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面對的政治危機一個接一個,國民教育獨立成科的爭議還未平復,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的爭議已迅速升溫,本周六第三階段諮詢的最後一場居民諮詢大會,有6000人報名出席,隨時變成反拆遷的抗爭控訴大會,政壇耳語透露,梁振英和林鄭月娥等政府高層已看到這個爭議的政治殺傷力絕對不下於國教科爭議,正嚴陣以待,預計諮詢期本月底結束後便會公布連串修訂,包括大幅增加公共房屋的比例,藉以淡發展規劃是建豪宅服務中港富豪的印象。
建制中人指出,政府高層近日分析民間反對東北發展的聲音,認為主要有5點批評﹕
其一是香港仍有很多未善用的市區土地,可供建屋發展,開發新界東北並無迫切性;
其二是計劃乃為深圳香港經濟融合而設,將來收地建成的豪宅和商場,主要供內地富人享用,有「割地賣港」之嫌;
其三是計劃乃為私人房地產商服務,規劃中的5萬多個住宅單位,57%屬私人住宅,這些都是一般香港人買不起的豪宅;
其四是計劃歧視非原居民,政府為怕收地和補償丁權麻煩,刻意避開原居民的土地,令非原居民成為拆遷的主要受害者;
其五是發展壓倒保育,反對發展的村民要的不是賠償,而是繼續過鄉郊農耕的生活,政府拆村滅村,沒有具體的搬村復耕安排,是不尊重村民的選擇。
建制中人指出,規劃諮詢方案中公共房屋佔比只有43%,是因為2008年開始這個發展規劃時,政府政策是停建停售居屋,公共房屋只有出租公屋,每年建屋目標不過15,000個,所以私人住宅佔多數,如今新一屆政府已決定復建居屋,政府參考過昔日有居屋年代的新市鎮發展規劃,公屋加居屋一般佔到住宅總數的六至七成,私人住宅只有三分一左右,政府將按這傳統重訂公私營房屋比例,亦會考慮對部分區內私人住宅土地引入「港人港地」條款,藉此向外界表明新發展區主要任務是為了滿足香港居民的住屋需求。
至於為深港融合服務一事,建制中人指出,報章藉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研究,指政府打算在邊境新開發區讓內地居民免簽證入境購物,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已高調否認,但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鄰近邊境和河套區是事實,當中的商業及特殊工業設施也有可能引入一些深圳的高新科技企業,推動香港的6項優勢產業發展,但這主要是為了創造本地就業,如果要方便內地自由行旅客購物,避免尖沙嘴銅鑼灣等購物區被內地客迫爆,更佳選擇是在西部通道口岸或落馬洲口岸建設購物商場,沒理由選靠近文錦渡、沙頭角的新界東北,這些口岸人流太少了。
對於歧視非原居民及不尊重農耕生活,建制中人指出,政府會仔細聽取受影響村民的意見,有可能重劃部分發展藍圖,減少收地發展觸及的鄉村及耕地面積,將部分發展轉移至無人居住及非農耕用的土地上,當中相信會包括一些原居民擁有的土地,至於必須收回的農耕地,也會參照菜園村的先例,設法助村民覓地搬村復耕,估計受影響的農地面積大約20公頃,覓地搬遷應該不會太困難。
政壇中人指出,反對者的5點質疑本來不難回答,問題在於處理這個燙手山芋的問責局長是民望極低的陳茂波,跟處理國教科爭議的教育局長吳克儉不相伯仲,由陳茂波出來拆彈,效果是事倍功半,假如事態惡化,陳茂波可能變炮灰,就要由林鄭月娥和梁振英親自出馬,為東北發展護航。
紀曉風: 「好打得」變禮義廉成功爭取反水貨客
由「好打得」變成「好吹得」再化身成「乜都管」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原來最新的身份,是成為「禮義廉」的一員,特色之一就是最擅長「成功爭取」,她日前高調宣布「林六招」打擊水貨客後,昨天已急不及待向外宣布行動已見成效,又稱未來打擊會持之以恆,各部門會繼續不定期由源頭打擊,云云。
然而,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是,原來水貨客問題,乃係只要執法即能處理,為何問題長年累月都未有處 理?似乎林鄭「成功爭取」的同時,不經意揭示了原來執法部門疑似一直未有盡忠職守,但其實同一天前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才說,水貨客實是因為自由行而來,既然如此,早前高調表示爭取到擴大自由行一簽多行的特首梁振英,豈不成了水貨問題真正的罪魁禍首?
特區阿二視民意「無中生有」
那邊廂,特首梁振英常云「民生無小事」,對民情之體貼與關注,可謂用心良苦,雖然「講」同「做」,永遠都可以有兩套;這邊廂,把個人民望押注加入梁班子的林鄭月娥,經過度日如年的日子後,早前忍不住掉淚,卻似乎更改變了她看待民意的態度,昨天竟批評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有意見並擔心的市民,直指這些提出發展會帶來深港融合意見者是「無中生有」。
實情是,空穴來風,焉會無因?時為2009年12月,內地《南方都市報》報道,港府計劃在新界北區發展三個市鎮容納13萬人口,並設大型商場方便內地豪客可就近購物,透露有關消息者乃時任規劃署副署長、現規劃署署長梁焯輝,至於梁當時的上司是何許人?正是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也!此外,今年8月,被視為現任特首梁振英幕後智囊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提倡設立港深邊境免簽特區,並料五年內可上馬發展。如果林鄭月娥根據以上資料,仍認為憂慮深港融合是「無中生有」,恐怕她要先向梁振英探究清楚,再不然最基本還是先捫心自問好。
陳佐洱「溫馨提示」港人要「忘本」
港人面對「一國兩制」名存實亡,愈來愈是想當年,不少遊行中都能見到昔日的港英旗幟的蹤影,陳佐洱昨天在自己的新書發布會時,就指對此感到痛心,不明白為何要把外國的旗幟舉起來。然而,陳老恐怕搞錯了基本資料,首先那是香港本土的旗幟,並非外國旗,更非單單的「米字旗」,更何況,陳老不是香港人,或許因而不了解港英旗幟,乃是香港人不能抹去也不會否認的歷史,而港人不會忘本,就如不會因成為過英國殖民地而忘掉自己是中國人一般。
至於陳佐洱指英國管治香港150年,是從來沒有為香港着想,並把香港當成提款機,客觀事實,卻是帶來雙贏局面,最少英國為香港留下發展的良好基石,正是人權、自由、民主與法治,令香港成為國際都會,是中國與國際接軌的門口,跟口說為香港好並承諾「五十年不變」的,明顯有着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