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生活在這裏的一個小人物來說,回歸前後香港的最大變化,是從一個流動的社會變成停滯的社會。不管是洋人給他機會也罷,是自己奮鬥取得成功也罷,社會基本提供了機會的平等,人們經過努力總可以積累一點保障生活的資產。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也有向下沉淪的誘惑。回歸後的發展,使人對向上流動不斷有挫折感。如果在政治特權之下,富二代、富三代和窮二代、窮三代永續延綿,處身這社會的人也就沒有了指望。
無根的阿泉,經歷一切變故最後的選擇是:不要做一個為家人製造地獄的人,他回歸到尋求家庭親情的心靈平靜。但更根本的,不是應找回我們有權決定自己命運的根嗎?
黃艷: 《浮城》導演嚴浩:可以做的,我都做了
香港新浪潮導演之一的嚴浩,執導作品不算多,但齣齣經典。1985年憑《似水流年》摘下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等6項大獎,之後又憑《滾滾紅塵》橫掃台灣金馬獎8項大獎。上一齣作品是04年的《抹茶之戀味》,今年挾《浮城》回歸,嚴浩說:「拍電影,題材不容易找,又因為我是一個創作人,不是運作人,所以事情運作起來很慢。」
![]() |
郭富城和楊采妮在新戲中扮演漁民夫妻,後來城城事業有成,但和劉心悠關係曖昧,失聰的采妮飽受煎熬。 |
《浮城》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擁有中英血統的漁民布華泉在殖民時期的奮鬥故事。嚴浩找來郭富城演布華泉,楊采妮飾演其妻子。「我要找一些明白生活的演員,他們在做人方面比較成熟,也很有生活經驗,非常適合角色。」
上次《抹茶之戀味》叫好不叫座,今次有城城護航,嚴浩一點也不擔心票房。「票房的壓力是永遠存在的,但我遇到的壓力,所有電影工作者都會遇到,這樣看來,就沒有壓力了。就好像,有一天起床,你發現沒有了空氣,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沒有空氣大家都不行了,有甚麼辦法?我能做的已經做到了最好,可以做的也都做了,其他的,只能坦然面對。」
愛國,沒有選擇
票房,嚴浩可以坦然面對,並置諸度外,但愛國情懷,他要在電影裏一再凸顯。從《似水流年》到《滾滾紅塵》,再到今天的《浮城》,時代在變,那種情懷卻一直沒變。「愛國是沒有選擇的,一個人應該愛他的國家。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國家、一個制度是完美的,但人要學會站在國家的立場去理解問題。我們那個年代,愛國是很危險的,因為愛國就是左派,左派就是共產黨,就會被抓。現在不同了,現在你說愛國可以很發達。」他呵呵地笑了。
嚴浩愛國,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關係。「爸爸參加過抗日戰爭,來到香港後,他在《新晚報》做總編輯,我則在香島中學讀書。」受父親影響,嚴浩從小就喜歡寫文章,中學已開始發表小說及雜文。1975年,他從英國留學歸來後加入無線做編劇及編導,之後轉投電影圈。
養生,為了自救
編劇出身,導演成名,不過,嚴浩近年為人熟知的不是影視作品,而是他的養生偏方。「我從小很多病,加上爸爸很早就因為疲勞過度去世,這些讓我對養生產生了興趣。後來看《黃帝內經》,我覺得它完全不像醫書,反而像是在講人體的故事,慢慢地,我對養生愈來愈感興趣。」多年來,嚴浩搜集民間食療偏方自救,效果斐然,今年60歲的他面色紅潤,皺紋不多,精神奕奕。
幾年前,因忙於撰寫《浮城》劇本,他無暇尋找素材寫專欄,遂決定在專欄中公開自己最熟悉的偏方。去年,他將專欄文章結集成書,該書至今都雄踞香港的暢銷書榜。「我所做的事情既不是中醫,也不是西醫,而是填補了兩者的空白。這些偏方民間本來就有,只
是大家不重視,我收集起來可以幫到人,你說多好。」自救又能救人當然好,不過,嚴浩說,他最喜歡做的事情還是拍戲。
嚴浩:《浮城》電影書出版
18號電影《浮城》就上映了,但是全香港還是看不到多少宣傳,到底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都不知道,大陸也是18號上映,據說全國已經有一百多家媒體報道了這個消息,但我還是甚麼都看不到……
導演的神經質看出來了嗎?沒有劇本的時候緊張想不到劇本,有劇本的時候緊張找不到資金,有資金的時候緊張找不到演員,有演員的時候緊張找不到好的工作人員,終於開工了,又緊張超支、超時,拍完了,又緊張不夠錢做後期,到成片了,又緊張上畫的檔期不好,檔期有了,又緊張宣傳不夠。現在,我就在這個階段中,擔心宣傳不夠。電影的好我反而不懷疑,這是從影以來第一次充滿信心面對觀眾。
電影沒有上畫,但《浮城》電影書已經由「明窗」出版社出版了!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在拍戲的時候堅持每天寫一篇文章,把拍戲現場發生的插曲,導演與演員、與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細節,我自己對電影語言的理解都第一時間記錄在文章中,現在重溫當日的境況,還能聞到字裏行間中的現場火藥味。鮑起靜接到這本書的時候愛不釋手,她說,很少電影在拍完以後能出一本書,這是真的,《桃姐》出過一本,再往上就好像記不清了。《浮城》電影還有劇照。美中不足的,是我的文字太毛糙了,寫的時候太趕,出書以前也沒有時間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