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4月15日星期一

吳志森﹕寧可原地踏步 不能行差踏錯





被網民諷刺為「泛民入閘就乜都得」的李柱銘方案,不到48小時夭折。馬丁自嘲「老貓燒鬚」,自辯因為「晏覺」兼心靈疲倦,向現實低頭提出妥協方案。直至網上輿論大嘩,才驚覺需要收回,並向支持者道歉。

事情是否馬丁所講如此簡單?有興趣的可以繼續追。對民主理想追求了幾十年的李柱銘,已過「古來稀」之年,心靈疲倦,向現實低頭,作出妥協,希望民主伐有所寸進,並不令人意外。

馬丁盟友華叔,腰板挺直,堅硬如鋼,也有驚人之舉。年由本來支持五區公投,轉移力挺民主黨與中聯辦進行密室談判,最後達成超級議席的妥協方案,成為華叔年最具爭議的決定之一,經此一役,甚至有人批評他節不保。從事反對運動幾十年,民主化即使不能一尺一寸向前走,一厘米一毫米的前進,在有生之年看到制度有所變化,已經無憾,這是他們最普遍不過的想法。

問題是,無論是華叔贊成的立法會超級議席,還是馬丁倡議又收回的特首篩選方案,是向前走,還是向後退,是取得階段勝利,還是戰略失敗,甚至陷入災難,才是問題的關鍵。

立法會5名功能界別的超級議席,全港一人一票選出,得票數動輒以十萬,比起梁振英的689,民意授權的充足程度勝出以里計。但上任半年,超級議員的表現,與一般分區直選的議員沒有分別,預期中的民意光環,從未出現。究其原因,個別議員的能力和魅力固然是個問題,但關鍵在於制度。無論超級不超級,幾十萬或是幾百票支持,在立法會也是七十分之一,而且更屬功能團體,與小圈子生的議員分組投票,無法發揮民意的影響力。選民感到的無奈與無力,甚至比分區直選更甚。

超級議員無法生預期的作用,更未能使立法會看起來更民主,但卻合理化了功能界別的存在,為功能界別的千秋萬世找到了合法合理的基礎,顯然是民主的大倒退。2020年立法會的所謂普選,功能界別陰魂不散,機會極大。

徹頭徹尾的倒退

同樣道理,李柱銘的妥協方案,無論把候選人定為5個、6個還是7個,無論泛民能否確保入閘,都把事先篩選的模式確定下來。方案還未有,談判未開始,你就把底線露了出來,那就好辦了,捉你贊成篩選這一點大做文章,設計出來的模式,令泛民入閘的機會微乎其微,例如提名委員要投全票等等,日後將這模式固定下來,令你動彈不得,耗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成功提名一個候選人。

不考慮普及而平等的民主原則,只要讓泛民入閘就「乜都得」,與立法會的超級議席沒有分別,對不是進,而是徹頭徹尾的倒退。今天的泛民,心急想看見民主制度出現寸進的,何止李柱銘一人,套用當年余若薇與曾蔭權辯論的一句名言:寧可原地踏,也不能行差踏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