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明報社評: 加強行政執法 控制水客亂象




上水火車站附近,長期被水貨客霸佔為散貨場,阻塞通道和衍生其他問題,擾亂了上水居民的生活,政府要認真處理。不過,現階段毋須把水貨客視為入境問題,只需對之加強行政管理——政府應該以行政手段加強執法,增加水貨客營運成本,即使未能令水貨客絕跡,也可以將他們納入規管,減輕上水居民生活所受的滋擾。

暫勿視為「入境問題」  加強管理水客減輕滋擾

北區鄰近羅湖口岸,成為水貨中轉站,並非始於今日,過去水貨客大多數是本港居民,數量不算多,對居民的影響沒有現在嚴重。約3年前實施「一簽多行」之後,深圳居民來港方便了,內地水貨客迅速增加,成為「螞蟻搬家」隊伍的主力,他們人數泷多,在內地網絡廣泛,市場信息靈敏,水貨生意較以港人為主力時鋪得更開,做得更大。現在,上水車站附近擠滿水貨客,他們在這裏交收,阻塞通道,居民往來甚為不便,而上水部分商號迎合水貨客,使居民有時買不到日用品,或區內物品售價被推高了,連居民到區內酒樓飲茶,也要與水貨客爭位等,因此,上水居民早有怨言。

上水車站的混亂情,近期變本加厲,當局未積極處理,致有網民在剛過去的周六和周日,發起「光復上水站」行動,一呼百應,參加者多達350人,其間發生居民與水貨客口角、水貨客被驅趕和肢體衝突等。雙方對抗情緒強烈,特別是有參與者連「蝗蟲」等氣話也衝口而出,還有人舉起「中國人滾回中國」的紙牌,這種港人與內地人互相踐踏的場面,使人十分難過。情說明這類矛盾,政府若無作為,民泷無以為助,只能訴諸民間自救時,矛盾就容易激化。所以,政府必須盡快採取行動紓緩問題。

有意見認為,水貨客並非旅客,政府應該與深圳協商,「懲罰」每日往來多次的水貨客,使他們一段時間內不能來港,但是內地人力充沛,一批人受限,另一批可以接替,所以,效果成疑;除非內地全面取消一簽多行,但這是兩地融合的倒退,而所釋出香港拒絕接待內地旅客的信息,對港負面影響很大。我們認為,不值得為了水貨客,影響到香港旅遊城市的聲譽;把問題局限在水貨客的一些特定情,應該可以找到適當應對之法。

政府依法辦事  增加營運水貨成本

特首梁振英透露會從水貨客來港運貨,由取貨到運輸等每一個環節和細節,政府都會研究,以確定有什麼可以做。這是一個適當方向,因為整個水貨營運程序,涉及許多方面,例如倉儲、包裝體積、街頭擺滿貨品等,都應該有公權力可介入之處,符合法規地壓縮營運水貨的空間。另外,政府還可以藉覑行政手段,增加營運水貨和水貨客的成本,包括時間成本,也遏止水貨客的數量和活動。

例如,水貨客拖覑大批貨品過關,海關人員可以要求他們逐樣貨品攤開接受檢查,令水貨客付出時間成本;另外,港鐵職員可嚴格執行水貨客拖拉貨品的體積和高度限制,若有不符合規定,就不讓他們乘搭港鐵。內地水貨客愈來愈猖獗,與他們向來好像「無王管」有一定關係,若政府嚴格按法規辦事,增加營運水貨和水貨客的成本,起碼可以遏止情再惡化下去,若情仍然不受控制,屆時才考慮用什麼方法限制水貨客來港,而又不會影響香港的旅遊業。

上水車站附近一帶被內地水貨客攻陷,是近期內地與本港融合所衍生矛盾的其中一樁,作為旅遊城市和購物天堂,香港理應廣納八方來客,大做生意,只是香港的設施,原本供700萬人之用,現在每年接待約4000萬名旅客,即平均每日超過10萬名旅客在港,使市民感受到生活空間被擠佔。

旅客多集中在鬧市,以本港市區的高度發展,很難開拓更大空間讓旅客活動,所以,透過規劃引導旅客到其他地區,是政府可以考慮的方向。

另外,政府對可能導致的矛盾,要高瞻遠矚,例如上水車站水貨中轉站已存在多年,上一屆政府未增加設施應對,及至現在矛盾爆發才急急「救火」。期望梁振英的「民生無小事」透過防微杜漸體現出來,善用區議會職能、調動各區民政處的積極性,作為政府的耳目,盡快掌握各區一些情和現象,及早消弭問題,可減少矛盾的滋生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