
【明報專訊】周三傍晚,網上流出商台人員在房間執拾李慧玲個人物件的照片,與及「即時解僱」的通告,然後不絕見到好多臉書上的朋友打出「心寒」二字,或直喊「凍」。北風凜冽,如此掃地出門的冷絕對待,她泄露了商台商業機密乎?翌日,戴覑Cap帽的她親自爆料,曝光多段李陳密話,說時七情上面,時而低頭,時而抿嘴,一般聽眾平時只聞其聲,今次換上她自己是當事人,為自己發聲,為新聞自由陳情。
很多人說她的節目很是「吵
耳」,抵受不了她的高吭聲音。先申明一下,她曾經是我的上司,也是多年好友。我更常見到是咪後的另一個她,雖然偶有寸嘴,更多是善解人意,溫文儒雅,我知
道,她一定不會喜歡給配上這樣的風評;然而,在一個崗位之上力求尖銳,做好專業角色,她走出了這樣的一個「風格」。當日,陳志雲要求在其節目加插由他主持
的訪問時段,好讓不欲接受李慧玲訪問的人有所選擇,她不讓,認為不肯接受尖銳提問的被訪者,就不應得到上這個節目的機會,這就是傳媒人口中的gatekeeper
角色吧,好的守門員,專業水平才有保障,公眾才有得益,監察才算有效,新聞自由才得以彰顯。商台棄如敝屣的實是這個「風格」?讀商台一員工的文章,可見內
部仍有不少抱負使命的傳媒工作者,正在寒風中抖震。溫曉連拉闊到一個政治大氣候(頁三),安裕肅殺一句「Theycan't kill us
all」,以幾起歷史及國際新聞,綜論政府與傳媒的角力關係。(頁二)
寒字的古字如畫,謝謝阿離題字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