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陸以正: 敘利亞四面楚歌

依外交慣例而言,驅逐某一外國所派使節,位階僅比直接宣戰或斷絕邦交,稍低一級,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但就在中東時間上星期一,亦即五月廿九日,德 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與澳洲等西方領袖國家,同時宣布驅逐敘利亞派駐各該國家的大使。這樣的聯合行動,不但在外交史上少有前例, 在中東更是絕無僅有。

支持這項行動的還有聯合國特使安南(Kofi Annan)。此人在一九九七至二○○六年十年間曾任聯合國祕書長;二○○一年並曾獲諾貝爾和平獎。促使一位向以身段柔軟,不肯得罪人的國際公務員改採如此強硬態度的原因,是敘利亞軍隊對付反對小阿沙德總統(Bashar al-Assad,以下簡稱巴夏爾)、追求民主自由分子鎮壓手段的殘暴,草菅人命確實令人髮指。說穿了也沒什麼奇怪,阿沙德的父親Hafez al-Ashad(以下簡稱哈費茲)統治敘利亞廿九年,殺人如麻是從他手上開始的,中東國家早就見怪不怪了。

使外國觀察家真正感覺不可思議的,是巴夏爾年輕時,對政治絲毫不感興趣。他進入敘國首都的大馬士革大學時,讀的是醫科。畢業後一心只想做個眼科醫生,還去英國倫敦的聖瑪麗教學醫院所屬西區眼科診所,做過醫學院結業後的實習醫師,以救人為唯一職志。他自己說:他父親在世時的辦公室,他只進去過一次,也從來沒跟他老子談過一句與政治有關的話。

哈費茲一心培養的接班人是長子巴賽爾(Bassel al-Assad)。但一九九四年,巴賽爾在車禍中不幸喪生。哈費茲只好把巴夏爾召回,訓練他將來繼承總統職務。此後六年半中,老阿沙德一步一步,有條不 紊地培養巴夏爾的聲望。先讓他獲得軍方無條件的支持,然後使他在國內羽翼漸豐,最後再由哈費茲親自傳授他用人與駕御之術,可謂用心良苦。
     
這三大目標是怎麼達成的呢?一九九四年,巴夏爾先進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像坐直升機般,飛快升遷。不出五年,他已經官拜上校。為了培養人望,他以總統府顧問名義,主管一個新設的有似我國總政治部的單位,專門聽取民眾訴願,建立起鐵面無私,清正廉明的形象,逐步移除可能的競爭者,只剩下他一個人,獨自邁向總統之路。
     
敘利亞自認中東大國,其實土地面積與總人口數和台灣在伯仲之間。中東普遍的現象是國小民貧,它只在矮子群中,較為出類拔萃而已。它能稱雄 中東的關鍵,全賴與鄰近各國相較,敘利亞的軍事力量最為強大。它內部也有宗教派別摩擦的問題:雖然全人口中百分之七十四屬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 (Sunnis),也有百分之十二屬於阿拉威派((Alawis)。由於受歐洲影響,百分之十的人口信奉基督教。

鄰近敘利亞的黎巴嫩名為獨立共和國,其實早被敘利亞完全控制,等於附庸。為了替巴夏爾接班鋪路,哈費茲煞費苦心,先換掉副總統卡達穆 (Abdul Kaddam),然後再撤換內閣總理哈里里(Rafie Hariri)。最後把敘利亞駐黎巴嫩大使銜高級專員,有似黎國太上皇的卡拿安(Ghazi Kanaan)也換成效忠於哈費茲的噶察禮(Rustum Ghazali),天下歸於一統。

為什麼要費這麼大的事呢?一言以蔽之,為了分贓。在中東,做官撈錢是理所當然的事。阿拉伯文的「bakshish」,早已變成一個英文單 字,意思就是賄賂,或美其名為「小帳」。據說在一九九○年代,敘利亞每年即可從黎國搜刮二十億美元。其中半數以上款項,是經由黎巴嫩一家麥迪娜銀行 (al-Madina Bank)匯出的,約有四分之一都落入敘利亞大官的口袋。
     
巴夏爾的親戚中,他的兄弟瑪赫爾(Maher Assad)、姪女婿穆爾(Elias Murr)與噶察禮,都曾經分到過這些黑錢。因而敘利亞今日縱容軍方任意開槍射擊無辜的示威群眾,幾乎每天都要死亡幾十人,累積超過萬人。世人對敘利亞政 府,已經不寄任何希望了。
     
領頭譴責的美國政府,為何不派軍進入敘利亞,制止這場持續幾個月,仍無終止徵兆的大屠殺呢?原因很簡單:歐巴馬如今忙於選舉,還有五個月 美國人民就要投下神聖的一票。此時此刻如果派軍攻打敘利亞,除非兩三個月就能結束戰爭,萬一曠時費日,勢將影響他競選連任的得票率。
     
昨天的消息說,俄國總統普金突然飛到敘利亞。只要美俄兩國聯手,敘利亞的僵局可能忽然雨過天晴,世人正在迫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