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林泉忠﹕善捐?盲捐?香港人在遲疑什?




多年來,香港被譽為最有善心的華人社會,然而這次四川雅安地震已過了10天,特區政府提出賑災的1億港元撥款,在立法會卻受到罕見的阻擾,社會更是雜音不斷。究竟為什?

香港曾經被冠上只懂得「錢、錢、錢」的「污名」。不過,這些形象,已隨20多年來香港人不懈地發揚愛心而逐漸消失。

2004年南亞發生大海嘯,香港人均所捐的善款世界第一。可貴的是,港人愛心並非只在天災時才突顯出來。除了一次過的捐助外,當年在香港社會存在的籌款活動林林總總,不僅透過電視,還有利用賣旗、步行、義賽、義賣、義演等方式。

香港對祖國的大型捐輸,始於1991年的華東水災,共籌得善款逾6億港元。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香港社會更是傾城而出,捐逾200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不過,香港參與的150個項目中,半數有問題,所援建的兩條公路至今未完工,援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建成不足兩年,即被拆除變成商場項目。

誠然,並不是香港人的善心突然減低,而是不滿內地政府對使用善款缺乏有效的監察機制。這次爭議發生在去年爆發「中港矛盾」之後。「中港矛盾」其中一個因素是來自於大陸的豪客在香港掃貨時財大氣粗的氣派,讓部分港人覺得大陸人這有錢,為何香港仍要捐出比其他省市人均超過20倍的捐款?當然,「中港矛盾」還有更深層的兩地裂痕。

回歸後中港兩地同屋居住了15年,然而大陸官員腐敗橫行、政治上專制依舊,使雙方互信似乎難以進一步擴大,長年百般阻擾香港主流社會期待的「真普選」問題也使「中港矛盾」看不到縮小的方向。換言之,這場捐款爭議,再次折射出「一國」與「兩制」的結構性矛盾。

(作者林泉忠微博:http://www.weibo.com/linquanzhongvip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