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2月5日星期三
陶傑 :蔣劉
中華民國教育部長蔣夢麟,做過北京大學校長。蔣中正先生北伐成功,邀請時任浙江教育廳長的蔣夢麟做教育部長。
蔣夢麟的名著「西潮」,講西方文明對中國知識份子的衝擊,尤其目睹上海所謂「帝國主義」的英法租界,言論特別自由:「政治犯和激烈份子在租界裏討論,發表他們的見解,思想自由而且蓬勃一時,情形足與希臘的城邦比美。」
蔣夢麟留學英國,而且書讀得中西通澈,對於所謂「帝國主義租界」,看到了優越的一面。蔣中正總統委任這位浙江同鄉主掌教育,很有眼光。
蔣夢麟當了教育部長,再延聘劉大白做副部長,也有眼光。劉大白很有詩藝的才華,用白話寫新詩固然好,譬如有一首「郵吻」:
「我不是不能用指頭兒撕,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兒剖,只是緩緩地、輕輕地,很仔細地挑開了紫色的信唇;我知道這信裏面,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但是劉大白宜古宜今,還可以寫律詩,讀紅樓夢有心得:
「花謝春成劫,風流夢忽醒。有情方許讀,無字不通靈。悟境參虛白,奇書亦汗青。美人香草意,俚語續騷經。」
今天很難相信,兩詩出自同一人手筆,這不是「人格分裂」,而是英文說的Versatility。劉大白的新詩,影響了民國時代的音樂,填詞人陳蝶衣和許多國語歌曲,歌詞都有劉大白的風格痕跡。
這是中文尚未腐爛的時代,因為到中華民國為止,中國還有一個階層,叫做「士林」。「士林」有數不清的飽學鴻才之士:胡適、陳寅恪、宗白華、趙元任、傅斯年、他們都以崇高的品格為中國貢獻心力。無論北洋政府還是蔣中正先生,對於士林,心懷尊重,所以那時的中文,品質尚好。
今天的香港下一代,最好先學好英文,民國風格的中文次之,至於當代滿紙的「方方面面」、「吸眼球」、「打造工程上馬」,以及浮誇抽象的政治詞彙,令人越看越蠢的,不是中文,是強國文,跟強國爭好處、做生意,才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