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中國時報社論: 國際經濟詭譎 期望台灣否極泰來




總統大選結束,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迴盪在台灣金融市場與經濟的不確定因素,算是塵埃落定。馬總統的連任顯示國人仍尋求安定、追求經濟成長之心高於一切。不過,在農曆年後,從全球到台灣的經濟,仍將面對一波波的挑戰與磨難,政府必須及早因應,民間亦應有所準備。

今年經濟最大的變數包括:歐債危機發展、美國與大陸經濟走勢,及國內的總統大選,總統大選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已完全去除,而且算是正面的發展;因為,執政黨不變、馬總統連任,帶來的變動的確最少,更不會牽動兩岸關係而影響國內經濟。其它三個變數,以目前發展看,歐債危機是負面發展,最是令人憂心。美國經濟則已出現「脆弱的復甦」,較令人安心。至於大陸經濟走勢,則仍是「七上八下」,難以捉摸。

烽煙四起的歐債危機,經過二年多的救治,問題不但未減少,反而一路往其它國家延燒。日前標準普爾調降歐洲九國的信用評等,法國痛失三A評等。雖然此結果已在預料之中,法國政府也早已對外不斷「打預防針」,連我國政府都要強調「影響不大」。但實際上,降等必然讓法國的舉債成本增加,對其已被市場疑慮的財政狀況是雪上加霜,從降等後的市場反應大概就可看出,降等絕對不是「影響不大」,重點在法國的承受能力。

接著是從二月到四月間,歐洲國家有近五千億歐元的債務要還,對歐盟國家形成沈重的壓力,也考驗著去年年底前歐洲訂出的幾項挽救危機的政策,是否已緩緩壓力、恢復市場信心。但不論其結果如何,今年歐洲經濟陷入衰退,已是難以避免的結果了。整體來看,歐洲已確實是今年全球經濟的「減分」─甚至只要不惡化就能以「利多」視之。

美國方面,在經歷兩年多的高失業率低成長後,包括失業率、房屋市場指標、消費者信心指數、採購經理人指數等經濟數據,都有逐漸改善的趨勢─雖然微弱,但的確逐步改善,顯見美國仍行於復甦路上。其中特別以長期居於九%以上,一直無法下降的失業率,去年十二月終於降到八.五%,是二○○九年二月以來的新低。因此,美國經濟的走向算是正向。唯一擔心者是其復甦火苗微弱,仍有下行之風險;特別是如歐債問題惡化,美國仍有可能再被拖下水,摧毀復甦成果。

至於大陸,各界對其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大約在八%到八.五%之間,雖然比不上過去的兩位數成長,但仍算是全球各經濟體中表現優良的「明燈」。不過,歐美經濟減緩,已讓大陸出口成長放緩;內部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問題,又讓不少地區的中小企業「斷炊」甚至倒閉;中央打了兩年的房市,終於見效,但讓資產泡沫破滅後,如房市急速萎縮下滑,卻又會帶來金融體系壞帳、整體經濟緊縮的效應。也因此各界對大陸到底能否實現「軟著陸」,還是會來一次「硬著陸」,仍爭辯不休;部分預測單位則是把大陸今年成長率下調到八%以下。以大陸目前身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年從各國進口超過一.七兆美元的商品,如果是硬著陸,可以想見的是對台灣、對許多以大陸為重要出口地的亞洲國家、甚至全球經濟,都是一個壞消息。大陸經濟走勢可說是今年全球經濟一個難以確實其正負向走勢的變數。

根據國內外的智庫的預測,今年的第一季應該是谷底,隨後即是「逐季回升上揚」。是否確實如此,讓今年經濟能夠變成「否極泰來」,目前變數仍多、難以確定。但不論如何,政府與民間都應留意全球經濟的幾個重大變數,準備好十八套劇本因應,才能安渡這波經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