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內地知名人士及全國政協委員都趁北京兩會期間,炮轟香港近日實施的奶粉限購措施過嚴,甚至提升至是違反《基本法》內保障自由貿易條文的層次,但政府迄今未有退讓之意,顯然是因為政府清楚知道,這項維護本土利益的措施,肯定贏得人心。
水貨客狂掃本港奶粉,大堆父母要為孩子最基本而唯一的食糧而四處奔波,甚至被人開天索價時,實施限購令絕無不可。不過,從今次限購奶粉措施的決定,看到特首梁振英施政「效果為先,後果為後」的施政作風。
面對全城父母大喊奶粉荒,梁振英狠下決心,推出先實施後審議的限購奶粉令,定出違者最高可判刑兩年的罰則。結果措施一出,連日有內地人因為帶三幾罐(法例訂明最多帶兩罐)奶粉過關被罰款數百至數千元。這辣招挑起了內地人對香港的強烈不滿,結果要政策局長急降溫,強調政策非針對內地人,法庭也不會動輒判處監禁。稍後立法會審議有關條例時,肯定會諸多挑剔。
梁振英政府在面對民眾的壓力時,傾向以硬手段達到即時「止咳」之效。還記得去年4月,雙非孕婦迫爆香港公私營醫院產房,夕陽特首曾蔭權苦無良策對付之際,梁振英突然以候任特首身分宣布,私家醫院於2013年預留給「雙非」孕婦的分娩名額「應該是零」,並強調2013年在港出生的「雙非」嬰兒,「不能保證可以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然而,當時他從無交代,他用什麼手段來達至零雙非的目標。
霎時來港的雙非孕婦銳減,多英明神武啊!只是,掌聲響起後8個月,律政司長袁國強還是要向政治現實低頭,宣布已建議終審法院就外傭居港權案提請人大釋法,一併解決雙非問題。梁特首的「果斷」施政,往往留覑尾巴。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