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

黎廣德﹕強拆政府山一錯再錯



在曾蔭權政府落任前兩星期,發展局長林鄭月娥趕覑發表處理政府山的「最終方案」(Final Solution)。朋友間的電郵馬上瘋傳:這是否影射希特勒在形勢失利時,下令秘密滅絕猶太人的黑色幽默?

林鄭月娥宣布方案後,不管是內容或時序,無不令關心文物保育或城市規劃的專業人士嘩然。不少人懾於她快將升任司長,在公開場合不願多談,但私下無不憂心忡忡:今年7月後還剩下多少規章制度?特區是否加快向標榜「以法治國」的內地人治模式看齊?

林鄭月娥的聰明之處,是每走一步都可以避開制度監管,還找到似是而非的理由「回應市民訴求」。

2010年底,林鄭月娥首推政府山「又賣又拆」的建議,理據無非只得兩個:為庫房增加收入和增加甲級寫字樓供應。第一個「創收」理由,在去年庫房錄得大超預算的700億元盈餘後,已經不堪再提;第二個理由同樣尷尬:政府被發現在中環有5幅可供發展的地皮,再加上海濱新填地,共可建逾300萬平方呎的寫字樓。

利益輸送 惹人質疑

理據空洞卻又堅持賣山,市民自然有地產霸權、利益輸送的質疑。林鄭月娥的「最終方案」是政府保留土地擁有權,改用「建造、營運及移交」(BOT)的公私營伙伴方式進行西座重建,把30年的使用權和營運收益交給地產商。

驟眼看來,這比賣地進步,因為政府至少保留土地業權。可是林鄭月娥主理地政多年,必定清楚知道,除了中區聖約翰座堂,全港土地的業權均歸特區政府擁有,所有賣地都是出售使用權,分別只是一般地契在2047年到期,而BOT則到2043年終止,相差4年而已。既然BOT或賣地都是向地產商輸送利益,這一番折騰,對誰有好處?

由於BOT招標採用「雙信封」制,由政府委任的評審員考慮所謂「質素及技術」評分,有更多主觀成分。這對於有相連地盤或深懂得投其所好的地產商大有好處,因為毋須出最高價便可成事,吃虧的只是市民。鑑於評標過程保密,不管誰中標,政府都可以引用評分高低,搪塞公眾質疑。

BOT對林鄭月娥的好處更大,因為地產商出資重建,政府毋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令公眾無法監管。重建後除了公共空間和約一成樓面面積交還政府外,整個項目交由地產商管理,自然像領匯一樣「無王管」。

理據薄弱 逃避監管

面對社會上「還山於民」的訴求,「最終方案」的另一「讓步」,是放棄將土地用途由「政府、機構及社區」地帶改劃作商業用地。這是發展局「鑽空子」的手段,因為將來32層高廈的七成樓面,仍然是商用寫字樓,但發展局選擇保留「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方便城規會利用簡易程序批准商用寫字樓存在,卻毋須改變土地用途,避開城規會審議和公眾諮詢(按照城規條例第12條),使市民難以挑戰政府薄弱的理據。

最令人咋舌的一幕,是林鄭月娥在簡介會上,被記者質疑為何搶在古諮會開會前公布最終方案,她說為了「掃除政治障礙」。關心政府山的團體無權無勢,只能向古諮會委員提交資料,頂多通過媒體表達訴求。事實上,很多珍貴的文物史料,全因熱心市民努力不懈,才在過去一年公之於世〈註一〉。政府不但不感激公眾人士的義務貢獻,反而認定他們是必須掃除的「政治障礙」,特區官員還有半點公道之心嗎?

林鄭月娥搶閘公布的客觀效果,既違背古物及古蹟條例的精神〈註二〉,更是公然向古諮會委員施壓,使他們「兩面不是人」:本應是專業判斷的投票變成是否支持林鄭月娥的政治表態。這種手段使古諮會的威信蕩然無存,更摧眦了政府幾十年來建立的諮詢制度。本來中區政府合署建築群整體已經評定為一級文物,但偏偏要搞精神分裂,分座評級。結果西座是一級與二級各得8票,主席陳智思在投票結束宣布結果後才補加一票,宣稱西座就是二級。陳智思和部分委員相繼辭職,成為林鄭月娥的代罪羔羊。

國際輿論 不屑一顧

林鄭月娥不僅視立法會、城規會、古諮會和公民團體如無物,更對國際知名的保育專家不屑一顧。三大國際組織,包括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專家意見的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20世紀文物科學委員會、國際建築師聯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及國際現代運動建築遺址協會(Docomomo International)致函特首曾蔭權,表示特區拆卸西座的方案,將會令中國政府違背對保育古蹟的國際承諾,並罕有地向全球發出「文物警示」〈註三〉。

林鄭月娥的反應是指民間團體向國際組織提供的資料「斷章取義」,完全抹殺了國際組織早已在函件中表明,他們是仔細審視所有政府的公開文件和顧問報告(包括政府最新在67日公布的文物影響評估),和進行實地考察後才認定「西座是建築群中最精緻的元素,反映出社群與政府接軌的設計概念及建築細節」。一位從未受過文化保育專業訓練的特區官員,居然三言兩語便把國際專家的集體意見掃地出門,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古今中外,獨裁者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自信「永遠正確」,第二是「視制度如糞土」。據悉,「最終方案」還未有經過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審批,堪稱「一言堂」的顛峰之作。候任特首梁振英表態支持林鄭月娥的處理手法,他是否刻意利用西座的去留,測試香港人忍耐獨裁管治的底線?七一遊行的人數,也許是最佳答案。

註一:例如:時任港英政府工務司鄔勵德及中區政府合署建築師John Aitken 提供的資料,均由關注組成員蒐集得來,詳見www.governmenthill.org

註二:古物及古蹟條例第18條訂明:「委員會可就任何與古物、暫定古蹟或古蹟有關的事宜……向主管當局提供意見。」行政機關在古諮會未提供意見前作出決定,顯然使古諮會喪失法例賦予的功能。

註三:政府山的「文物警示」是ICOMOS首個針對中國項目而發出,亦是全球第二個,詳見http://icomos-isc20c.org/id3.html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政策研究召集人

 
古諮會3員隨陳智思辭職  同意政府搶閘公布西座方案 捱轟「始料不及」

【明報專訊】政府山西座評級引發爭議急速演變成政治風波,在上周評級投票中把西座評為二級的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昨正式宣布辭職,不接受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挽留,同時觸發22名委員中的3人,包括港大教授李浩然、嶺大教授劉智鵬及資深規劃師林筱魯一同辭職,以示共同進退。有辭職委員對事件政治化感意興闌珊;陳智思稱,林鄭月娥在古諮會開會前「搶閘」公布清拆西座新方案,令外界以為古諮會與政府「打龍通」,令他始料不及。


一直反對清拆西座的政府山關注組則認為,今次風波源自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強推清拆西座方案,粗暴干預古諮會工作,導致整個文物保育制度崩潰(見另稿)。

林鄭斥保育團體指控非理性

林鄭月娥昨晚發表聲明,對陳智思辭職感到十分可惜,希望他再考慮留任。她不點名批評部分保育團體,若不滿意古諮會的投票取向便向主席和委員作不理性的指控及批評,會令討論變得非理性,長遠恐怕對文物保育具熱誠及專業人士卻步,使政府和公眾無法參考他們的意見,對此「深感不安」。

古諮會上周四開會表決政府山西座建議評級,主席陳智思在建議評為一級及二級相同票數下,投下關鍵一票,表決把西座評為二級,被指為政府拆卸西座開綠燈。

陳智思投票後,即被保育團體質疑政府干預古諮會,他作為主席並無捍衛其獨立性,陳智思周六時表態會考慮辭職,其間不少委員電郵予他提出挽留。陳智思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經過考慮後決定辭職。他說,投票建議舊政府總部西座評為二級,是希望有一些混合方法,令新與舊的建築物共存,不一定要極端地說拆卸或保留。他表示,不想因為他與官員的關係成為他人攻擊古諮會的藉口,因此是時候退下來。

「不想成他人攻擊古諮會藉口」

對於外界質疑他的獨立性,他解釋,古諮會開會前數天曾與林鄭月娥溝通,當他得知政府有處理西座的新方案,同意應盡快公布,讓市民或古諮會成員掌握最新情,然後才討論評級,「政府宣布(西座)新方案,怎會為委員帶來壓力?說不定拆西座方案令委員反感,結果有更多人投票,建議把西座評為一級?」他承認,林鄭月娥在古諮會開會前「搶閘」公布西座的新方案,說是為古諮會掃除不必要的政治困擾,這個說法令人有遐想,以為古諮會與政府「打龍通」,對此他承認是始料不及。

辭職委員:古諮會是集體決定

陳智思辭職,觸發至少3名委員請辭,本身是委員的港大建築系助理教授李浩然表示支持陳智思,因此辭職;另一委員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對古諮會主席被指偏幫政府表示不滿,「感到意興闌珊」,認為是時候請辭。本身是資深規劃師的委員林筱魯說,跟隨陳智思辭職是為了讓公眾知道,古諮會是集體決定,並非主席個人的決定。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對陳智思的決定表示尊重,認同他為古蹟保育付出的努力,但她認為陳智思辭職無助挽回古諮會的公信力,批評他轉移視線,逃避責任,應詳細交代請辭的理由,還古諮會公道。



長春社:文物保育政策亂 古諮會應研擴權

【明報專訊】古諮會為舊政府總部西座評級前,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已宣布拆卸方案,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認為,古諮會、政府和保育團體之間的衝突,反映文物保育政策混亂,政府在西座評級事件顯示不尊重古諮會,認為應趁政府換屆檢討古諮會的角色,如加入更多委員,並研究提升古諮會的決策權,除了為歷史建築物評級,亦可規定歷史建築物未被評級前不應展開任何工程,有如環評或城規制度一樣。

陳智思指西座是「特別事件」

古諮會委員劉智鵬表示,市民對古諮會期望愈來愈高,但古諮會的職能只是為歷史建築物評級,「既不是為政府護航,亦不是與政府對覑幹」,古諮會的角色並非為政府服務。他說,政府在西座評級前「搶閘」公布拆卸方案「實屬不幸」,令公眾誤以為古諮會為拆卸方案開綠燈。

古諮會主席陳智思於2009年初開始擔任該會主席,他回顧過去幾年工作時表示,古諮會為歷史建築評級,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而政府亦曾努力保留多幢主要建築物,例如中環街市、荷李活道警察宿舍、何東花園等,今次只是特別事件,「政府早已找專家評級,認為西座保留價值較低,所要堅持要拆,並不出奇」。

議員:換地保育非可持續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批評政府不尊重古諮會,但認為,若要提升古諮會地位應小心處理,例如政府委任的成員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她又認為,本港缺乏完善的文物保育政策,過去幾年政府只是「見步行步」,利用換地等方法去保育受發展威脅的建築物,並非可持續的保育文物方式。


 
顧大慶: 為什麼西座拆不得? 浮沉在保育浪潮的政府山 (舊文 2011-11-25)

編按:政府山和禮賓府,在學者的論述中,屬整體建築群,尤以雪廠街11 號政府合署西座至為重要:它面向禮賓府,構成軸線對應關係。由特區政府僱用的Purcell Miller Tritton 建築師事務所發布「中區政府合署歷史及建築價值審評」,卻把西座形容為「最差強人意的一部分」,而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在立法會上,將這份報告演繹為「政府邀請的專家鑑定,亦未見其保育價值」(見23 日本報港聞)。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顧大慶,以現代建築美學為旨,撰文回應該報告,並詳述西座作為建築空間界線與城市商業區邊界線的重要何在。

最近的幾天報端上關於Z83 政府山發展項目的議論突然多了起來,起因是政府剛剛對該項目發展的內容作了重要的修訂,大幅減少了商用面積,可以說這是前段時間民間保育團體的呼籲起了作用。但是,政府作出的讓步遠未達到民間要求完整保留政府山的要求,報端的爭論皆源於此。而正是在這個時刻,我們在西營盤的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了一個名為「大象無形:香港現代建築三個典範」的展覽( 下稱「典範」),該展覽展出了我們對中環的三個現代建築所作的一些初步研究。這三個建築也是現時建築保育的熱點,被包括在政府的「保育中環」的龐大計劃內。其中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的活化項目已經塵埃落定,中環街市的活化計劃還有待公布結果,而中區政府合署西座正是當前爭議的焦點。展覽的內容由於場地規模的限制而未能全面展開,文字說明也採取言簡義賅的方式,所以有些觀點肯定未能充分傳達。在此特就政府山的設計價值作進一步的說明,或許對於釐清當前關於政府山保育的爭論有些許幫助。

政府山與禮賓府的對應關係

對政府山建築群的設計品質的認識,關鍵在於它的整體,在於它與城市的關係。從總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山和禮賓府之間呈現一個軸線對應的關係(右圖),即順禮賓府的大台階方向拉一條線,這條線一直向北延伸,恰恰與西座和中座圍合成的一個「U」字形的口相匯合。這個「U」字形的口,主體是西座的「L」形平面, 輔之於中座的「I」形平面。如果再量一量這條延伸線左右兩側到「U」字形的邊緣的距離,恰恰也是相等的,這就說明這條從禮賓府到政府山的延伸線確實是一條軸線。那麼,這條軸線是不是偶然發生的呢?看來絕對不是,有若干證據為證。



最主要的證據是Purcell Miller Tritton的「中區政府合署歷史及建築價值審評」(下稱「報告」)中引用的一張經過處理用來說明設計意圖的老照片(HKPRO HKRS156-1-1802) , 顯示從禮賓府北望的情景,政府山的西座形成一個屏障,將北面的商業區和南面的行政區作明確的區分。同時,西座的水平向延伸的低矮體量阻擋了北面的商業建築,但又不至於阻擋對海港和九龍的視線。這張照片說明禮賓府和政府山的整體關係是政府山建築群,特別是西座設計的主要出發點。此外,東座、中座和西座三個建築雖然是分三個階段建造完成,它的設計卻是一個整體。中座和西座雖然是分開的兩個建築,但是它們卻是形成「U」字形圍合空間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早期的設計圖中,中座和西座之間還有一個連廊,建築的高度上也大致保持一致,這些均說明建築師是將這三個建築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的。

保育專家評估報告的瑕疵

毫無疑問,從禮賓府和政府山所形成的城市空間的整體來看,西座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形成禮賓府和政府山的圍合空間、承接來自於禮賓府的軸線的主體,又形成一道區分商業區和行政區的屏障,同時它的特殊位置還起聯繫商業區和行政區的起承轉合的作用,這些均充分反映在西座的設計中。與禮賓府的關係體現在下亞厘畢道的底層,在食堂的一側原來留出一個很大的開敞空間,這個開敞空間恰恰就是軸線與西座相遇的地方,軸線穿越西座,再向北延伸。這個有遮蔽的空間是室內和室外空間的過渡,從這裏向南望去是禮賓府(可惜現在的繁茂樹木已經無法看到這層關係),向北望去是中環的商業區,海港以及九龍。與城市的關係體現在雪廠街和下亞厘畢道之間的公共通道的設計。西座內安置一些與市民服務相關的部門,它在雪廠街處的入口方便市民進入,乘電梯直達第七層,即是下亞厘畢道的入口層以及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可見建築師在設計時就考慮了一個公共的通道。與北面商業區的關係,西座的板式體塊形成一個明確的界定,強調商業區和行政區的區分,同時其中的食堂是一個玻璃包裹的、向外突出的體塊,強調了與城市的密切關係。

何苦自閉門戶?


以上關於政府山建築群的設計特點的說明圍繞一個核心的問題,即政府山和禮賓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禮賓府顯然是主體,政府合署是它的門戶,而其中西座的作用至關重要。

Purcell Miller Tritton 的報告中,關於這一點似乎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論證。確實,在該報告中提到將政府山周圍的一個區域規劃成「特別保護範圍」,但這只是針對政府山、禮賓府花園、香港公園和香港動植物公園一帶的廣袤綠化而言;報告也提到政府山周圍的其他歷史建築增添了該址的歷史價值,但這只是因為這些建築與政府合署建築群相鄰而已;報告甚至借用那張老照片來說明禮賓府和政府合署的關係,並在建議中提到西座的重建必須與原建築的高度和體量保持一致,這說明評估者雖然對兩者關係的重要性有些認識,但是針對西座靠雪廠街的一段可以改建高層辦公樓的提議卻又說明認識上的模糊不清。

總而言之,評估報告未能明確指出政府山和禮賓府作為一個城市空間整體的事實,不能不說是一大瑕疵。評估者如果看清了這一點,那麼報告的結論就絕無可能提議西座可以拆除重建。因為,拆除了西座,在西邊建一個高層辦公樓,將徹底破壞禮賓府和政府合署建築群的完整性,最終損及的是禮賓府建築的完整性。

再回到當前針對政府的西座重建修改方案的爭拗, 爭拗的焦點是PurcellMiller Tritton 的報告中關於西座的建築價值為三者中較次的結論,以及西座可以拆除重建的建議。而本文,以及「典範」的展覽提出了一個從政府山和禮賓府的整體來認識政府合署建築群的方法,關於政府合署和禮賓府之間的軸線關係的發現足以推翻評估報告對西座的建築價值的判斷以及拆除重建的建議。因此,該評估報告的準確性需要重新審定,以此為依據的政府山重建項目也須重新定位。新的歷史價值和建築價值的評估應該將禮賓府和政府合署,以及周圍一帶的環境和建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而且,最終的結果很明顯只能是一個,即完整保留政府合署建築群,西座動不得!

這三棟建築是被作為一個整體綜合設計的。西座建築的三個主要部分清晰可辨。外圍結構形成的遮陽, 窗戶和間隙的明確肌理, 共同構成了中間部分巨大的東北立面。這個表面沒有發生變化, 便完成了從山頂的水平肌理到街道層的垂直肌理的轉化。

作者簡介:顧大慶,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並獲碩士學位,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大學博士。近著《空間、建築與設計》。


 
明報社評: 強勢主導政府山保育 林鄭月娥贏政策損制度

關於政府山原總部西座保育爭議,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宣布政府最終方案,由政府保留西座業權,以BOT(即建造、營運、轉移)方式,重建西座。政府這個決定,未符合環保團體和人士期望,日後會否遭到司法覆核等挑戰,尚待事態發展。現階段,林鄭月娥推動重建西座,算是贏了一個回合,不過,她強勢主導此事,過程中有雙重標準和矮化古物諮詢委員會之嫌,對本港日後的保育工作會否帶來後遺症,值得關注。

評級雙重標準 損古諮會公信力  林鄭操作政府山評級有後遺症

新方案政府有不少讓步,例如取消10多萬呎購物中心,而西座重建後,中區將多了一個面積如皇后像廣場大小的綠化「市肺」,也可以擴闊路面,改善雪廠街一帶的交通等,新方案有一定吸引力。另外,由於以BOT方式重建,政府保留業權,不用賣地,西座地段毋須改為「綜合發展區」,與政府山其他地段一樣,保留「政府、機構和社區」用途,即使增加地積比部分需要城規會通過,由於會分配給非政府組織使用,預料阻力不大。所以,新方案充分顯示林鄭月娥吃透政策、嫻熟政策操作的一貫特點,她遊走於體制、法規之間,表面上讓步不少,但是最終仍然達至「重建西座」的政策目標,這就是林鄭月娥厲害之處。

環保團體面對林鄭月娥這位對手,若仍然爭取保留西座,要重新部署和努力,總之,現階段林鄭月娥在執行重建西座政策,暫贏一仗,而從整體事態而言,政府最終能夠落實政策的機會較大。林鄭月娥5年前出任發展局長,積極回應本土認同興起的訴求,明確宣示「發展為先」的硬道理已經不合時宜,5年來,她在保育方面做了不少事,例如拯救景賢里,保存了太原街露天市集,保留灣仔街市最具特色的建築部分,活化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和藍屋建築群,活化中環街市成為「城中綠洲」等,顯得她在發展與保育之間,拿難覑適當平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港人只知拆舊樓、建新樓的文化。

林鄭月娥能力高強,她可以完成保育任務,但是,同樣地,她也可以運用高強手段,在保育議題上達至政府的政策目標,「重建西座」就是最佳事例。不過,「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在重建西座有兩個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政府採用評級雙重標準,樹立了壞榜樣,也會為日後保育帶來爭議。政府山建築群(包括東座、中座和西座),整體獲古諮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但是古物古蹟辦事處要求古諮會就東座、中座和西座分別單獨評級,這個做法較罕見,環保團體認為幕後與政府有關。不過,這個做法有異於過去的保育準則,製造了雙重標準。

例如何東花園,林鄭月娥堅持花園與主樓視作一個整體,要求業主全面保留,但是業主只願保留花園,爭取拆主樓後重建,結果政府採用了整體評級。又例如教會山有座一級建築物,業主聖公會欲拆卸,但被政府以統一性為由,游說保留。政府處理西座的事例,日後如何說服何東花園業主和聖公會?所以,政府隨意把評級搓圓捺扁,罔顧一致準則,勢將影響日後的保育工作。

其次,矮化了古諮會的角色和工作。前日,古諮會開會評級之前4個小時,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公布重建西座最終方案,意圖影響古諮會委員的評級決定,至為明顯。林鄭月娥間接引導評級,有不尊重古諮會之嫌。

尤其甚者,林鄭月娥表示記者會是為古諮會成員掃除「政治困擾」,更坦言事前與古諮會主席陳智思討論過,獲陳智思認同。林鄭月娥沒有明言要掃除什麼政治困擾,不過,西座最終被評為二級,靠的是陳智思投下決定性一票,客觀上給新方案起覑保駕護航作用。這一幕,使人感到林鄭月娥與陳智思在「打龍通」,有「內定」評級結果之嫌。不知道陳智思與其他委員怎麼想,但是這樣的評級過程,損害了古諮會的公信力。

這次政府山建築群評級,結果對政府有利,使重建西座減少了阻力,就推動政策而言成功了,但是成就了政策,卻眦壞了典章制度,出現雙重標準、損害古諮會角色和工作等代價,對保育大環境會構成什麼負面影響,值得關注和思考。

強勢主導而缺少折衝樽俎  或會帶來意想不到反效果

林鄭月娥將出任政務司長,襄助梁振英變革,以她的能力和才幹,無人懷疑她力有不逮。但是林鄭月娥的強勢作風,在香港這個特定政治現實時空下,若缺少折衝樽俎因應,會否在一些事情上帶來反效果,值得注意。例如,她近日所說檢討新界丁權,語意明確,但是語焉不詳,就掀起了一場無謂風波。毫無疑問,林鄭月娥肯定想有一番作為,服務市民,我們不擔心她無心戀戰,只擔心她強勢得使人受不了。有人批林鄭月娥之勇,「最終將會撞山」收場,她對此可以一笑置之,但是我們更期望她視此為「善意告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