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

林行止: 濃情愛心送禮物 折現實惠失溫馨



八、論文以相當篇幅討論聖誕禮物的經濟問題,所據是賓州大學華爾頓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華 特福爾那本文本只有一百四十五頁的袖珍精裝書《史高治經濟學》(J. Waldfogel: Scroogenomics);「眾所周知」,史高治為狄更斯一八四三年名作《聖誕述異》的主角,放高利貸、貪婪孤寒,本書因此亦可意譯為《鐵公雞(或算 死草)經濟學》。二○○九年十二月,筆者曾據此其時剛出版的小冊子,寫了「送禮還是折現」系列,在本欄發表(收《齟齬不絕》)。

這本小冊 子是從作者較早前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的論文〈聖誕節的全損失〉(The Deadweight Loss of Christmas)普及化而成,按Deadweight loss為經濟學術語,是指甲的虧損不能為乙之所得抵銷所產生的損耗,舉例而言,甲消耗的金錢落入乙的口袋,即甲之所失是乙之所得,此為甲的損失而非全損 失;只有甲的金錢被火燒掉或「丟落鹹水海」,在此過程中,金錢不見了且無人受惠,才可稱為全損失。準此,華特福爾論證送禮衍生損失而無人得益,因此配稱全 損失。

互相送禮已有悠久歷史,而送禮包含濃厚溫馨的親情和感情成分,這些當非經濟學所能闡釋也不一定為經濟學家所理解;撇除這些很難量化 的人情因素,經濟學家觀察送禮行為,發現它造成驚人的經濟浪費。華特福爾不嫌繁瑣,爬梳分析統計數據(頁二十三至二十八,其細膩處看得人頭昏眼花),去除 種種經常性開支,得出二○○七年美國人用於「假期(感恩、聖誕、元旦)消費」為六百六十餘億(〔美元.下同〕,包括汽車、汽油及餐廳的總消費高達四千七百 五十多億)。這即是說,期內消費者一共購買值六百六十餘億的非耐用物品,除極小部分自用,其餘都作為「送禮」;在對他的學生作出連串實證調查後,華特福爾 得出禮物的浪費率達三分之一。他的調查顯示一件值百元的禮物,對受禮者來說,「作最樂觀的估計」只值六、七十元(論文的新數據「只值」三、四十元),那意 味六百多億禮品的「實際價格(不是價值)」在三、四百億水平,餘的錢都被虛擲,是經濟學家所稱的「福利損耗」(Welfare loss)。

句話說,在「願意付出」(willing to pay, WTP)和「樂於接受」(Willing to accept, WTA)之間,由於彼此無法調協,金錢浪費十分駭人。當然,這麼分析完全漠視「感情增值」因素,一般來說,送禮者都以濃情厚意送出禮物,可是,這件禮物既 可能並非受禮者夢寐以求之物,亦可能受禮者早已有之,意味此物的實際價值便不高。在現實生活上,由於真正資訊難求(無法充分了解受禮者的需要),送禮者與 受禮者互不了解,導致「送錯禮」的情況極之普遍,送禮遂造成重大經濟浪費!華特福爾稱「假期消費」為「摧毀價值的狂歡」(orgy of value destruction),雖有點誇張,其實十分正確。

化解這種經常出現「不經濟」情況的最佳途徑,莫如送出沒有指定用途的禮券或索性以 現金(券)代之,但這樣便很難帶出溫情更無法顯示「愛心」且有點像「施捨」!家人與親友以至上司和下屬之間為免「經濟全損失」放棄「禮尚往來」而全部以現 金(或禮券)「往來」,不單「大街」的生意可能萎縮,且無法為嚴寒天時的佳節帶來一絲人間溫暖,為了一點錢壞了普天同慶歡樂氣氛中蘊涵的人情與愛意,除了 事事講求效益的人,相信很少人會認同!

九、十二月五日,倫敦《每日電訊報》及《每日郵報》報道八十多歲的希金斯神父為打比郡巴士頓鎮 Buxton)小學舉行彌撒時,宣稱世上根本沒有聖誕老人,不僅令這班小朋友失望和困惑,亦讓家長們不滿,他們聯名向教區施壓,結果教會為希金斯的「失 言」道歉;由於早過退休年紀,相信他很快會「被退休」,料事件亦將不了了之。

真正是無巧不成文。美國電視節目撰稿人、加州柏克萊哲學系博 士生卡普蘭,本擬帶他的兒子阿里、和兒子幼稚園的同學遊動物園,但在出發前夕,這名小同學的母親來電取消行程,原因是她剛剛獲悉阿里不相信有聖誕老人,而 園裏有馴鹿(替聖老拉雪橇的動物),小朋友的話題難免會提及聖老,為免她的兒子受「洗腦」,遂臨時作出此令大家掃興的決定。卡普蘭想不通為何這位家長要剝 奪其子知道真相的機會,哲思泉湧,花大約一年時間,寫成《真有聖老嗎?哲學的探索》(E. Kaplan: Does Santa Exist?: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本書題材非常有吸引力對喜讀閒書者而言然而,作者以東西哲理論證聖老之有無,對思維不夠「形而上」者來說,有吸引力不 等於有「讀趣」。

未進入哲學世界之前,卡普蘭提出「聖老真有其人」這個充滿懸疑性的命題,他相信為了令小孩「聽話」,不相信世上有聖誕老 人的父母,亦會向子女灌輸聖老於聖誕前夕送禮物給「乖孩子」的傳統,非常明顯,那等於鼓吹聖老確有其人之說;當小孩長大心智成熟時,莫不知道這不過是子虛 烏有的故事,但基於同一理由,和其前輩一樣,亦對小輩說謊。這類謊言的動機,卡普蘭認為是出於長輩對後輩溺愛的善意;另一種「張開大眼說大話」的是售賣假 日貨物的商人,他們說謊,動機當然在金錢。在這種情形下,社會上有存在兩種人,一種是說謊者,一種是接受謊言的人!

究竟世上有沒有聖誕老 人?卡普蘭指出以邏輯推論,答案是否定的,不僅沒有聖老,亦沒有小精靈(小矮人),而馴鹿不會飛、煙囪(即使有)容不下體型臃腫的聖老,聖誕老人環球送禮 之說因此不可信;但世上相信其事在的人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小童不在少數,那等於說,有沒有聖老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而這種矛盾,邏輯不能解決。

不能解決的矛盾既然揮之不去,何以我們不包容之,神秘主義者(Mystics)、佛教特別是印度教的教義亦充滿矛盾,但它們不受排斥,因為這種現象正好顯示世上充滿幻覺(神化鬼怪由此而生),換句話說,「聖老確有其人」,亦可視為一種幻覺!

過,卡普蘭並不滿意這種答案,他以為從喜劇(comedy)角度分析,答案更實在更有建設性,喜劇包容矛盾和謬誤(contradictions and paradoxes),而「好」的喜劇把一切難解、難為情、不自在甚至令人駭然的物事,化解於笑聲(有時也許笑中有淚)之中。當「聖誕節和聖誕老人」的種 切是齣喜劇,確符普天同慶之義,就讓我們不去追究思索其有無,高高興興去買禮物和期待收到「心儀」的禮物,如此才可過個歡歡喜喜的聖誕節!

.聖誕節與聖誕老人雜說.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