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明報社評: 彈丸之地百川匯聚 Happy problem困擾香江



內地宣布6個城市非戶籍居民來港旅遊毋須回原居地辦證,特別是深圳410萬非戶籍居民可以辦理「一簽多行」,使內地潛在來港旅客,一下子多了約1400萬人。這幾年,內地旅客來港持續增加,市民生活已經受到影響,內地再放寬自由行,許多人都認為香港不可能接待那麼多旅客,擔心整體質素會進一步變壞。來港旅客之多,確實在挑戰本港的承受力,不過,就一個旅遊城市而言,出現旅客摩肩接踵、聯袂成蔭景,應該是夢寐以求的事,然而,承受力仍然是現實問題,政府應該雙管齊下,一方面與內地密切合作,適度調節旅客數量,另一方面要提供足夠配套設施,讓旅客得到物有所值服務的同時,市民生活質素不會被拖低。

市民生活受擠壓  對「旅客大軍」有怨懟

這次6個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和深圳)放寬自由行,其實是內地一項便民措施,讓非戶籍居民毋須返回原居地辦理出境證件,香港是這項便民措施適用地區之一,並非內地刻意放寬來港自由行。事實上,內地旅客對本港所造成影響,不但本港居民有切身感受,內地當局也了解情,所以,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沒有增加居民可以自由行來港的城市數目,以免香港吃不消。

2003SARS重創香港經濟,當時不少人擔心香港一沉不起,此際內地開放自由行,讓部分城市居民自行來港旅遊,成為香港經濟一顆還魂丹,隨覑更多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對香港經濟復蘇和持續發展,起到實質推動作用。這個自由行復蘇經濟模式,台灣馬英九政府也在仿效。內地旅客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無可置疑,不過,香港各項設施,原來只為約700萬市民設計和提供服務,現在數以千萬計內地旅客不同程度地佔用,所起到擠壓效應,在一些層面已出現喧賓奪主情,市民不僅感受到,不少人更有怨言。

事實上,市民日常生活都受到大量旅客的影響,例如一些購物熱點已被旅客佔據,本港居民購物因為不夠豪氣,被零售業者冷眼看待;港鐵車廂擠塞,特別假日和長假期為然;至於茶餐廳因為生意好而加價、旅客搶購奶粉和日用品,使價格上漲,也是不少市民的親身體會。職是之故,近年不少市民對內地旅客有抗拒情緒,今次內地的便民措施適用於香港,有團體遂要求政府拒絕這些內地旅客。

香港是一個旅遊城市,理應期望旅客愈多愈好,這樣才生意興旺,經濟活躍,外國不少城市對旅客求而不可得之際,香港卻要閉門拒客,在全球旅遊板塊,可謂咄咄怪事。不少人說香港是福地,就旅遊這一塊,說明香港得天獨厚的優越地位。目前擺在政府、業者和市民面前的問題,並非惆悵不夠生意,而是盤算如何以有限的設施,接待更多旅客,賺取更多收入和惠及香港經濟而已。所以,香港面對的是不一般的問題,而是happy problem,一個使人愉悅的困擾。

強化承受力 盤算為市民  政府要善用旅遊推動經濟

雖然如此,在盡量接待旅客的同時,政府有責任維持高質素服務,保持市民享有的生活質素。按目前情和旅遊業可預見前景,有5點值得政府注意。

第一,政府要面對和接受香港承受力有限的事實,在各項設施有進展之前,暫時不應再催促內地開放更多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以免出現一些服務爆煲和帶來不可預估的事故。

第二,目前每日來港內地旅客,平均約10萬人,過境通道擠塞,旅客排隊耗時愈來愈長,若要旅客對港第一印象良好,入境過關時間必須適度,因此,過境設施要改善,處理人手要足夠。

第三,政府要規劃適度分散旅客人流。基於購物是內地旅客重點節目,政府可藉規劃,引導發展商在全港各區設立更多大型商場,並且區分一定檔次,讓各類消費能力的旅客有落腳點,減輕目前旅客過度集中少數鬧區,形成人潮擁擠的情。這個也是發展地區經濟的出路,例如,近年東鐵線的上水等地區,因為內地人士跨境購物日多,區內商業活動已經轉型,這種模式,若引導到西鐵沿線,則天水圍等地區經濟也有望發展起來,可解決天水圍居民長途跋涉到市區上班等問題。

第四,鑑於旅客消費、購物,一定程度確抬高了物價,影響一般市民的生活,房委會應該思考維持旗下商場的傳統商舖,讓商戶在較合理租金下經營,減輕對普羅階層的衝擊。

第五,近年內地人熱中來港買樓、孕婦來港分娩等揭示的問題,反映政府有必要思考制訂政策措施,確保本地居民優先得到服務,方向應該是分隔市場,簡而言之,在一些環節設立「二元市場」,讓本地居民無虞或缺,例如規定永久居民有優先購買奶粉的權利等,以消弭市民對旅客的怨懟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