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蘇鑰機﹕社交媒體成為第四影響勢力



上月筆者在本報撰文〈媒體分眾的世代鴻溝〉,指出不同年齡層及教育程度的市民對不同媒體各有偏好,形成很多分眾。在現今世代,媒體的重要性愈 來愈高,特別是新媒體的影響力更大,本文以社交媒體和網上媒體為分析焦點,看其使用者的一些特徵和他們對佔領運動的看法。

本文所用的資料,源於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1511日進行的政改民意調查,其中問及市民的傳媒使用習慣,及政改的各方面意見。我按照受訪者 的新媒體使用行為分類,把他們分為:(一)只用社交媒體(主要是facebook);(二)兼用社交媒體及網上媒體;(三)只用網上媒體(如Yahoo D100);(四)兩者都不用。當然上述4類人都會同時使用傳統媒體,如報紙、電台和電視等。



4類人士有何特徵?附表列出他們的年齡、教育、職業及政治取向的細項,但沒有列出性別,因後者不是顯著的影響因素。

只用社媒的人佔整體樣本的15%,年齡主要是1539歲。近六成有大專教育程度,很多是學生或專業人士,近半數傾向支持泛民主派。

兼用社媒及網媒的人只佔樣本的4%,他們的特徵和只用社媒的人很接近,都是較為年輕,有專上學歷和專業背景,及傾向泛民主派。稍有不同的是,這個類別略多2539歲的人,教育程度更高,也有較多高級行政人員或來自文職、服務和銷售行業。

只用網媒的人佔整體樣本的14%,年齡較多屬2559歲,特別是4059歲組別。他們過半數具大專程度,較多專業人士,政治傾向稍多屬於泛民主派或中間派。

社媒和網媒均不用的人佔整體樣本的67%,他們年齡稍大,60歲或以上者的比例高於該年齡組別的總體平均數。這個群組的人學歷偏低,較少專業人士和學生,較多退休者,自稱沒有政治取向者略多,支持泛民者較少。

使用社媒人士對傳統媒體的使用也和其他人不同。只用社媒者明顯多看《蘋果日報》,但較少看無綫新聞和《東方日報》,而且完全沒有看亞視新聞和《頭條日報》,也沒有收聽香港電台和商業電台。

只用社媒者和兼用社媒及網媒者的特徵相近,可以歸納為一大類,以區分於只用網媒者和兩類新媒體都不用者。這三大類的人對佔領運動有何看法?附表列出他們對7個相關議題的正反意見比例。

有使用社媒人士明顯傾向支持佔領運動,他們雖然有較多人認為應該撤離佔領現場,但比例仍未過半,與總體的六成七比較仍屬偏低。他們不滿政府在事件中的表 現,認為警方的處理不恰當,反對通過原來的及經改良的普選方案,對香港發展前景感到悲觀。只用網媒人士的意見和整體市民的看法接近,他們略為不滿政府和警 方的表現,對普選方案也較多持反對態度,但較多願意接受經修改的方案,並對香港前景稍感悲觀。社媒和網媒都不用的人較傾向不支持佔領運動,認為佔領者應全 面撤離,對政府及警方的不滿程度較低。

香港社會的重要課題

現時的傳媒和科技環境下,對於一些社會政治議題,社交媒體是繼年齡、教育、政治取向之外的另一主要影響因素,可以說社交媒體成為了第四種勢力。以前傳播只 是個中間因素,僅屬眾多「自變項」之一;現時以新媒體為推動力的傳播行為,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細看今次調查的資料,在佔領運動中影響最大的「自變 項」是年齡,其次是政治取向,第三是社交媒體,第四才是教育程度。

社交媒體催生了在新世代的新人類,社媒使用者多屬年輕、高學歷、具科技能力和批判思維、喜歡溝通傳播等特徵。現時他們佔人口的兩成,相信此比例將會愈來愈 高,而他們和在「舊世界」中使用傳統媒體的人,會有更大鴻溝。如何增加對這個群體的認識,促進彼此間的溝通,減少差異和矛盾,是當前香港社會的一個重要課 題。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