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因為「《查理周刊》 慘案」及歐羅大規模量化寬鬆,暴露了法國內政困難重重、經濟(與絕大部分歐盟國家一樣)徘徊在衰退邊緣,而政府連番「出招」,收效甚微,其於二○一三年透
過實施的富人稅(年入百萬歐羅入息稅率百分之七十五),亦因陷入「拉發曲線」(Laffer Curve)的「詛咒」(稅率愈高稅收愈少;事實上,實施一年法國稅入只增四億歐羅,政府認為不值為此盞盞之數蒙上「劫富」的惡名)而不得不於今年元旦起
取消!
表面看起來乏善可陳的法國,去年在經濟學上大豐收。先是年中皮格蒂(Thomas Piketty, 1971-)自己動手英譯的《二十一世紀的財富》出版,此書不僅轟動讀書界,迄去年底已有二十種外文譯本(今年還有三十七種陸續面世),中文譯本《二十一
世紀資本論》,已在去年十一月在內地出版,皮格蒂還應中信出版社之邀,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訪問上海,並於十三日與名經濟學者、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張軍 對談(文字稿刊一月四日《上海書評》)。
《財富》銷量迄今近百萬冊,令象牙塔蛋頭「騷亂」,彈讚之論充斥虛實媒介。不過,不管評價如何,它已成 為各貧富兩極化日趨嚴重國家釐定財政政策的重要參考,皮格蒂因此成為「社會名流」,獲多國朝野政客接見,風頭「一時無兩」,法國傳媒遂稱他為「經濟學界搖
滾巨星」。筆者去年六月上旬在這裏評介此書的 系列長文(總題為「財富嚴重不均根治並無善法」),內地報刊轉載後還收在林行止、何帆著的小冊子《解讀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可見在經濟
發展有成「先富起來」不限於少數 人的內地,關心國是的傳媒已有防範貧富鴻溝拉闊的識見。皮格蒂的論說,確是制訂拉近貧富兩極的決策者有益有建設性的參考文獻。
四十出頭的皮格蒂一書成星,名利雙收,不在話下;惹來不少酸溜溜的抨擊,亦是很自然的事,而其中以《金融時報》論者宰予(Chris
Giles)的書評最無稽,他指出皮格蒂誤取、濫用統計數據,「本書因此無足觀」(錯誤的統計達成的當然是錯誤的結論)。皮格蒂非常反感,他在網絡上把所 有統計數據公開,證明書中所用資訊正確無誤……。在接受Potemkin
Review的訪問時,直斥該報及宰予的偏頗與偏見,那是學術界罕見的事。
關於皮格蒂這本書的譯名,筆者仍堅持《二十一世紀的財富》才恰可;筆者認為應把Capital譯為財富 的說法,無法「打動」一眾經濟學者,尚好雷鼎
鳴教授六月十六日第一次在本報評論此書時,同意筆者的譯法,他指出「資本」是一種生產要素,財富雖可帶來回報(如藝術品升值)卻不能用作生產。如此簡明扼 要的解釋,仍不能令「直譯派」學者動心!不過,雷教授在書名上加「論」字,筆者並不苟同,以此書雖然在價值判斷(Normative)及實證層面 (Positive)有極具說服力的陳述、闡釋,卻明顯地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論架構(筆者因此認為皮格蒂不可能憑此書得諾獎),稱「論」似有抬高其「身價」
之嫌;還有,本書的結論雖主張把資本主義「翻新」,但皮格蒂是資本主義的擁戴者,他認同私有產權的重要,鼓吹自由市場的公平競爭不遺餘力,對富裕階級隨財 富增加而來的社會地位與權力,亦認為理當如此。皮格蒂強調必須改革的是財富分配應公道化!思前想後,此書難以「論」名之。
二、
《財富》卷 帙浩繁,長達六百九十六頁,雖然「人手一卷」,但一如筆者較早前引述《華爾街日報》一項調查,平均的閱讀率僅及全書百分之二點四(約二十六頁),對此皮格
蒂當然大不以為然,認為這類根據閱讀電子書頁數「統計」的數據,「愚蠢兼愚昧」。事實上,筆者去年已指出這本基本上沒有高不可測計量程式 的書,可讀性高(是否有耐性「刨」完是另一回事),在一次訪問中,皮格蒂說他曾任小學教師、從未讀過任何學術性書刊的母親,輕鬆地讀畢全書且有自己的看
法,誠非虛語,這本書的確不難讀。皮格蒂討厭計量經濟學,尚嘲諷不少經濟學家故弄玄虛,硬套術語甚且自己鑄造外行人不易明白的專有名詞,令經濟學日趨複雜 和艱澀難明。皮格蒂以普通讀書人看得明白的筆調寫作。
皮格蒂這本暢銷書出版後不數月,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以研究工業組織、政府管制與壟斷理論有成的法國 經濟學家梯若爾(Jean
Tirole,
1953-)奪得,對此筆者未着隻字,原因是一來所知甚少(以為史特勒〔G.
Stigler,
1911-1991〕在這方面的論著已「後無來者」);一來數位年輕經濟學精英在本報的專欄「經濟3.0」有精湛詳細的評介(當天新聞報道的簡介亦極清 楚)。筆者認識有限,便有不知如何下筆的惆悵……。
法國去年在經濟學以至經濟政策上建樹良多、大放異彩,是顯而易見的。難得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學說及 鼓吹的政策,均與香港有關。梯若爾的理論也許在稍後政府與兩電商討專利稅上派得上用場,而皮格蒂對導致貧富懸殊的剖析及政策建議,當局若下決心收窄本港的
貧富差距,此書提供了不少具「大殺傷力」論 據。事實上,拉近縮窄貧富鴻溝,有全盤計劃,便不致「嚇走富人」同時可使中下階層人民受惠!
三、
不過,不論採取什麼方法,要拉近貧富距離,「拉 上補下」即以種種名目「巧立新稅」及加重富裕階層(百分之一!?)的稅負,是無可避免的選項,這種主
張,招惹「誓死保護資本主義制度」者的反擊,勢所必然。皮格蒂在本書的提議是徵收「環球財富稅」(Global
Wealth Tax),對此筆者認為立意極善且有遏制熱錢到處流竄令滙價市場波幅擴大之效的「杜賓稅」(Tobin
Tax)胎死腹中為例,指出皮格蒂的想法天真不可行(皮格蒂去年底接受《衛報》訪問時已有悔意,表示這種理想化〔烏托邦式〕的建議無法落實)。如「環球財
富稅」被採納,意味全球淨財富或年入逾一定水平的法人和個人,都得交納「超高」稅率,那既可緩和貧富的衝突(假設這類額外稅款被用於改善中低階層生活 上),同時紓解了不少政府財政支絀的難題。然而,當今世上並無任何具一言可為天下法的國際性機構,因此,別說世上有不少「避稅天堂」,若干刻意成為有錢人
定居勝地的地方如瑞士、新加坡、盧森堡以至香港,都不會跟隨。這是財富稅不可能環球劃一徵取的底因。
在這種情形下,各國唯有互出「奇謀」,向百分之一的富裕階層開刀,法國富人稅稅率太高,加上與法國相近 而稅率較低的國家多的是,法國有錢人遂避稅去國,結果有關稅入增幅有限,政府只好取消「另謀善法」;英國加重富裕人士稅負,既有去年提出的「豪宅稅」,復
有快將提出的降低免稅上限……,相信五月大選 過後,居英有錢人肯定要多交稅。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月十七日提出的「稅務改革」,比較全面,包括減低入息階層稅率、收緊稅網防止漏稅及提高徵稅效率,當然,
最重要同時表示民主黨政府有決心拉近貧富差距的是提高資本溢利稅(從百分之二十三點八加至二十八;奧巴馬二○○九年上台時僅百分之十五)及堵塞為避稅而設
的「信託基金」;此外還修改遺產稅例(現例五百萬美元遺產可免稅遺贈後人,新例〔若通過〕要付稅五十萬)……。
設法增加「社會頂層」百分之一甚至百分之零點一的有錢人的稅負,是當今資本主義世界的新常態。這方面香港有什麼可做?稍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