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擔任全國政協會議發言人的呂新華先生曾擔任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多年,在香港獃過不少日子。像他這樣曾在香港生活過、跟香港不同階層人士接觸過的內地官員理應對香港有更多了解,理應對香港的民意民情更明白,理應清楚知道港人對民主及雙普選的期望。誰知道呂新華原來是冥頑不靈的黨官,黨性高於一切,只懂重複中共的套路管治,根本不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及市民感受。前兩天他在政協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到特首普選問題時就一再強調香港要選出一個「愛國愛港」的特首,還說內地人民也有這樣的期待。
首先,選舉特首是香港的內部事務,是香港市民的選擇,內地居民包括呂新華先生沒有甚麼發言權,沒有決定權,也沒有理由或權力就選舉或特首人選指指點點或提出甚麼條件。呂新華先生若果有甚麼不明白,翻一翻《基本法》看看就好了。
更重要的是,所謂「愛國愛港」本身意思含混不清,意義模糊,隨時可以被當權者扭曲竄改,根本不適合作為特首選舉的規範,更不能變成篩選特首候選人的標準。不然,二○一七年的特首普選肯定變成一場偽選舉,變成一場鬧劇。
表面上看,愛國的意思好像很容易明白。實際上愛國涉及對國家民族利益的估量及認同,涉及何謂國家的整體長遠利益,根本不容易有共識或一致的想法。有的人認為保護國家的象徵包括旗幟才是愛國;有的人卻相信藉焚燒國旗表達對政府的不滿,表達對國家政策的反感才是愛國。要在這當中劃一條線決定誰是愛國者不是困難得很嗎?舉另一個例子,二○○三年美國政府悍然出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部份美國人包括政界人物及學者質疑戰爭的合理性、正當性,並且發動反戰集會及運動。當時,不少主流媒體及政界領袖高調批評反戰者不愛國,對他們作出猛烈的批評以至抹黑。現在看來,主戰的跟反戰的誰才是真正愛國不是難說得很嗎?
事實上越是多元化的社會,不同意見越多。對何謂國家或社會整體利益分歧越大,根本難以強求一致,要拿出一套放諸全社會皆準的愛國標準更是不可能的事。呂新華先生偏偏要為特首選舉定出「愛國愛港」為標準,硬要港人選愛國愛港人士為特首,這不是要把香港這個多元化社會變成一元化,甚至是「一言堂」嗎?
當然,對呂新華之類的黨官而言,選舉不過是欽點的同義詞或另一種方式。不管是國家主席、總理、人大委員長都是先決定人選再投票的,甚至連有多少反對票大家都心中有數,不會出甚麼亂子或意外。香港的選舉包括特首選舉最好也按類似的方式辦,最理想是港人一人一票選出北京欽定的人選,來個和諧團圓的結果。問題是這種早知結果的選舉根本不是選舉,根本不能體現市民的想法與傾向,只會成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我們認為,二○一七年的特首普選必須是一個開放、公平、公正的真普選,必須讓不同政見、背景人士可以公平角逐,不能有不合理的篩選過程,不能拿愛國愛港之類的模糊概念做文章,更不能拿它作為檢視候選人資格的條件。否則,所謂特首選舉將只剩下梁振英之類的候選人,其他敢於為市民發聲的人則被拒諸門外,令選民毫無選擇,令市民只能被迫接受北大人欽點的人。像這種沒有選擇的選舉怎麼會是真普選,怎麼會是民主選舉呢?
請記住,真正的選舉不需要「愛國愛港」這個標準,參選特首也不需要是「愛國愛港」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