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5月19日星期日

林輝: 出席六四集會 不是因為支聯會




支聯會把今年六四集會的主題定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最大問題其實是老土。現在又不是郭靖死守襄陽城,要高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種口號難免令人聽得渾身雞皮疙瘩;還要把「愛國愛民」框在「香港精神」之中,無端捲入「甚麼是愛國」的疑惑裏去,在這個時勢,自然滿身都是箭。

當然,支聯會的用意不難明白,它希望透過重申「愛國」不是對中共惟命是從,而記住中共六四惡行、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才是真正愛國。政改討論來臨之前,再一次強調「愛國」以搶奪此詞的話語權,支聯會的用意顯而易見,只是「香港巿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大概沒有想過,提「愛國」原來竟會這樣惹來反感,那確是跟不上時勢了。

但話回來,支聯會老土早就不是秘密,追上潮流也從來不是支聯會的強項。記得有一年集會支聯會加插了新環節,想潮卻變成了反高潮,結果惡評如潮,大家高呼寧願支聯會不必搞新意思,保持原就好。而事實上,支聯會的強項和重要性,正正在於「堅持」,並將六四變成香港人向前走的能量。

六四從來就不只發生在北京,也發生在香港,它是香港本土史關鍵的一部份。由894月開始,香港人對民運的全情支持,不但出於血脈相連或兔死狐悲的身份認同,更是對香港核心價的一次確認:公平、廉潔、自由、人權、民主,正是當年北京與香港同樣追求的價。特別是民主,自六四屠城之後,對民主的追求成為普遍香港人的核心價,並以此作為接下來二十多年在議會與街頭抗爭、抗拒中共干預的本錢。

89年的百萬人大遊行和滿城悲慟,及至之後的移民潮、中英爭拗、彭定康的政改、政黨政治、以至反23條和7.1遊行,都是香港人因為六四而發展出的史;而一年六四夜在維園點起的燭光,都在提醒世界和我們,香港人要堅守的價;而世界也在這樣理解一個六四集會的燭光。

我感謝支聯會24年來的堅韌,為香港人搭建了一個面向世界的舞台;但出席六四集會,從來都不是因為支聯會,而是因為我們要告訴世界:香港人還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