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日前在廣州出席抗擊「非典」(內地稱沙士為非典)十周年學術論壇時接受訪問。他提醒公眾,雖然現時H7N9禽流感尚未發現人傳人的個案,但不等於不可能人傳人,因為病毒會變化,如SARS早期傳染性不強,但後來傳染性就變強。鍾南山的提醒,實是疫情看似平淡時的一響「警世鐘」。
回想十年前的5月,沙士爆發後兩個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跨部門研究團隊發現,傳染沙士的冠狀病毒在人傳人時會變種。當時科研人員就找到四組基因排序完全不同的冠狀病毒,反映當病毒在社區傳播只是數星期,已有多樣變種出現。
中大當時分析,病毒變種會令預防疫苗效用性減低,因為疫苗不一定能治療每一種冠狀病毒。另外,病毒變種可能令疫情出現反覆,例如感染確診數字會下降,但不等於傳染病危機已過。
昨天,全國三地有多三宗確診個案,在13億人口中看似只有63宗個案,感染率看似不高。但現實是,連鍾南山都提醒醫護要加強臨床觀察,因為感染者會在短時間內病情突然惡化,「就抓住這個一小時、一小時都很關鍵。」接着,人們不禁要問:真的只有63宗?
鍾南山在上周出席公開場合時,雖然力指當局沒有隱瞞疫情,但從四個情況觀察,依然令人對內地公布疫情制度存有疑問。首先,南方一帶,尤其是廣東、雲南,傳統是「烏煙瘴氣」之地,意即指此區屬亞熱帶地區,氣溫暖、濕度高,病症一向較多,而何解今次南方諸省,尤其是廣東可倖免於疫?
其次,廣東向來是南方交通樞杻,人流頻繁,廣東人口逾億,當中三成是流動人口,是中國「流動人口的第一大省」。難以想像在頻密的交流下,廣東幾乎獨排眾疫之外。再來,H7N9禽流感疫情出現之處,幾乎全在城市之內,最多是販賣家禽地方。南方諸省尤其是廣東省,都市化程度高,售賣家禽、甚至野味市場眾多,高危地點更不少,廣東保持零感染,難度相當高。
最後,過往已有例子,是死於肺炎、心臟病等併發症的病人,可能染上禽流感等疫症,但由於瞞報、疏忽等原因,只填報一般死亡原因,以致疫情被低估。
當然,現時最簡單解釋,指H7N9禽流感和候島遷徙有關。由於現時候鳥北遷,所以疫症也由長江中游的南方,蔓延至北方。但事實是,廣東過去也曾在候鳥開始南遷時,發現禽流感,以至廣州空軍總醫院曾發出呼籲,市民晨運時看見大群候鳥時,不要太接近,並且戴口罩防止感染。
由此可見,廣東一直是禽流感發病高危地帶。
十年前沙士一疫爆發前,內地也同時爆發禽流感。面對兩大疫症夾擊,新上任的胡溫表現出果斷辦事風格,尤其是處理沙士。實務上,即時興建小湯山醫院,劃訂地壇醫院為治療非典重點醫院,主力、重點醫治沙士非典病人;政治問責上,撤換衞生部長張文康、接受北京市長孟學農「辭職」,雷厲風行下給予外界甚高評價。
廣東領導剛剛換屆,新任領導胡春華被認為是未來中國政壇新星,甚至有機會當上總書記。不難想像,若胡春華在是次疫情中表現出色,對其仕途幫助不少。一場H7N9禽流感,看來也隱藏了「災難政治學」的玄機。
紀曉風: 《選擇》調查戳破奶粉荒假象 高永文受訪問鬼拍後尾枕
爭議甚多的「限奶令」,明天終於到了在立法會內審議表決的重要時刻,並將可以為一場由年頭開始一直鬧得熱哄哄的「奶粉荒」現象,畫上一個階段性的句號。
直至昨日,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仍然強調,實施「限奶令」是為令市面的奶粉供應穩定,但消費者委員會昨日出版的《選擇》月刊,一個有關超級市場的貨品價格調查,就似乎再次提供佐證,顯示引發「限奶令」的所謂「奶粉荒」,根本是個「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偽命題。
調查顯示,8款熱門的嬰兒奶粉在2012年的價格,跟2011年相比,全線錄得增長,升幅由5.6%至最多的逾四成,平均整體升幅也達17.3%。消委會指出,加價跟供求有關。但是,既然奶粉供應商信誓旦旦稱供應充足,即是沒有供不應求。換言之,就是加價實屬人為因素。
須知道,如果香港根本從來沒有「奶粉荒」,追本溯源,訂立「限奶令」的理據便難以站得住腳,以至高永文繼續堅持不加入「日落條款」或什麼實施後再檢討之說,都只是費時失事的討論,並蹉跎着港人的歲月。事實上,高永文昨天接受專訪時更儼如「鬼拍後尾枕」,無意間道出箇中關鍵不在短缺,而在供應鏈。
消費者委員會最新一期出版的《選擇》月刊,公布年度超市價格調查結果,就200項貨品在本港三間大型連鎖超市(華潤萬家、百佳和惠康)的價格,來反映消費者面對的物價壓力。結果顯示,接近七成半涵蓋的貨品,在2012年度平均售價均錄得升幅。
而在芸芸的貨品種類中,以嬰兒奶粉的加幅最為驚人。消委會搜羅了市面上來自4個品牌共8種的熱門嬰兒奶粉型號,售價全部錄得增長,升幅平均達17.3%,其中「900克裝惠氏金裝健兒樂1號」的加幅最為驚人,竟高達40.4%,是200項貨品中加幅最高的貨品【表】。
貨品格價增加,原因不外乎成本上升,惟比較同類型產品如成人奶粉,加幅只是由1%至9.7%不等(整體加幅為5.9%)。由此反映,嬰兒奶粉的價格暴增,實屬個別事件,背後似乎另有成因。消委會就指出,嬰兒奶粉的加價,是跟供求有關。
嬰兒奶粉加價有人為因素
實情是,嬰兒奶粉的加價確跟「供求」大有關係,以至隨時是鬧得滿城風雨的「奶粉荒」之終極底因。因為,「奶粉荒」正是被用來炮製奶粉加價的藉口,而現時的價格調查,正好為有關說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早在今年2月初,「大班」鄭經翰已在本報評論版撰文,題為《奶粉荒?政府謊?港人慌?》,文中直指「奶粉荒」是由幾大奶粉供應商一手造成,「行內人一早就知道,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會出現所謂的『奶粉荒』,方便和造就奶粉供應商乘機加價。等到加完價之後,供應又會自動回復『正常』,年年如是,藥房小商戶早已見怪不怪」。由此路進,足以反映出消委會的調查,正好是紀錄到奶粉加價的模式吧!
至於同期出版的《壹週刊》,也以封面故事報道炮製「奶粉荒」令奶粉商成了大贏家。該報道引述在上水經營藥房的老闆消息,指近年都會出現農曆年前搶貨,農曆年後都加價的規律,而每當供應商加價後,貨源即會回復充足,奶粉荒得以緩和。該被訪者更明言,這現象與奶粉商囤貨有關,從而造出奇貨可居的假象,好為加價鋪路。
事實上,消委會就嬰兒奶粉加價提供的解釋,也正好如天網恢恢,篤破了奶粉荒是一個假象!消委會指出,加價跟供求有關。而根據儼如是常識的經濟學供給定律,當其他因素不變下出現供應短缺,確是會造成價格上升。但問題是,由七大熱門品牌的嬰幼兒奶粉供應商,以至其他的奶粉商業界,都不約而同指出,市場上根本沒有奶粉短缺問題,甚至直指奶粉荒屬假象。換言之,價格上升其實是因為有其他因素在主導。
拒加「日落條款」理據牽強
再翻查數據,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本港去年奶粉入口量達4436萬公斤(約4928萬罐),有人就推算,本地嬰兒每月只消耗約60萬至70萬罐奶粉。換言之,本港每年可有約4000萬罐奶粉屬「非本地用途」,就算粗略地以「打七折」計算,也涉及近3000萬罐,如由水貨客運至內地,就算他們全年無休,以每次帶10罐計,每天仍要以逾8萬人次運貨,才會導致真的「奶粉荒」出現。
「奶粉荒」愈來愈似不是真有其事,然而「奶粉荒」卻是政府立下「限奶令」的最強,甚至是唯一的理據。問題是,如果「奶粉荒」根本不存在,哪又為何仍要有「限奶令」?
不過,食衞局局長高永文昨日接受傳媒專訪時,就繼續為明天將交由立法會審議的「限奶令」護航,強調「限奶令」沒有違反自由貿易,又重申要確保本地父母可以買到足夠奶粉,才會考慮撤銷「限奶令」,且堅拒加入「日落條款」等。
諷刺是,對於拒絕加入「日落條款」,政府的憂慮是擔心這樣做會發出錯誤訊息,對奶粉商、供應商、零售商來說,好像不用做任何事去改善供應鏈,條例便會自動失效,實是隱然反映政府深信問題來自供應鏈而非真正的短缺。既然如此,就算立下「限奶令」,也是一個毫不對焦之法。
立法會明天將同時審議《財政預算案》撥款,社民連梁國雄因不滿政府未有提出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屆時會提出多項修訂變相「拉布」,建制派就批評有關修訂屬沒有意義,是癱瘓議會又破壞社會。惟審議理據不足的「限奶令」,何嘗不是沒有意義且浪費議會的寶貴時間?但建制派及梁班子在民粹當前,看到的,似乎只是挽救民望的機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