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

明報社評: 斷症勿靠手掌撞腦袋 佔領緣由應客觀調查




佔領運動仍然未知何時、以什麼方式結 束,不少人已經為今次事件斷症,並開出藥方,即使側重點不同,都一致認定與青年人有關。青年人不滿現狀,是導致今次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過青年人具體不 滿什麼、對社會有什麼欲求,是否讓他們較容易置業就滿足了?現在對佔領斷症和處方的人士,不知道對「青年問題」有多深入研究與認知?按目前情况,若無系統 客觀全面檢視運動成因,深挖青年人角色和作用的底蘊,則難免令人擔憂斷症錯誤,有應對政策措施失焦的結果。

青年人不滿現狀實質
經濟因素不足以消解

佔領運動斷症,特首梁振英認為青年人不滿樓價高和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過去10多年來,政府的青年工作做得不夠,未來在諮詢架構將吸納更多青年人參與,並 加強向青年人推廣《基本法》,他表示明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會提出加強青年工作的具體政策措施。被視為「梁粉」的個別人士,則提出調整政府的建屋計劃, 增加居屋比例,建議未來10年由8萬個增至10萬個單位。前任特首董建華亦表示知道學生擔心向上流動、置業難等問題,他籌組的智庫會優先研究這些項目。教 育方面,有團體和政黨認為要調整通識教育內容,提出中國歷史須列為必修科目,以加強學生對民族與國家的認同等。

這些斷症和處方,分屬物質和 非物質層面。本港樓價之高,脫離了一般打工仔的負擔能力,增加更多房屋供應紓緩置業難,對紓解部分青年人的不滿有積極作用。同樣地,透過修讀中國歷史、學 習基本法,可以強化年輕人對民族、文化和國家的認同。不過,即使推動了這些工作,只涉及青年人對現狀不滿的一部分,他們的心思和關注,絕不僅於此。

說物質層面。現在的青年人,是歷來生長在物質較富裕的一代,即使綜援家庭的孩子,他們獲得的支援,其父執輩都難以比擬。這一代青年人,可以說「毋須憂柴憂 米」,不急於掙錢養家和改善家庭生活。因此,對於相當一部分青年人,物質和經濟並非首要目標。今日是佔領運動第40日,雖云佔領人數有減少,但是留守者的 意志仍然強烈,一定程度反映這種情况。

至於非物質層面,最近幾年青年人在一些抗爭行動的表現,其實已經顯露出來。由保衛維港開始,保衛天星 碼頭、反高鐵、菜園村抗爭,到反對國民教育科、反對新界東北前期工程撥款,這些大小抗爭,青年人都是主力,規模大小不一,但是都傳遞着一個信息:就是他們 與上一代相比,顯得更少計算,抗爭手法愈趨激越。還有一點,就是年輕人在爭取保留集體回憶,強度與熱度絕不輸給上一輩,對香港這片彈丸之地的認同,年輕一 代的執著甚至超乎想像(例如保衛天星碼頭一役)。今次佔領運動,一些人對於「抗命不認命」、尋求「自主」等口號,可能視為離經叛道,但是回顧檢視,會發現 與幾年來抗爭事態、方式等的轉變,存在一定脈絡,即是早有預告,並非突然從石頭爆出來的事物。

佔中的原意是一場覺醒運動,目的為喚醒市民以 公民抗命方式,用和平理性非暴力方法,爭取民主普選。現在的佔領運動已經偏離佔中原旨,目的已非喚醒市民那麼簡單,學聯的訴求是要改變現行的政治制度。學 生有理想、有熱情、無利益、少計較,只是學生欲求之難以掌握和理解,於此也顯現出來。

全面調查佔領運動
逐步解決沉積問題

去,有社會人士以青年人桀驁不馴,建議多辦音樂會等大運動量活動,讓青年人有機會發泄,認為這樣就可以減低他們對社會的衝擊。今次佔領運動,沒有人提出辦 活動以麻醉青年人的想法,算是一個進步。不過,現在提出的物質論和思想馴化等構思,究竟是否切合實際,為何認為這樣就能夠解決問題,特別是為何未來10 增加供應2萬個居屋單位,就足以紓緩青年人置業難的問題;這些藥方,看不到有足夠論證和實質數據支持。

1960年代天星加價暴動之後,港英 殖民地政府全面調查事件因由,得出結論包括青年人缺乏歸屬感,政府對華人的傲慢,貧富懸殊和教育供求落差,居住環境擁擠和欠缺公共空間等。港英隨後對症下 藥,規劃房屋建設、增加學額,推行社區建設,強化以行政吸納政治的諮詢制度等,為香港的長期穩定、經濟繁榮打下了基礎。

佔領運動是近50 以來,香港最嚴重的社會抗爭行動,是深層次問題的總爆發,青年人擔當重要角色。不過,他們只是整件事的其中一幅重要板塊,事件的深層緣由,絕非目前手掌撞 腦袋而斷出的症狀和解決辦法足以應對。政府應該組織調查委員會,全面調查佔領運動的種種切切、各方各面,然後制訂良方善策,逐步、徹底解決沉積的問題。中 央也不宜偏信今次佔領運動,都因為外部勢力干擾和破壞所致,應該責成特區政府做全面調查,然後共同面對,為香港的長治久安,切實找出病因和正確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