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論支援工運
上周六(4月20日),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先生首度開腔評論事件,批評罷工工人、職工盟及李卓人在搞「階級鬥爭」。不到一周(4月26日),和黃又登報強調相關觀點。Elaine再次為「階級鬥爭」論辯解﹕
到底什麼是「階級鬥爭」?階級鬥爭(class struggles)並不能簡單被視為充滿政治色彩的用語,任何以此抹黑罷工的行為將窒礙理性討論。事實上,階級鬥爭在社會科學中已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更早被認定為一個學術概念。在解釋階級鬥爭前,應先帶出另一個學術概念——階級壓迫(class
domination)。馬克思(1867)很早便提出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後,社會中漸漸形成兩個階級﹕資本階級及工人階級。前者的目標是利益最大化,透過手上的資本不停累積更多的資本。它的手段除了投資生產,最重要是利用工人為他們生產高於工人所獲回報的貨品,讓資本家輕易的把剩餘價值(surplus
value)放入口袋。工人階級因為沒有掌握生產工具,只能出賣勞動力掙錢餬口,而他們的工資則被資本家遠遠壓低於他們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之下;這就是所謂資本主義的剝削。不少著名的社會科學家繼續發展馬克思有關階級矛盾的觀點。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的葛蘭西(Gramsci 1971)指出資本主義的壓迫不一定會帶來工人的革命,因為它能透過武力及文化霸權來維持它的正當性,把被壓迫的工人馴服。70年代出身希臘的普蘭察斯(Poulantzas 1973)的分析重點是國家在維持資本階級的壓迫中的角色。當代還有不少學者的理論都是以階級矛盾為基本出發點。例如Ellen
wood(1986)批判八十年代開始興起的後現代主義及後結構主義對階級矛盾的問題的忽視,Bob
Jessop(1990)其中一個貢獻是從制度主義的角度探討資本主義如何被再生產。
工人集體力量
那什麼是階級鬥爭?簡單來說,就是資本家及工人階級為了各自的階級利益所做的鬥爭。對資本家來說,儘管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剝削早已嵌入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中,但他們在社會上的優勢、領導,以至工人階級對他們的服從,不是自然而生。資本家的階級鬥爭必須使用不同方法來維持及再生產工人的服從性,及瓦解他們的集體力量,以繼續賺取最大利潤。從碼頭工人的情而論,這些方法包括HIT不直接聘請工人而使用外判制度,以淡化它對工人的責任及減低工人團結的力量;在罷工初期,外判商拒絕與代表工人集體力量的工會談判,以圖阻礙工人集體力量的形成;當工人發起罷工時,HIT及長江訴諸法律,企圖以禁制領停止工人的罷工。
對工人階級來說,他們的階級鬥爭是要讓零散的工人意識到資本主義的不公義,然後團結起來行動,爭取經濟及政治層面的改變,以消除階級社會。從這種學術觀點來看,霍先生及和黃說得沒錯,碼頭工人及職工盟的確在進行階級鬥爭,因為他們積極地推動零散的個體工人採取集體行動,以對抗他們的壓迫者。但似乎霍先生及和黃說漏一點,就是他們所推動的資本家的階級鬥爭一直在進行中,且比工人的階級鬥爭來得更早更深。沒有資本家的階級鬥爭,工人哪裏會乖乖的工作?沒有工人的階級鬥爭,社會哪有改變?
■Gramsci, Antonio. 1971.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Translated by Q. Hoare and G. N. Smith.
Edited by Q. Hoare and G. N. Smith.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Jessop, Bob. 1990. State
Theory: Putting the Capitalist State
in its Pla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Marx, Karl. 1867. Capital,
Volume I. London:
Penguin Books.
■Poulantzas, Nicos. 1973.
Political Power and Social Classes. London:
New Left Review and Sheed and Ward.
■Wood, Ellen
Meiksins.1986.The Retreat from Class:The New
"True" Socialism. London:
Verso.
許少英,Elaine,在德國攻讀博士,研究法律,國家與勞工。她是中大學生會前會長,曾於社區及勞工團體工作。2011年初,唐英年以「車人亡」形容青年運動,身為80後,Elaine組織了一次青年團體的抗議活動,從那時開始,一面「階級鬥爭」的紅色旗幟出現在鎂光燈之前,直到碼頭罷工。可是,和之前多次的街頭抗爭不同,這次以工人為主體的運動終於受到資方的強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