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

蕭少滔: 滬港通所反映的思想盲點



主觀願望是否良好,與客觀後果不一定有關係,還要看手段和技術。不過在一個「資訊扭曲」的環境之下,要做正確決定,其實又只是一場賭博而已。

中國的所謂「金融改革」,還不知要再走多少冤枉路。所謂「萬眾期待」的滬港通,昨天一開鑼就出現「反高潮」,港股額度全日只用了17%! 結果恒指倒跌;而A股反而冷門跑出,賣個滿堂紅,不到中午就額度用光!

其實這幾天只要打上「滬港通」的標題,文章就自然會被 click 爆,之不過有多少只是找炒股貼士而「誤入」、有幾多才是想看逆耳忠言冷靜思考市場運作之道,也又真是講不清也。

先前我寫的文章,也講出了滬港通的若干「技術死穴」。而劈頭第一樣就是「稅制不清楚」,結果李克強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暫免」算數! 於是乎昨日滬港通開鑼第一波,竟然非常「反高潮」地、熱錢是一窩蜂地擁去買A 股,真的不知是好氣還是好笑。

試想想:中國人在國內買A股,若然賺了錢,要「抽」起「所得稅」20%、而境外機構投資者有10%預提稅要求(雖然QFII 稅負全部都只是「撥備」),而使用QFII也要支付「額度費」;但現在居然只要將買賣轉到滬港通戶口進行,「出口轉內銷」,立即就變成免稅! 這樣「谷」起A股成交額,倒不如一刀切把A股的炒股所得稅廢除了就算,更加直接了當嘛! 何必搞個大龍鳳,將自己技術不濟的事實、老屈成是「惠港政策」?

至於是否國內大戶真的不喜歡買港股? 這個又是天大的笑話也。

實情是,國內大戶要買港股,早就不必經過滬港通。而這個市場研究,其實早就已經刊出,還要是香港監管機構自己做的噢! 查2014年到年中的時候,在港持有「資產管理」牌照的機構,在數量上已超過持有「證券交易」的牌照,換言之,香港的「代理人市場」角色早已非常明顯,這 些都不是散戶能玩得來的生意。而據調查,一般國內大戶在香港開戶口,金額平均500萬港元。所謂50萬港元的門檻,對國內散戶來說是太高,因此興趣不大, 而有能力的大戶也早已遷港,再通過網上交易就已經完全沒有操作障礙,因此也沒有需要大費周章再拐個彎經國內的券商來買港股。
再者,正所謂「山高皇帝遠」,能在香港買股票的,除非國稅局有本事連海外公司或者海外帳戶都查得出來,否則大戶同樣省卻了國內的20%所得稅負擔!反正香港沒有這個稅種嘛,根本無需要提供稅務資料噢。這一點,國內的券商幫得上忙嗎?

至於真正「敢於先吃螃蟹」的國內散戶,還要面對另一重挑戰,而今早【信報】也爆了出來1: 滬港通是「閉環系統」,內地股民入場時,要用人民幣買港股,但離場時,必須把港元的股票換回人民幣結算。因此國內股民要買港股,必須同時面對匯兌風險,不 能轉換成其他貨幣資產對沖。而居然有銀行和券商開出的港元外匯買賣差價達到5%!因此股民隨時「賺埋都唔夠蝕匯水」,這種「搶錢」的交易安排,又可以說服 到多少人入市? 因此「竟然」還有17%的額度用量,算是奇蹟的了!受惠的原來也只是食水深的國內券商和銀行而已,又關香港什麼事?

因此滬港通所謂的「倒迫改革」,只是即時革了QFII 的命,根本沒有觸及監管、審批和內幕炒賣等等死症、也並不便利國內股民買港股。唯一有可能受惠的,就是通過「損己」的稅務豁免來完成而已!

假如「加速人民幣回流」就已經是最大或者唯一的政策目的,那就更加搞笑,倒不如一了百了、學香港一樣「免」掉炒股賺錢要交稅就是,又何必拐個大彎、把自己要攬水泡的事實,老作成是對香港的額外施捨?

這種「額外施捨」的假象其實真正能「倒迫」成功的,就只有「進一步加劇中港矛盾」。李克強當然未必有這個立心,但馬屁王就自然會「拿住雞毛當利箭、三分顏色上大紅」。例如【環球時報】就拿這個落差來大造文章,居然算到「佔中」的頭上去! 謂「中央政府無法把送上門的飯餵到香港的嘴裏」!

這是否算是把香港當作「大種乞兒」來批鬥?

其實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檢視滬港通,都是中國利用香港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工具,誰靠誰? 這是再明顯不過。而查實香港作為中介,憑自己的辛勞來賺一點中介費用也不為過份。但滬港通的安排其實只能用「亂搞一通」來形容,但竟然在政策出了技術問題 的時候,有人反過來含血噴人,指責香港是「大種乞兒」? 這就有點過份了吧。
或者可以這樣回敬:大種乞兒極其量只算不思進取,但香港絕對不是;而論立心,又總比推卸搪塞、含血噴人要文明得多。

見高天佑專欄【滬港通反高潮因大原因】信報2014年11月18日P.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