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

陳智傑﹕香港「搞邊科」?



暑假前大抵沒人會料到,今年開學的重點,並不是同學如何準備開課——今天是91日,一大群學生、家長,以及關心孩子將來的朋友,沒有打算重返校園,而是計劃齊集於政府總部。身穿黑衣、面上仍帶點稚氣、但卻能老練地應對傳媒及「大場面」的中學生,已絕食了兩天,不少城中知名人士,亦已出面聲援。其實,所謂的國民教育也好,公民教育也罷,無非都是希望同學關心社會發展、參與社會事務。面對這群以持續不懈的行動、頭頭是道的論述,感動了香港無數人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參與運動的同學,我們還需要教育他們如何做一個好公民嗎?

有時我想,如果要說「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對香港教育的貢獻,那便是喚醒了公民社會這頭「沉睡的獅子」。忙於餬口及家庭瑣事的家長們、難得可以於「轁暑」的同學們、各行各業的「大忙人」——學者、老師、知識分子,以至是一些當初你「估唔到」會站出來的藝人,竟然可以如此有組織地走在一起,於短時間內作出超乎想像的社會動員。在今年「七一」遊行人數創新高後,於一個月內再次有超過9萬人上街,然後是發動全港「一人一信」大行動,以至如今公開回應,表明會於新學年推行國民教育科的學校,只餘8所;事隔數星期,今天又再有大規模集會,直接指向政府總部內的官員,彷彿告訴他們:要聽民意,不用設立什麼委員會,只要往窗外一眺,便一目了然。

要聽民意,不用設立什麼委員會

請別以為香港人很喜歡「搞事」,也請別以為公民是這麼容易動員的。你看看如今參與立法會選舉的一眾候選人:就算扭盡六壬、七情上面、八仙過海、九龍吐珠般造勢,也未必能博得你走幾步路為他投一票,有時你更可能連回眸一望、拿一拿單張的力氣也「費事」。如果你留意新聞,莫講是萬人示威——即使是數以百計、以至上千人的集體行動,都已算得上難能可貴。很多時,活動「搞手」只能與十數人一起叫喊口號,以求傳媒賜予一幀照片;又或者如「事旦男」般「打游擊」,博取記者們的注視而矣。

能讓公民社會集中焦點、使來自五湖四海、可能素未謀面的人,一起推心置腹地放下家庭、學業、工作而奮鬥的目標,必定是觸及了社會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也是值得政府和社會停下腳步,認真再次思考的問題。國民教育如是,「突如其來」的擴大自由行計劃也如是。在香港,無人想浪費時間;公民社會大聲要求停下腳步,亦未必代表社會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