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

葉健民﹕泛民政黨還要躲到何時?

佔領行動進入了第2 個月,仍然看不到出路所在。政 府主要以拖延手法去對待佔領場面,政治上只作有限讓步,但又不以武力清場,希望能靠累積民怨向學生施壓,伺機而動。學生也顯得茫無頭緒方寸混亂,陷入了進 退兩難的困局。在這個死局之中,一直躲在佔領者情緒背後、只在枝節問題上擺點姿態的泛民政黨,絕對有責任走到前台,為公眾尋找出路。

不管佔 領群眾如何意志堅定鬥志昂揚,也應該坦白承認兩個事實。首先,中央政府撤回人大8‧31 決議的可能性極低。事實上,過去一周出現的極端情况,如撤除田北俊的政協身分以及公開要求富商譴責佔領行動等動作,清楚說明了北京對佔中運動絕不退讓的立 場。換言之,這場公民抗命行動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會較原來想像的為 高,而繼續以堵塞街道為談判籌碼的成效,也值得反思。更重要的是,從個多月來的民情走向來看,在所謂「認命」和「抗命」之間,社會上確實存在複雜多元的不 同觀點,難以簡單以正邪對錯等道德界線來劃分。學生對民主的堅持、對公義的追求和犧牲精神,確實產生了很大的道德感召力,而警隊的處事手法和一些有組織性 的反佔中流氓團體的暴力行為,也令更多人站在學生這一邊。但這並不代表大部分人對以硬碰硬的對抗手法去處理中港關係照單全收,也更不能說明香港主流已完全 認同學生主張那種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態度去爭取民主。當然,確實有人是為了討好權貴或者貪圖小利去蓄意針對學生,甚至肆意施暴,但這並不是說所有對佔領行 為有怨言或者不予支持的人,純粹因為「搵食大過天」的功利考慮,或者是出於「有奶便是娘」的「醒目仔」心態所致。由始至終,政制爭議所引爆出來的分歧,不 單涉及民主發展與特首普選問題,更觸及了更深層次的如何與一國共處的選擇。正如有人可以對中共政權有百般不滿,卻不一定會認同對國旗作出藐視行為;有人會 積極捍衛港人治港原則,但不會認為香港應該全面抗拒中港經濟融合,會為港滬直通車押後推行叫好。就是說,即使大家對民主有共同的渴求,在抗爭手法、中港關 係、民族認同以至香港發展方向等議題上,仍可以存在極大分歧。輕易把支持與反對佔中的取態看成正邪之間的對決,或者世代之間的矛盾,實在無助於解決這場錯 綜複雜千頭萬緒的紛爭。

整場民主抗爭的原意,就是 要說明我們不會任人擺佈,對自己的命運要有發言權。但這種權利,不應只限於認同佔中行動的人,也應同樣適用於廣大市民,不管他們是「抗命」還是「認命」的 一群。假如我們接受這個根本的民主原則,今後的路應如何走下去,問題應如何解決,還是應該 回歸基本,訴諸所有群眾意願,而非只是由堅持留守街道的年輕人去代替所有人做決定。所以,即使我們經歷了一個多月來沸沸騰騰的政治洗禮,我們其實還是回到 了起點上。就是說,我們還是要處理原來的應否「袋住先」的爭議,要回答究竟社會大眾是接受先走一小步,或是要堅持理想「寸步不讓」這個問題。


變相公投 突破局面

要處理這個難題,在學生與政府各不相讓拒絕再對話的僵局下,現實上只有以 議員辭職變相公投方式,才有望突破局面。特別是經過個多月來的歷練,公眾對正反雙方的道理、各種選擇的代價成本,其實已經相當清楚。而這個關乎每一個人的 命運的決定,自然應該讓所有人都有權作出選擇。要促成這場公投,在立法會中手執27 票的泛民政黨絕對可以有主導權去玉成其事。但要以公投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而非只是一種政治動員手段,或是陷政府於困局的伎倆,泛民以至佔領行動必須 有一個承諾,就是願賭服輸,假如公投結果是大眾願意妥協,接受政制的次優方案,泛民議員便只能予以配合,在議會內通過方案,日後能否把民主政制再向前走, 便只能靠自己游說公眾的努力。否則,這種爭論就會永無休止地延續下去。但這次公投,必須有異於6‧22的佔中行動公投。因為那一次政治動員,根本上只是支 持佔中人士對公民提名的一次確認,但這裏所提議的公投,是容許所有市民對不同方案有表態取捨的機會,讓他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可以做出一個真正選擇。換言 之,這裏必須有多於一個選項給市民選擇。泛民固然可以提出自己心目中的最理想模式,但另一方面,整個民主運動也應積極與政府與建制派展開對話,努力尋求一 個在人大框架下的最大民主化的共識方案。在具體內容上泛民可以集思廣益詳細考慮,例如可以要求提委選舉中公司票改為僱員票、確立立法會功能組別必須全面退 場的原則、強制於四大界別內進行民調或投票,以決定提名委員投票意向等。爭取這個妥協方案,不是說民主派要放棄原來的堅持,而是要充分利用現時佔領行動產 生出來的政治力量,壓迫建制派要作出大幅讓步,為市民爭取一個較為合理的選項。與此同時,民主派自然應該繼續向市民作出游說,表明公民提名方案為何更加可 取,爭取大家投票支持泛民方案。這場公投的具體安排,可以由分屬5個選區的泛民議員辭職,以透過補選促成公投,讓市民在泛民支持的理想方案和與朝野磋商下 達成的妥協方案之間作出取捨。泛民可以承諾,假如未能取回當中至少3席,便會承認市民是作出了接受現實的抉擇,也會在議會中支持通過這個次優方案。但反之 假如反對派能在補選中大勝,便定必會堅持立場到底,不單會否決政府方案,更會以新一輪的抗爭與當局周旋下去,誓不罷休,因為社會主流已清晰地以選票表達出 一個強烈信息,就是為了民主理想,願意支持泛民的抗爭手法,甚至不惜付出更大代價。


相信群眾 相信民主

這種抗爭兩部曲,一方 面要和政府對話爭取政制上有更大的民主進步可能性,另一方面,主張以公投去把最終決定權交回所有市民手中的做法,是對解決當前政治局面的一種選擇。在這個 爭取過程中佔領群眾是撤是留,是另一種策略考慮,但香港的命運,也不應只由學生團體來決定。要做英雄還是順民,要挺起胸膛活下去還是但求安穩,要一步到底 還是見步行步,我們只能相信群眾,相信民主。一直以各種理由躲在學生後面,刻意離開暴風中心的泛民政黨,是時候拿出勇氣站出來,主動促成朝野各方的政制共 識,為解決當前的困局發揮領導作用。爭取民主的朋友,此刻我們更需要的,是要體現出真真正正尊重每一個香港人的權利的行動綱領,和解決分歧的胸襟和視野。 所有民主抗爭,本來就應該由這些原則開始。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