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香港反「蝗禍」,聲討自由行大陸人的粗野行為,但為時已晚,香港人業因早種,禍福自招。
除了高官,學院的一些「學者」,當初姑息縱容,要負很大責任─還記不記得,香港有許多「學者」說:大陸人的吐痰、打尖、隨街蹲踎,只是不同的「文化」?既然「文化多元」,香港人不該「歧視」,反而要「包容」?
這些十足的偽學者,在西方讀了一個學位,回來香港,誤導蒼生,這一科,叫「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系,在牛津劍橋是沒有的。英國一些以左派激進著名的學院,像倫敦大學的金匠學院( Goldsmiths College),以文化研究系著稱。
為什麼傳統的大學沒有?因為一國的文化,是很深奧的事,往往要窮一生精力,方略得堂奧。例如,要透澈了解英國文化,必須精讀聖經、莎劇、羅馬帝國史,還要旁觸拉丁文、十八世紀思想史、維多利亞時代工業史、邱吉爾、英國貴族生活、工會運動;還要懂板球、騎術,一點點高爾夫,這一切,沒有三十年浸淫功夫,不可以說「文化」。
知一國文化,尚且如此,何況文化研究,讀的是西方與世界的文化比較,扯上中國三千年,還有阿拉伯世界,這就更大工程了:中西文化比較,誰有資格呢?博識如民國錢鍾書,一卷「管錐篇」,也只蜻蜓點水比較了中國和歐洲的「文學」而已,離文化比較,還有很遠。
文化不是不可研究,而是要有非常博大紥實的學問基礎,遠瞻洞見的王者眼光,「文化研究系」開在十八九歲的年齡,缺乏根基,學一點皮毛,只有把這科,引向「種族平等」的社會學範疇。
西方的社會學,是人權平等的思想領土,所以:新畿內亞的食人族,是不同的「文化」,你不要歧視呀。非洲小女孩四五歲就要行割禮,勿可視之為野蠻呀。不要假設「我們」白人文明優越,「他們」非洲第三世界,殺人放火,種族清洗,有他們的歷史傳統呀。
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文化研究,引證了此一真理。大陸遊客的喧譁、吐痰、打尖,好,行將自駕行了,鄰近地區的汽車,橫衝直撞,空氣污染,好極了,不也是「文化隔閡」嗎?
文化隔閡,是要「包容」的,香港的半桶水學者開了口,特區不學無術的高官附和,現在,香港的網民起來了,他們代表的是常識,不必學識,一起對「文化包容」這個偽學術詞彙,豎起了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