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葉兆輝、柳琳﹕中國人10個健康願望的反思




前不久《環球時報》旗下的《生命時報》聯合搜狐網、新浪網等主流網站進行了一項數千人參與的「中國人的10個健康願望」大型網絡調查。排名第一的願望最質樸也最容易理解——「全家人身體都健健康康」,然而緊隨其後的兩個則令人唏噓,「吃到安全、放心、高質量的食物」和「加大力度治理空氣污染,讓我們放心呼吸新鮮空氣」。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吃和呼吸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可是國人卻連這點都滿足不了,這對於一個經濟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軍事、體育、科技事事爭第一的國家來說,實在是一個大大的諷刺。香港的空氣污染,也阻礙了吸引優秀人才來港原因之一。國內層出不窮的毒奶粉、地溝油、染色饅頭、假雞蛋,染有化學物質的白米和米粉,日益頻繁的沙塵和霧霾天氣,幾乎已污染殆盡(90%)的城市地下水,這一切不僅說明了在國人「一切向錢看」的趨勢下,儒家精神所強調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演變成為了一己私利「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心態,此外也證明了國家過度追求GDP高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誠然,國家一定要發展(development),但不一定等於不停追逐增長(growth)的高位數字,而應該注重在質量上提升。硬件上的進步要與軟件上的進步相配套,轉變太急,差距太大,製造了不單止是城鄉的收入的差距,更給與有權人士機會貪腐和衍生了不少與社會普羅大眾的矛盾,為整個社會帶來混亂和不安。

中國需追求可持續的發展

有人說中國現在的亂象都是因為實行一孩政策的幾十年來各地強制墮胎或為了選擇性別而墮胎,導致人們早已為求達到目的輕視生命。儘管這種過度單一簡化的推演,筆者不敢苟同,但其中提到的國人對生命缺乏尊重的癥結卻不無道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講的是「發展才是硬道理」,演化到個人的版本就是專注於在學習或事業上爭贏同儕。於是對人性的關懷就因為無法創造可以用金錢或數字衡量的實質效益而被忽視。中國式德育一直以來強調的都是國家、社會的利益大於個人的利益,為了大我可以犧牲小我,於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就很難得到應有的尊重。發展是硬道理這種單一想法,是否合宜?現今小撮人為了小我的利益而罔顧整體大我的福ɸ,製造不少有害的食物,也令人髮指。 相信中國需要追求的是可持續的發展,一種能夠令到社會各階層和諧的發展,一種愛土地、愛自然、愛生命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再以先污染,後治理的方式不斷地破壞環境的發展。可持續和不斷提升水平的理念應該在基建、生產,管理等各個層面都積極地落實。

需要從教育和制度覑手

可見,當前中國要整治的不單單是黑心商家,無良企業和一些腐敗的官員,需要從教育和制度覑手。制度如何完善,若人口素質未能相應提升,也是仍同虛設,實需要在教育作多一些承擔,同樣重要的還要調試中國教育的方向。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該明白分數和職業前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健康人格和公民意識的培養,因為這關乎他們能否愛惜自己的生命,並推己及人,也懂得尊重別人的生命,而最終將所學用於正途。

習近平在人大會議的講話中提到「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這或許是領導人第一次把「人民」作為國家實現宏觀願景的核心。但願不管是政府的政策制訂還是執行,乃至個人的言行坐立都能回歸人本,那麼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的健康需求也將不再是夢。

本國人民最基本要求  給他們一個安全生活環境

最近,港大同事傅景華在《明報》刊出從微博看中國的矛盾與希望,實在感到不少唏噓,當中國要作為一個國際社會的持份者,也不斷地發展航天工程和深海計劃同時,請不要忘記本國人民最基本和卑微的要求,給他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在此, 為四川省因地震而受災的國內同胞送上最大祝福。有很多生還者都要面對喪失親人之痛,根據研究和實證指出,地震過後都有不同時段出現的自殺潮發生,無論在台灣南投縣,5年前的四川或兩年前的日本福島,希望生還者好好地活下去,相信這是對離世的人最大的紀念,也希望國家能提供到位而有力地的支持,為受影響者重建家園,不希望再有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作者葉兆輝(sfpyip@hku.hk)及柳琳(lucialiu@hku.hk)分別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及教學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