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16日星期一

林行止: 爭取港台人歸心 北京政寬是根本



一、台灣第十三任總統及立委二合一選舉,已於去周六晚順利結束。總統投票率百分之七十四點三八,爭取連任的國民黨馬英九(配吳敦義) 「主打兩岸安定牌」,一路領先,終以六百八十九萬一千一百三十九票(得票率百分之五十一點六)擊退得六百零九萬三千五百七十八票(得票率百分之四十五點六 三)的民進黨蔡英文(和蘇嘉全)。國民黨今次的勝利,顯然比○八年的大選遜色(因此有稱之為「慘勝」),當年馬英九(及蕭萬長)得近七百六十六萬票(得票 率約百分之五十九),以大比數遙遙領先勝出。

對於隔岸觀戰的香港人來說,此次大選是測試台灣選民對「九二共識」的看法,可說是對此命題的公 投,結果顯示認同者佔大多數。「九二共識」的深層政治義理且不去說,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台灣經濟因此而大受其惠。一方面獲美國軍事保護,政權在可見的將來 沒有變色的可能(看了台灣的選舉,尤其是去周六的,北京若不在政治上邁出真正改革的一步,台灣永遠不會「和平回歸」);一方面中方「甘詞厚幣」以無所不用 其極手法的「追求」,台方只是半依半就只談經貿,台灣「不失身」而經濟大有所得,如此「招財」的「共識」,還有不確認堅守的嗎?台灣選民去周六作出理性選 擇。

從今次選情看,民進黨已徹底地掃除陳水扁貪腐成罪的陰影,蔡英文的領導,功不可沒;她的落選演說不卑不亢,有高度有風度,是台灣不可多 得的政治人物。為表示對敗選負責,蔡女士循例辭去黨主席職(普通黨員慰留但中常委已接納其辭呈),但肯定仍會在台灣政壇上發光發熱,釋放出正面積極的政治 能量。

此次大選敗得灰頭土臉的是親民黨的宋楚瑜,該黨只獲不足百分之二點八約三十七萬票,成事敗事皆不足;宋氏的落選演說亦得體大方,可是 仍無法掩蓋其政治投機的「跳樑小丑」形象。今年六十九歲的宋氏雖說人生七十開始,惟不管如何經營鑽空子,這位政壇哀兵已為積極進取透明公正的台灣政治淘 汰!

二、馬英九政府應付中國的策略,其實與其他亞洲「諸小」同,都是盡量在經濟上與中國「互補不足」,並因為看中中國希圖藉 經貿有成而獲取政治利益的弱點,佔了不少經濟便宜(取得不少中國「賜予」的優惠)。這些國家或地區,在政治上均把中國拒諸門外,在軍事上則尋求已下定決心 「重返亞洲」視太平洋為其內海的美國的間接(購軍火)及直接(讓美軍設立基地或准其軍艦在領海巡弋)保護。這樣做,事實證明對不希望政權變質的「諸小」最 有利,而台灣正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馬政府對大陸旅台遊客諸多設限,看起來並非招徠生意之道,但其中肯定有不讓中共幹部乘機滲透的用意,只准其情治單位有足 夠人手監控的大陸「旅客」入台,可視為政治上對大陸設限的一種方法。

馬英九真是馬不停蹄,周六晚成功連任,周日便接見美國學者專家十二訪 客!馬總統再次強調「繼續採購F-16C/D戰機」,此非新聞,但當選後即再提出,有重大意義,當可消弭連任後馬氏會在政治上回報大陸的「經濟輸送」的憂 慮。馬氏同時表示要與美國「增強交流接觸」。他還作出分析,雖然美國削減國防開支預算,「但分配在亞太的預算,不作任何調整」,意味美國不會放鬆遑論放棄 對台灣的「防守」。台灣固若金湯,台灣人有安居樂業自由發展的安定環境,而投資者則可以放心投資!

馬英九四年施政雖然予人以優柔寡斷及不善 用人的批評,但他對「不會改變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前往大陸訪問」及再申要經過公投程序才能決定是否和大陸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一旦簽署,等於北京承認台 灣是獨立政治實體〔國〕的地位;哪有中央與地方政府簽和平協議」的荒唐事)的堅持,均是嚴守政治立場的申明,可見在這類原則性事務上,馬英九一點不含糊。

北京當局要自省的是,為什麼這麼多國家(和地區)在致力與她建立密切商貿關係的同時,又積極地用這樣那樣的方法築起政治絕緣體及軍事保護網?雖然沒有政府作 出公開解釋,然而,此舉清楚展示這樣做的目的在防範中國的政治介入,當然還在「防禦」中國的軍事隨經貿活動而入侵。為什麼大家這樣怕中國?對此,北京知道 的比任何人都清楚。

當選後馬英九急不及待地向美國訪客聲明要購買比較新款的美國戰機的意圖,顯示他的政府對中國軍事崛起戒心重重。台灣要增 強軍備同時致力拓展中台經貿,打造了台海的和平環境,正中美國下懷;因為台海局勢或緊張或緩和,要以不會打亂美國當時的國際策略為原則。馬英九政府的做 法,等於把台海主導性主動權交在美國手上!難怪馬氏和美國訪客相見歡且互相擁抱了。

三、事實上,香港人最近的「身份認同風波」,亦是因為港人一想起北京便心中發毛而起;而有此感受的不僅僅是「民調中的港人」,請看以千計千方百計來港生產的內地孕婦及已富起來的內地大中小款的 移民意圖,便知不願做「中國人」的中國人多的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顯示接受調查者僅有百分之十六點六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稱港人的比例創十年 新高達八點二三分(十分為滿分)。香港這些年經濟上及政治上(持中國護照獲充分的旅遊方便)受益於中國的崛起,彰彰明甚。可是,向被視為見錢開眼的市儈及 跟紅頂白的典型「精仔」的香港人,何以不願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答案很簡單,此為中國的許多作為都不為港人(當然非全部)認同,舉其犖犖大者,僅是民望「插 水」跌至「谷底」的行政長官在北京獲多名國家領導人的高度正面評價,便與香港民意大相逕庭(為避免稍後由極小圈子選出一名不孚眾望的人當行政長官,也許 「出閘」時只有「一馬一驢」而非「二馬競跑」)。在這種重大事務上,北京與大部分港人的看法背馳且差距甚大,港人又怎能不心驚膽跳,當然不想沾光認是中國 人。

觀看台灣這次劇烈、激情、自由、和諧的大選,大部分香港人(當中不少人只願做「沉靜者」)對北京「宏調」香港政治特別是行政長官的所謂「選舉」,益增反感,是免不了的。北京當然可以通過種種方法硬軟兼施令不滿北京的港人噤若寒蟬,但這絕不是治本之道亦無法彰顯大國的王道;民心思「變」最 終會反映在社會各層面上,輕則令北京尷尬重則使北京受創。這固非港人之本願更不是北京所願見,趁今年換班換屆,北京也許要展示一點政治改革的識見與勇氣, 唯有如此,台港人民才能歸心!

有點題外話,附筆一提。北京對言論包括學術自由的干預,令不少仍要在內地謀生求發展的學者只能配合政策寫文 章、做研究,結果一出門口,便被看扁甚至鬧笑話。目前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剛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其大著《揭開中國經濟的面紗》(Justin Yifu Lin: 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為林教授在北京大學的系列講義的英譯),西方報刊有一些客氣的書評,但主流看法似乎是林教授侮辱了他們的智慧,「他們」(沒有中國關係亦沒赴中國謀生打算的象牙塔經濟學家)因此建議應仿效股評人於文後作出「免責聲明」——任何中國籍的社會科學學者,都應列明「是否在中國工作,會否回中國, 有沒有親人在中國生活及工作。」甚至加上「在可能對職業構成威脅的審查制度下寫作」。現行制度扼殺自由創作和客觀公正的評論,長遠而言,是中國的一大損失。