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盧峯: 放鬆財政紀律後患無窮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昨天公佈任內最後一份預算案時一再說,過去五年是不尋常的年頭,香港經濟像過山車大起大落。從極端暢旺的○七年到○八年出現金融海嘯,再從○九年初的大恐慌到一○年的非理性亢奮,然後再來到歐債危機揮之不去的二○一一年。他認為,特區政府在這樣波動的環境中保持財政及經濟穩健,包括令失業率跌至百分之三點三的全民就業水平,令財政儲備高達六千多億,沒有為下屆政府留下財政爛攤子,算是很滿意。

曾司長的說法不能算錯,本地經濟過去五年委實難以捉摸,起跌幅度非常大。但跟他的前任相比,他的問題其實不算太大。試想想在回歸頭六年本地經濟幾乎是有跌冇升,六年中有五年出現財赤,到最後還要來一場 SARS疫潮,令經濟、樓市跌入幾十年未見的深淵,政府要史無前例的減公務員人工及編制,凍結開支增長,還要加稅彌補赤字以免債務評級被調低。曾司長在任五年內有三個超好的年頭,樓市、經濟、消費暢旺。又碰上內地踏入高增長、高消費期,為香港平添經濟、消費動力,足以紓緩歐美經濟低迷的影響。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曾司長交出的成績表其實不算突出,頂多是沒有為下屆政府添煩添亂而已。

按曾司長的說法,今年預算案的重點是「堆沙包」,為可能出現的經濟惡浪特別是歐債危機作好準備。此所以雖然財爺沒有再向市民來一次現金回贈,在退稅、提高免稅額、寬免差餉、支援中小企、提高教育、醫療、社福開支上卻比去年慷慨。例如免稅額升至十二萬,退稅額加碼至一萬二千元,注資一百億減輕病人藥費負擔等。不過,一些長遠的政策問題如貧富懸殊、退休保障、醫療融資則沒有觸及。

政府今年不派錢並不讓人意外。去年曾司長被迫從注資強積金變派錢引發極大爭議,很多政黨、學者狠批政府敗家,沒有財政紀律……。今年諮詢的時候絕大部份政團、學者、會計專業團體都反對再派錢,弱勢的政府自然不敢再試。而且,不問貧富、不問需要派發現金並不是有效的公共政策措施,效果也相當短暫。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政經環境例如經濟前景極佳,政府盈餘超高的情況下才應考慮。未來一、兩年經濟前景相當不明朗,再全民派錢並不適宜。

至於今次財政預算不觸及一些深層次社會矛盾及長遠社會問題同樣不奇怪。首先,公共政策的主導已全歸特首及他的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已淪為落實政策及特首承諾的「賬簿」,財政司司長則徹頭徹尾成為執行老闆指示的「掌櫃」,要求「掌櫃」越過老闆提出重大政策恐怕找錯了人。而且,現屆政府只剩下不足五個月任期,是活脫脫的「跛腳鴨」,不可能也不大願意去處理一些長遠發展難題。更何況特首選戰已進行得如火如荼,候選人的雄圖大計、新點子目不暇給,政治期票多不勝數,已輪不到將卸任的「財爺」再開甚麼期票。顯而易見,再希望這位司長處理長遠社會問題實在是一廂情願。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來政府開支特別是經常性開支增長都超出經濟增長速度。以新財政年度為例,本地經濟增長預計不超過百分之三,政府整體開支卻增長百分之七,經常開支增長更高達百分之八,令政府的體積不斷膨脹,今年已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一以上。而從趨勢看還會繼續膨脹。過往,政府的體積大部份時間都在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內,以確保「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以確保政府不會過份臃腫,以免政府過份佔用私人資源。假若任由政府肥腫下去,私人企業的空間將進一步收縮,政府開支將會有增無減。經濟好景時問題還不大,一旦出現經濟逆境便將難以收拾,甚至要加稅加費彌補。到時候納稅人、市民將會更痛更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