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1月30日星期五

劉健威: 斯文首爾



雖然到首爾短短四天,但留下的印象頗佳。

一向以為韓國人民風強悍,旅途所見彬彬有禮者為多,很少看到賊眉賊眼或一臉邪氣的人;也沒遇到不愉快的事。

在街上,不止一人主動地幫我們找路;地鐵裏,竟然有家長叫小孩給我們夫婦讓座——這是在香港從沒遇過的事;香港的小孩,進了地鐵,只懂搶位。在公共場所,很少人高聲講電話或交談。

不知道是否受了日本影響,街道上很少垃圾桶,但街上非常清潔;人們可能把廢物都帶回家去了,沒垃圾製造者——光是對比香港無所不在的垃圾桶(石澳海灘是奇景,垃圾桶之多之密,或可列入健力士大全),哪個地方文明一點?不言可喻。

路不是一天行出來的,你依然可以見到,在公共場合大大聲講話的人;甚至,在鷺梁津水產市場,我還看到一個隨地吐痰的人;但這是極個別的事 ——那些都是年過六十的人。由是可見,過去二三十年,韓國的國民教育很成功,人們既有公德心,亦有自尊,文明程度跟財富同步共長。

所 以對比之下,對香港實在有些失望——過去二三十年,GDP增加了多少倍?但市民文明了多少?為什麼父母教小朋友進車搶位而不是讓位?為什麼那許多人分不清 楚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分別,跟近在咫尺的人說話仍像演講那樣——年輕人都愛到日本去,他們也知道,日本人在公共交通工具是連電話都不講的,但這對他們毫 無啟發——回到香港,還是繼續做其大聲公大聲婆。去了日韓旅行,香港人可問過自己:為什麼人家的垃圾桶那麼少,街道卻比香港乾淨?要那麼多垃圾桶幹嘛?是 不是自己的生活習慣出了問題?

香港人常看不起內地人,認為他們不夠文明;但缺乏的是,一面可令自己反省和改進的鏡子;旅行除了喪玩喪買,看不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