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吳志森﹕當朝政府能逃避 南丫島海難的責任嗎?




香港真是一個節奏急速資訊爆炸的社會,重大新聞一單軃一單,南丫島海難報告剛發表,新聞已被湯顯明和張震遠的新聞蓋過。如果不是死難者家屬鍥而不捨,公開給梁振英的陳情信,港人早已忘了這次海難,39條人命的冤情,仍未得到伸張的正義,可能掩埋在如山似海的新聞資訊之中。

細讀公開信,一字一淚,稍有血性,都會觸動心靈。公開信不是純粹的感情宣泄,而是把海難的前因後果,船舶監管制度的怠忽,海事官僚的瀆職,海難善後工作的粗漏,冷血的官僚體制的互相包庇,追究39條人命的責任難若登天,都寫得非常透徹,讀來使人動容:

「除了兩位船長的責任問題,更是海事處十多年前種下的因,結下十多年後數十條人命的果。」「廖漢波對海事處失責支吾以對,未有道歉」「在記者會上迴避問題,既沒有肩膀擔當責任,亦沒有腰骨敢於承認。驚訝如此泯滅良知之人竟是一處之長。」「廖漢波說會部門汲取教訓,但承受教訓是39條人命和他們的家屬」「處長每月領取高薪,作為納稅人齒冷心寒,作為海難家屬更是憤恨難平。」

「作為普通市民,他們沒有能力打開海事處的嘴,要他們道歉,更沒有權力制裁海事處。只能無奈地選擇相信,香港仍是一個公義的社會。」

海難善後一塌糊塗

海難家屬發表這封公開信,仍無法打破冷血官僚的鐵石心腸。梁振英一如既往用「語言偽術」,以「明白家屬心情」推搪過去。被點名「泯滅良知」的海事處長廖漢波,在鏡頭面前,仍千方百計迴避向家屬正式道歉,只說「難過」和有「歉意」,在700萬市民面前,就何謂「泯滅良知」再一次作出活生生的示範。

最不能原諒的,是運房局長張炳良。張教授研究公共行政,理論頭頭是道,坐上官位,屁股代替腦袋。由張局長督導的海事處內部調查委員會,徹底打倒了公共行政最普通的常識,不但沒有看得見的公正,在官官相護下,39條人命死亡的公義,更將永遠埋於海底。

全權領導內部調查的副處長童漢明,當年屬於船舶事務科,救生衣規例由他負責,後來更負責持牌船隻安全檢查及發牌。張炳良表明,童不是被查對象,童漢明拿覑免死金牌,責任可以抹得一乾二淨。當年的副處長廖漢波,香港所有航行事務及船隻安全標準都與他有關。廖是否被查對象,沒說清楚,即使廖漢波無法逃避調查,但由現任副處長來查現任處長,敢問張局長,這符合公共行政的倫理嗎?掩藏真相避重就輕的調查結果,不是早已寫在牆上了嗎?

即使南丫島海難真的是梁振英所說,是前朝「過去十幾年的系統性失誤」,但海難善後一塌糊塗,調查官官相護,不但無法撫平家屬的傷痛,更造成第二度傷害,令他們憤恨難平。本朝的梁振英和張炳良,你們能逃得掉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