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蔡子強: 面面俱圓將一事無成 —— 鐵娘子的不屑與告誡




如果要數英國戰後影響最深遠的是哪一位首相﹖答案不是邱吉爾,他雖然屢屢在20世紀最偉大英國首相之類的民調中佔先,而他也在195155年再次拜相,但其實當時他的政績卻乏善可陳,他對英國的貢獻,主要是於二次大戰帶領國家民族奮勇抗敵,在國運最風雨飄搖時,讓社稷不至於落入納粹魔掌。換句話,這不能算進戰後那一本帳。

艾德禮vs.戴卓爾夫人

過去一個多星期,因為戴卓爾夫人剛剛逝世,人們忙不迭悼念這位鐵娘子,在緬懷之情下,不少人都把她封作英國戰後影響最深遠的首相,但我卻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了另一位,那就是英國戰後的首位首相,工黨的艾德禮(Clement Attlee),事實上,在2010University of Leeds訪問106名英國政治和史學者的調中,艾德禮與戴卓爾夫人便分佔第一、二位,而在2004年同樣由University of Leeds所作的類似學者調查中,艾德禮同樣壓過鐵娘子,而且更是第一與第四之比。而恰巧這兩位風雲人物的功過,是要拿來一併討論才好理解的。

英國戰後百廢待興,但選民卻在1945年的大選放棄了雖是戰爭英雄、但卻嫌剛愎自用的邱吉爾。畢竟在艱苦的戰爭中,全國上下一個人都為國家民族作出了無私的奉獻,於是在戰後重建和休養生息時,講求的理應是和衷共濟,讓一個人都能分享成果,而工黨那一套權利義務共用共扛、同志間互信互愛的倫理,恰巧最能迎合時代的需求。

「戰後共識」(Post-war Consensus

在艾德禮的帶領下,社會建立了3點的共識,並作了相關改革,包括:

1. 維持穩定以及高水準的就業;

2. 福利主義國家,例如政府向失業和貧窮人士提供社會救濟,以及以政府補貼的全民保險為基礎,向全民提供免費醫療照顧;

3. 混合式經濟,在市場經濟之上,把大量與國計民生有關的企業國有化,如煤炭、石油、電力、鐵路、航空和鋼鐵。

3項可謂環環相扣,例如國企提供「鐵飯碗」,這是穩定和高水準就業的一大支柱,而除了高率以外,把大量企業和其盈利國有化,也是提供福利的一大財政來源。

在這樣的變革下,正如一位礦工領袖在1950年工黨大會上欣喜和樂觀的發言:「貧窮已經消滅,飢餓已經無所聞,病人都獲得照顧,老人都得到奉養。我們的下一代是在希望的土地上成長。」在艾德禮的領導下,社會的貧富懸殊大幅改善,英國邁向一個更為平等、和諧的社會。

雖然1951後政黨輪替,但正如曾在艾德禮任下擔任財相的Hugh Dalton1954:「人民十分滿意保守黨,因為充分就業、福利國家等等社會主義者的特性,保守黨都竊為私有了。」

這就是艾德禮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戰後共識」,或稱之為「社會民主共識」。此一共識在戰後獲得兩大黨廣泛認同了近30載。

共識之終結

但凡事有始必有終,有利必有弊,「戰後共識」的巨大代價,30年後暴露無遺。國營讓企業失卻效率和競爭力,福利主義讓政府負擔沉重,工會過分坐大讓政府和企業縛手縛腳。這些症候都在197879年的所謂「不滿之冬」(Winter of Discontent)來個總爆發。

為了避免進一刺激業已十分嚴重的通脹,執政工黨政府不得不把公營部門的加薪率控制在5%以下,這被工會視為破壞彼此間一直存在的「社會契約」,因而發動大規模罷工抗議,工黨政府因為公營部門發動此起彼落的罷工而疲於奔命,暈頭轉向。罷工引發停電、交通癱瘓、街道上垃圾堆積如山,甚至出現棺材無人落葬、醫院減收急症病人等場面,再加上這是16年來最嚴寒的一個冬天,不單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淒涼,亦令到經濟進一雪上加霜、奄奄一息。

時勢造英雄,就在這個「不滿之冬」後人心思變的時刻,戴卓爾夫人乘時而起,帶領保守黨在1979年的大選勝出。上台後,她緊抱「小政府」的方針,推行國企私有化、減以刺激投資、讓市場主導經濟、收緊貨幣供應、削減社會福利、把公共房屋出售給原先的租、打擊工會勢力,悍然結束實行了30年的「戰後共識」。

「我們都是戴卓爾主義者」

史家和學者更把其管治哲學稱之為「戴卓爾主義」,她是20世紀唯一一個以其名字冠上「主義」的首相,即使是邱吉爾也沒有這樣的殊榮,顯示其管治哲學影響深遠,到了之後的首相馬卓安、貝理雅、白高敦和卡梅倫,沒有一個敢明顯反其道而行。2002年,貝理雅的左右手、執政工黨政府重臣Peter Mandelson,更毫不忌諱的公然:「到了今天我們一個都是戴卓爾主義者了(We are all Thatcherites now)。」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艾德禮和戴卓爾夫人就是如此各領風騷,不單改造了自己的政黨,也影響了對手的政黨。

2012年,當鐵娘子在Hampshire出席一個晚宴時,被同場嘉賓問到什麼是她從政的最大成就時,她不無傲慢的:「貝理雅和新工黨。我們迫使對手改變了思維(Tony Blair and New Labour. We forced our opponents to change their minds)。」這與前面提到,半個世紀之前Hugh Dalton的一番話,不是相映成趣嗎

史往往就如鐘擺

如果大家把自己提升,從一定的史高度去看,便會看到史往往就如鐘擺,當政經局面去得太左時,民意就必然swing back,讓右派上場,反之亦然。你可能對鐵娘子打擊工會、削減福利等做法,恨之刺骨,但當左派和工會有風駛盡渎,不加節制時,已經為鐵娘子的上台鋪定路。反之,當資本主義和資本家肆無忌憚,巧取豪奪,賺盡一分一毫時,他們其實也是為左派的崛起掃平障礙。

從來不懼爭議

當然,戰後30年的共識,一定是盤根錯節,根深柢固,因此,鐵娘子從政生涯亦可謂烽煙不斷,火頭處處。早於1970年她當教育和科學大臣時,便試過因大幅削減教育資助,甚至取消對711孩子天免費供應牛奶的津貼,惹來群情洶湧,指摘她為「牛奶掠奪者」,甚至「反動的野蠻女人」、「偽的孤寒鬼」、「食人的魔鬼」等,一個自稱為「憤怒大隊」的組織揚言要綁架她,以致她家裏不得不配置了一隊警衛。到了她擔任首相後,當然更變本加厲,例如1984年當她要鐵腕關閉虧本的煤礦工場時,更惹來曠日持久的煤礦工人大罷工,甚至爆發嚴重騷動,警方共逮捕了高達11,300人,衝突造成9人喪生,其中3名是未成年的少年。

所以很多英國人與鐵娘子簡直苦大仇深,所以當她死後,不少英國人為此而慶祝,開派對,開香檳,上街狂歡,甚至把她的假人拿來問吊,以歌曲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來影射她並把歌曲力谷至流行榜第二位,「英式紳士風度」蕩然無存,甚至比起某些文化人口中所謂的中國人「小農DNA」更加不如。

但如果鐵娘子在天有靈知道,她必然會一句:「那又如何

近日,當希拉里被問及她對戴卓爾夫人的評價時,她覆述了後者的一句名言,那也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句:「如果你想讓自己討喜,面面圓,那你將要準備無時無刻妥協,最終一事無成(If you just set out to be liked, you will be prepared to compromise on anything at anytime, and would achieve nothing)。」

不求共識,只求信仰

正如戴卓爾夫人自己:「我不是一個謀求共識的政治家,而是一個有信仰的政治家(I am not a consensus politician. I'm a conviction politician)。」

她不怕惹起爭議,更不理別人批評,她:「我愛爭論,我愛辯論,我不期望別人只是坐在這裏來同意我——畢竟這並不是他們的工作(I love argument. I love debate. I don't expect anyone just to sit there and agree with me——that's not their job)。」

在《鐵娘子》(The Iron Lady)一片中,也有兩句金句,雖然不是真的由戴卓爾夫人親口所,但卻深得其神韻,我相信若然她得悉,也會含笑而終。

「我們要堅守原則,否則我們將連立足之地也失去。」

We will stand on principle or we will not stand at all.

「小心你的想法,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言語;小心你的言語,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行為;小心你的行為,因為它會變成你的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會變成你的個性;小心你的個性,因為它會變成你的命運﹗我們就是由自己的想法所成就。」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做醜人」比起「做好人」難

戴卓爾夫人是不是英國戰後最影響深遠的一位首相,或許有一定的爭議,畢竟正如前面提到,英國還有一位艾德禮,但如果的是英國戰後最果斷和最不妥協的一位首相,她一定當之無愧。當年艾德禮是順勢「做好人」,我相信當時反對他如此做的人並不多,但是鐵娘子當年卻是「做醜人」,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再如其前任般小修小補,而是大刀闊斧扭轉一個局面。

有關她的功過,縱使昨天已經蓋棺,但終究仍然難以論定,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她是英國人的最愛,同時也是最恨。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