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

添馬男: 厭共情緒




香港人對雅安地震反應冷靜,網絡上不少人表態不再捐錢,原因並非對災民欠同情,而係近幾年生一種「厭共」情緒,而呢種討厭共黨心態,既與汶川地震及京奧之後,地用維穩機器,打壓維權人士,迫害國民有關,亦與地強國暴富炫富、特權階級坐大有關。網民表示內地「有錢維穩,錢救災 」,表達好多年輕人心聲。

八十年代香港有所謂抗共、拒共意識,但抗共拒共與厭共係有分別。五、六十年代內地陷入毛澤東發起的政治動亂之中,土改肅反,香港人總有親朋戚友死於跪玻璃,大躍進表面話天災,實質係人禍,香港人總有認識的同村兄弟為保命逃亡香港,文革十年動亂,更引發大規模逃港潮。香港人抗共反共,有史原因,香港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對共黨管治不滿,當日捨命逃港人士,託庇於英人殖民地。當日抗共反共,係反對毛澤東鼓吹盲目跑進入共社會,挑起人民矛盾互鬥,令全國陷入動亂、饑荒。

維穩不擇手段 傷透港人心

但今日共黨已不再追求烏托邦社會主義,九十年代鄧小平南巡後,共黨已走上官僚資本主義之路,市場改革釋放出龐大生力,共黨利用城差異、籍制度,將農民變成龐大廉價勞工,2.6 億民工,教育、醫療、福利被國家戶口政策削,民工創造了官方輿論吹的「中國模式」,實質是全國變了血汗工廠,共黨借「中國模式」宣傳自己係無私、進、團結的執政集團,實質連剛卸任的總理家族,也被指貪,而這種貪腐,已變成一種制度化行為,權貴配偶子女出任超級上市國企高層,太子黨家族紛紛成立私募基金,逐步蛻變成蘇共解體初期所形成的寡頭利益集團,而數量上則比俄國更龐大。
舊年官方公佈反映貧富差距之堅尼系數0.47,被內地輿論學者質疑造假,學者研究指應為 0.61,世銀則估計 0.5 以上,中國內地貧富懸殊屬世界前列,超英趕美,比資本主義美國更嚴重。農村鎮居民生活質素遠低於大城市,而地震打擊最大就係農村鎮,基建投資落入國企官僚利益集團口袋,地方管治水平低,貪嚴重。而香港人平時則見到大批富裕階層消費,紅二代在港任高層,京官滿口歪理及兩地融合引發資源爭奪,兩種感覺差異太大。一窮二白時,香港人抗共反共,但對內地人民係有同情心,但𠵱家強國崛起、財大氣粗,厭共情緒反而更普遍。
汶川大地震後,共黨以無所不用維穩手段,對付追貪腐及害人豆腐渣工程,傷透了曾付出真感情的香港人心,為維護共黨利益集團,恐懼追豆腐渣激發民憤,誣陷譚作人、毆打艾未未,將上訪者判勞教,在勞教所受虐待。腐敗利益集團瓜分了龐大重建工程利益,香港人之熱情填飽了發災難財之承包工程之國企、地方貪官。

香港人對共黨管治方式,社會制度,政策不公義的厭惡,已到了史高峯。共黨領導仍用汶川模式,號召民族主義,配合傳媒突出領導為民請命一套,由於失去道德感召力,相信在香港已沒有市場。香港人一如以往,仍有同胞之愛,但唔會再輕言捐獻賑災,梁振英及與共黨維穩系統有關的政客、商人、社團、傳媒、藝人,你們自己要捐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